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特、奈格里 │ 作為批判的共產主義

【編按】奈格里(Antonio Negri)於12月16日逝世,他與哈特(Michael Hardt)合著的Empire到Multitude,乃至近年的Commonwealth和Assembly等書,成為21世紀之後思考反抗資本主義政治很重要的參考。本文〈作為批判的共產主義〉轉載自保馬,由王行坤老師翻譯,原文是哈特、奈格里《狄俄尼索斯的勞動:對國家-形式的批判》(Labor of Dionysus: A Critique of the State-Form)的第一章,譯者王行坤,全書由西北大學出版社出版。這篇文章對「國家-形式」提出有力的批判,其思考源於1960年代以後,許多西方馬克思主義者將馬克思主義等同於生產主義,逐漸放棄馬克思主義的生產範式,不再將勞動作為其分析批判的核心範疇。但隨著80年代新自由主義的興起,勞動者的工作處境持續惡化,勞動和工作問題又走向前台,成為不容忽視的現實問題。奈格里讓兩條思想脈絡(從馬基雅維利和斯賓諾莎到馬克思;從尼采到海德格、福柯和德勒茲)在文中相互激盪,對國家-形式做出了有力的批判。

Read more

蔡志杰 │ 我所認識的小蔡

(原刊登於作者臉書,感謝作者授權轉載)

「小蔡在說陳秀賢與許登源,其實是在說他自己,同時也是在說當下的台灣左翼運動。他人生最後歲月的幾年間,因腦部出血而纏綿病榻,思想雖仍活躍,但卻被禁錮在已然癱瘓的軀體裡;小蔡可謂道成肉身,以自身的境遇體現了台灣左翼運動的處境,也就是風與雲難以交會的困局。

作為一名病人,小蔡的離去,對於他自己與照顧他的家人來說,當是解脫;作為一名風雲人物,小蔡的離去,他所留下的思想與踐行,則是對於我們同行者的點撥。這就是我的老師蔡建仁,這就是我所認識的小蔡。」

Read more

鍾喬 │ 一切皆在時間中

(蔡建仁小蔡老師於11月13日遠行離去,作者鍾喬老師作詩悼念,感謝鍾喬老師提供)

聞蔡建仁兄遠行噩耗;淡淡的悲傷化作血痕,劃過胸坎。不忘蒙面叢林裡每一趟暴雨中的逆行,母親撐起曝著青筋的步伐,孩子與嬰兒在困頓的溫暖中,前行。蒙面者,倒下再站起……,想起墨西哥戰士──查巴達。

Read more

范振國 │ 悼 蔡健仁並序

【序】蔡建仁中風在雲南昆明治療休養時期,有一悉心照顧的看護小王(也有朋友稱呼小紅)。她是河南南陽人,受的教育不多,文化不高,尋常的農村婦女。2000年左右,夫妻到廈門打工謀生,生活一度陷入極窘困的苦境,是「蔡教授慷慨無私的援助,才讓我們一家得以平安的生活下去」,小王說。我們和小王是2018年,小蔡約我們去褔建三明參加「林業博覽會」是結識的,小蔡中風時,我與妻去雲南探視,又一起生活了幾天。她和妻很投緣,經常透過微信互相問安,閒話家常。昨(2023/11/14),小王和妻通話,訴說了對「蔡教授離世的不捨與傷痛。他一生都沒吃好穿好,總是為別人想……」,語未竟,泣不成聲……

因感再賦悼亡一首……

Read more

劉芳萍 │ 敬悼蔡建仁老師

(敬愛的蔡建仁小蔡老師於11月13日與世長辭,本文轉貼自劉芳萍臉書悼念貼文,感謝作者授權轉載)

「還有無數個某年某月某日,無論是在台灣的東南西北部,只要在工作上有需要用得著他時,打一通電話,蔡建仁老師都會盡可能的搭配協助,他猶如一顆轉個不停的陀羅,四處行俠仗義外,還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的理論及思想指導原則,只要我還能思考、有記憶,蔡建仁老師的教導都是我繼續前行的指標之一。

