• 傅大為:從兩岸三地,來重新理解「威脅」與「中國」

    【編按】2024年4月23日,成功大學「通識領袖論壇」課堂有幸邀請傅大為老師來成大格致廳演講。如主持人王秀雲老師所說,近年來整個世界及亞洲局勢日趨緊張、戰火燎原,身處東亞的我們都不希望戰爭發生。但如何才能讓緊張的關係得以緩解?怎樣才能讓戰爭不發生?又,我們該用什麼樣的態度來理解中國、重新理解台灣內部?傅老師從這些問題開始談起,跟我們分享一些關於兩岸的心得。傅大為老師為陽明交通大學榮譽教授,同時也是2023台灣反戰聲明工作小組發起人之一。本文為演講側記,由孫訥整理撰寫,並經傅大為老師審訂。

  • 【左翼論壇】馬克思206歲誕辰紀念

    主辦團體:平行空間、左翼聯盟、新國際

    時間:2024年5月5日(星期日),14:00到晚上
    地點:平行空間(新北市永和區忠孝街3號)。

    (論壇採實體+線上)

    Zoom 連線:
    會議ID:848 7296 3421
    密碼:319028

  • Naomi Klein │《夢想集中營》揭示對暴行(包括加薩)視而不見的危險後果

    ……《夢想集中營》的獲獎則發生在一個截然不同的情境。納粹暴行的教訓究竟該是什麼?相關辯論此刻正激烈展開:猶太大屠殺應該排他性被視為純粹是猶太人的災難?還是該被視為是更普世的教訓、因此所有被鎖定要被消滅的族群都同等重要?猶太大屠殺是歐洲歷史獨一無二的一次斷裂?還是是重溫過往技術、邏輯、錯誤種族理論的殖民主義種族滅絕的回歸?所謂的「永不再犯」(Never Again)是對所有人都適用?還是只有對猶太人不可以再犯?並且因此以色列這個國家碰不得?

    這些有關普世主義、專屬創傷、例外主義以及可比較性的論戰,也正是南非向國際法院(ICJ)控告以色列種族滅絕的里程碑案件最關鍵的核心,而這些論戰此刻也出現在世界各地的猶太社區、教堂及家庭。在那精彩刺激的一分鐘裡,在自我審查彌漫到令人窒息的此刻,葛雷澤則無所畏懼地對上述每一個問題都踩穩了明確的立場。……

    譯自:The Zone of Interest is about the danger of ignoring atrocities – including in Gaza
    翻譯:孫訥,校對:盧倩儀

鍾喬│面對壓殺的歷史:從《范天寒》到《戲中壁》

【編按】本文通過尋溯鐘喬老師排演《范天寒和他的弟兄們》與《戲中壁》兩部戲劇的創作理路,傳達對民眾的、第三世界的劇場實踐的思考。其中,《范天寒》勾連五十年代白色恐怖的政治受難與八十年代工人運動,以底層客家人民在舞台上的身體在場,將其政治訴求從紛擾的歷史長河中打撈出來;超越西方現代理論中盛行的「族群」、「人權」視野,站在苦於「冷戰/戒嚴」體制的東亞第三世界立場,展現台灣客家人生命的尊嚴,以及在此基礎上生髮出對工運、農運的關切。《戲中壁〉》則以時空交織的形式,在當下回望「二二八」時期上演的《壁》一戲,呈現台灣兩個世代戲劇創作者的「靈魂交流」;著重探討戲劇「美學性」與「民眾性」的平衡關係,作為一種激進美學的藝術形式,戲劇如何與民眾共創全新的生產關係,從而導向改造社會的文化行動。感謝作者鍾喬老師供稿。

Read more

郭彥伯│中美角力或科技治理?閱讀科技新聞的三條線索

「一年多前,美國政府打壓華為的企圖躍上國際檯面,這場表面上的5G技術之爭,伴隨著美中貿易戰、香港反送中等事件的展開,讓人們逐漸意識到科技產業發展與國際政治局勢間的千絲萬縷,更關切美中霸權如何在科技領域上演代理戰爭。

八月初,川普政權正式發布TikTok禁令,包含微軟(Microsoft)、甲骨文(Oracle)等美國企業紛紛表態要收購該公司,此事又一次引發美中輿論爭辯。新國際將舉辦相關論壇,探問這是否是一種「強取豪奪」。要深刻地回應這個問題,我們勢必得對事件經過有些了解。

這些事件中的各方角力、不同科技商品的性質,如何與企業利益、國族主義糾纏在一起,形成我們所看見的爭議?我將藉本文分享三點頗為重要,且有其獨立脈絡的線索,掃除大家對科技議題的國族式直覺思考。」

Read more

李亞橋│他者的政治、政治的他者:從閱讀莫欣‧哈密《門》一書談起

「現實社會當中,難民的問題是永遠無法解決,這些做為「無分之分」的難民「他者」,他們的處境究竟如何,如果從一個自我航向他者,甚至是自我與他者位置互換的過程中,又會產生什麼樣的想法與反思過程?莫欣‧哈密(Mohsin Hamid)的《門》提供了一幅現代高科技世界人口遷徙與流動的圖像,如同馬賽克一般,拼貼出一幅不同世界樣貌。就如同引文中所言,「就像你睡著一樣,人同時在兩個世界」,甚至可能是多個世界,透過想像、回憶與現實產生的關係,在不同世界裡面如何生存?人與人之間產生何種關係?時至今日,難民仍是社會中的一個重要議題,因應不同事件、不同國家或地區的難民,前往不同國家,除了產生錯綜複雜的政治與社會關係之外,也肩負了各自不同的命運。」

Read more

瓦礫│變色的強人

「他(李登輝)把一切反對聲音吸納為權力旗手的能力,確實是經歷多年無人出其右,這卻不是什麼偉大的政治洞見,僅是權力者操作歷史記憶與遺忘機制的熟練。他的威望除了建立在政敵身上之外,始終有個用來吸納批評用髒即丟的前台:總統前期是已經死透的特務頭子蔣公子,後期是連戰馬英九宋楚瑜陳水扁;卸任初期是拉出國民黨殘部硬說成綠營的台聯,拋棄台聯後著意接近世代換了一半的民進黨,很快又轉往各小側翼。他可以堅定地支持中國統一,打造台灣新中原,也可以意味不明地後設性支持台獨建國,但始終不曾明確地將制憲建國當成遠程目標,在外界看來是伺機而動,對我來說不過是隨波逐流。他也可以在政治路上,毫不猶豫地帶起陳哲男蔡英文劉泰英等等幕僚技術操作員,分別掌握政商關係、黨國金脈、保守主義政治論述等等曾被認為是台灣民主化最大阻力的各種權力體系,如今這些體系都慢慢被所謂進步政治勢力洗白,甚至不少代表人物還讓本來與黨國體制敵對的民進黨一個一個誠心收納,乃至於掌握中樞。」

(本文修改自作者臉書,感謝作者供稿)

Read more

曾健民│初論陳映真的台灣社會性質論和社會變革論

【編按】2020年8月13日凌晨,陳映真先生的摯友與同道曾健民先生病逝於台灣花蓮。曾健民醫師(1950年-2020年)為花蓮人,高雄醫學大學畢業,日本九州島齒科大學研究,日本北海道行醫10年後返台,牙科執​​業醫師,2019年退休。曾任台灣社會科學研究會會長,專研台灣近現代社會史,尤著力於光復後五年的台灣史(1945-1949)。曾編著《新二二八史像》、《1945破曉時刻的台灣:八月十五日後激動的一百天》等著作,並曾參與主編《人間思想與創作叢刊》。曾健民先生雖以醫生為正式職業,卻憑藉嚴謹的治學與精誠的理想填補了台灣近現代社會史研究的空白。其對海峽兩岸的拳拳赤子之心,對後輩學生的殷殷教誨之情,時刻提醒著我們沿著先生們最後的足跡,向理想的遠方繼續前進。曾健民先生曾於陳映真先生逝世後,撰寫《初論陳映真的台灣社會性質論和社會變革論》一文介紹陳映真先生「台灣社會性質論」思想形成至成熟的過程,將二十世紀後半葉的台灣定義為「新殖民地半邊陲資本主義社會」,政治與經濟上均對美日存在依附性,民族分裂的根源存在於美國新帝國主義在世界範圍內的支配力量。陳映真先生將台灣放置在第三世界的視野下,認為東亞各國「冷戰-戒嚴」的傷痛有其歷史共性,亞洲人民應當團結起來對抗西方新殖民的宰制;並在「社會性質論」的基礎上提出「社會變革論」,強調在統一過程中將台灣人民置於主體位置。《新國際》特別推薦此文,以對曾先生的逝世表示哀悼,本文轉載自保馬。