我思想上的啟蒙導師、工作上最給力的同志,蔡建仁老師一路好走。」

Read more

陳志平 │ 爸爸:侯導=臺灣社會的良心

近日整理爸媽舊物,發理1995年爸爸客串侯導電影《好男好女》的劇照,2013年該埸頒獎典禮的逐字稿,以及爸爸當天的講稿草稿。文中解釋了爸爸和侯導如何從理應毫無交集到成為忘年之交,並得以略窺侯導創作《悲情城市》等系列電影背後的思維軌跡。

找到資料的兩天後、1O月28日,50年代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秋祭在臺北馬場町舉行,現塲重現當年衆多被槍斃者血跡和覆蓋血跡堆起的土丘前方兩側,臚列數百幀黑白照片,一邊是在50年代勇赴刑埸的受難者,一邊是於白色恐怖倖存仍不忘初心、但在這些年已快速凋零的「老同學」們,而自去年開始,爸爸媽媽的照片也並列其中。

因此,於此節錄2013年爸爸和侯導的部分發言如下,對在當年那個時代,侯導的勇敢表達敬意。

(本文轉載自陳志平臉書,感謝作者授權)

Read more

劉國基 │ 永遠的「王老師」!

(本文感謝作者供稿,精選圖片取自永遠的王津平臉書)

70年代臺灣淡江大學畢業的學生們和臺灣地區政治受難者互助會的家屬們,都親切地稱呼王津平叫「王老師」,後來連工黨、勞動黨的黨工們以及往來的勞工弟兄們也習慣尊稱他是「王老師」。凡是認識王津平的朋友們大概都能夠同意,如果要用一個語詞來概括王老師這個人,那就是「溫暖」,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概括他的一生,那就是「無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

Read more

張翠容 │ 以色列宗教法西斯崛起,考驗美以關係

(本文感謝作者授權轉載,前言取自作者臉書,文章轉載自2023年2月1日《 香港經濟日報經濟通》:以色列宗教法西斯崛起,考驗美以關係)

從表面上看,哈馬斯突襲以色列,連平民也不放過,我們固然不認同, 非常震驚和難過,但如理解前因後果,那我們應該明白,最大的始作俑者/ 挑釁者就是今屆的內塔尼亞胡政府。
……
可是, 國際媒體對以巴兩邊的報道是不對稱的, 就一如以巴兩邊的武裝力量是極為不對稱的, 實在談不上什麼戰爭狀態。

今次以巴人民兩邊的悲劇, 最大的罪人是內塔尼亞胡等宗教猶太復國主義者, 我們要看清這個事實。 要解決巴人的所謂「恐怖主義」,首先要解決以色列的「國家恐怖主義」, 才可以打破以巴的悲劇循環。

Read more

張翠容 │ 以巴百年恩怨正加劇,中國調停成不可能任務?

(本文感謝作者授權轉載,前言取自作者臉書,文章轉載自2023年6月21日《 香港經濟日報經濟通》:以巴百年恩怨正加劇,中國調停成不可能任務? | 容我世說 | etnet經濟通)

今次哈瑪斯史無前例大規模突襲以色列,震驚國際社會。
……
一邊是巴人激進組織,另一邊是以色列極右政權。 當去年底內塔利亞湖捲土重來, 組成了法西斯內閣, 不少人便預計到以巴衝突一定升溫, 而且可以是非常殘忍。

新任以色列財長斯莫特里奇於今年三月曾揚言要消滅巴人城鎮,他在一場會議上稱,約旦河西岸「沒有巴勒斯坦歷史或文化,也沒有所謂巴勒斯坦人民」, 跟著便對巴人西岸城鎮展開連場鎮壓。

以巴地區的因果循環, 誰能願意說得清楚? 仇恨上腦,今次老百姓又要面對一場最慘烈的腥風血雨,紅血流成河了,人命如輕煙, 徒呼奈何?!
……
以下是我在六月寫的一篇以巴文章, 六月以後這幾個月來,以巴地區便一步一步邁向悲劇。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