Read more

皮凱蒂│重建國際主義

【編按】新冠肺炎既挑戰也加深既有的國界藩籬與資本主義世界的運作,但同時中美衝突對立不斷加劇,如何在這樣的時刻思考新的國際連帶呢?尤其對於台灣的兩岸處境來說,相關論述越來越訴諸民族國家的畫界想像,而既有的「一國兩制」方案或所謂的「九二共識」幾乎失去了社會的信任基礎,一度曾經作為討論之一的「聯邦」或「邦聯」甚至已經難以進入政治想像的視野,遑論「國際主義」。歐盟的經驗、乃至非洲聯盟的經驗,是不是可以再度成為台灣的參考呢?2020年7月14日,法國經濟學家皮凱蒂在《世界報》同時用法文和英文發表了「重建國際主義」一文。其「國際主義」是他在新書《資本與意識形態》(Capital and Ideology)中論述的「社會聯邦主義」,「社會聯邦主義」也對既有的歐盟模式問題提出了修正的方向。他指出,「參與式社會主義」改革方案如果僅僅在一個國家內實施,將會遇到很大困難,例如利用年度財產稅和遺產稅建立「公民資本稟賦」和「公民基本收入」,這將會導致富人和大公司把財產轉移到別國的避稅天堂,而歐盟各國如果沒有共同的財政政策,也就不可能逐步消除成員國之間的不平等,2016年英國的退歐公投以及匈牙利和波蘭等東歐國家「民粹主義」的興起,都說明如果不建立「社會聯邦」,歐盟已經難以為繼。為了發展新型的國際主義「社會聯邦主義」,皮克迪等人發表了「歐洲民主化宣言」和起草了「歐洲民主化公約」(http://tdem.eu/en/manifesto/),並發起了歐盟成員國公民的對公約的簽名運動。「歐洲民主化公約」提出建立「歐洲公民代表大會」(European Assembly),其中80%代表來自各成員國的議會議員,20%的代表來自1979年以來普選產生的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議員。「歐洲公民代表大會」將有權批准四項最重要的歐洲範圍內的「共同稅收」:公司利潤稅,高收入所得稅,大額財產稅和碳稅,從而克服避稅天堂對「參與式社會主義」措施的阻礙。「歐洲公民代表大會」作為一項制度創新的新穎之處在於,它許可歐盟成員國的子集(如德國、法國、比利時)組成「三國公民代表大會」,徵收三國範圍內的四項「共同稅收」,這樣來逐步過渡到所有成員國的共同稅收。「共同稅收」的用途可有兩種:一是將50%的「共同稅收」返還給各成員國用於削減國內的中低收入人群的稅負,二是將另50%用於歐盟範圍內的科研,教育,環保。同時,「歐洲公民代表大會」的「社會聯邦主義」邏輯不限於歐洲,皮克迪認為完全可以建立「歐盟-非盟公民代表大會」及其子集。他尤其關注非洲聯盟(African Union)2018年峰會已經提出的「非盟共同稅收」設想。這樣,新型的21世紀「國際主義」初現輪廓。

Read more

陳讚煌│青春無悔的保釣歲月

【編按】2020年6月,石垣市議會再次提出更名議案,擬將釣魚臺列嶼更名為「登野城尖閣」,釣魚臺教育協會、台灣釣魚臺光復會、中華保釣協會共同發起,台灣十多個團體聚集於日本台灣交流協會臺北事務所前,抗議石垣市意圖更改釣魚臺列嶼之名稱。然而,台灣的社會似乎遺忘了「保釣運動」的意義。作者為老保釣,從個人的生命經歷簡短記錄下其參與「保釣」的歷程,讓讀者看到保釣運動於左翼與民族上的意義,以及讓讀者一窺左派如何從保釣走向「統運」與如何在美串連的經歷。《新國際》特別感謝作者供稿。

Read more

趙慶雲│陸生中斷來台,是誰之過?

「日前,教育部在宣布各國境外舊生全面解禁來台後,又突然髮夾彎說要「排除陸生」,原因是「兩岸情勢」,再次顯示討論陸生問題不可能迴避政治,只談人權,否則解不了兩岸的結。
……
在陸生中斷來台之前,陸客已經不來了,下一步是影響的是台商嗎?與其簡單歸咎於大陸的政策收緊,不如好好反思兩岸形勢何以至此,正視一下台灣社會對大陸到底是什麼態度。只是意識形態對立可能還有解,民族情感沒有了也還有得討論,都不把對方當人看了,缺乏基本尊重還不時辱罵詆毀,還要厚臉皮交流下去不尷尬嗎? 要我說,暫停陸生來台,台灣方面的責任比較大。只是,多數台灣人應該也不會介意這件事情就是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