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omi Klein │《夢想集中營》揭示對暴行(包括加薩)視而不見的危險後果

    ……《夢想集中營》的獲獎則發生在一個截然不同的情境。納粹暴行的教訓究竟該是什麼?相關辯論此刻正激烈展開:猶太大屠殺應該排他性被視為純粹是猶太人的災難?還是該被視為是更普世的教訓、因此所有被鎖定要被消滅的族群都同等重要?猶太大屠殺是歐洲歷史獨一無二的一次斷裂?還是是重溫過往技術、邏輯、錯誤種族理論的殖民主義種族滅絕的回歸?所謂的「永不再犯」(Never Again)是對所有人都適用?還是只有對猶太人不可以再犯?並且因此以色列這個國家碰不得?

    這些有關普世主義、專屬創傷、例外主義以及可比較性的論戰,也正是南非向國際法院(ICJ)控告以色列種族滅絕的里程碑案件最關鍵的核心,而這些論戰此刻也出現在世界各地的猶太社區、教堂及家庭。在那精彩刺激的一分鐘裡,在自我審查彌漫到令人窒息的此刻,葛雷澤則無所畏懼地對上述每一個問題都踩穩了明確的立場。……

    譯自:The Zone of Interest is about the danger of ignoring atrocities – including in Gaza
    翻譯:孫訥,校對:盧倩儀

  • 控訴屠殺,抵制以色列!國際聯合行動在台北

    控訴屠殺,抵制以色列!

    國際聯合行動在台北

    時間:2024年4月16日(星期二),早上10點

    地點:立法院大門口(台北市中山南路一號)

  • 馬克.費雪(Mark Fisher) │ 《資本主義寫實主義》書摘

    「資本在怎樣分化勞動力上花了很大心思;而我們到現在都還沒有充分思考如何應對以下問題:在後福特主義狀況下,可以用什麼戰略來對抗資本;可以引入什麼新語言來應對那些狀況等。就資本主義對「新」的挪用提出異議很重要,但我們不可能透過適應我們所處的狀況來奪回「新」。就適應而言,我們已經做得太好了;「成功適應」正是管理主義善用的經典策略。」

    (本文譯者王立秋,轉載自海螺社區,內容出自《資本主義寫實主義-私人情緒與時代症候》一書,2024年3月出版,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疫情下的上海「工人新村」:基層婦女如何保衛社區

【編按】新冠疫情持續兩年,台灣媒體對於疫情,多著重在醫療相關政策,而對於這次上海疫情的報導,也多著重在「動態清零」下衍生的各種問題。然而,對於實際生活於其中的人來說,究竟怎麼應對、渡過難關呢?上海「工人新村」以及生活其中的中老年阿姨們是一個例子,「工人新村」保留了集體主義的精神與生機,在疫情之下發揮了社區集體互助的作用。1952年,隨著滬西工業區(現上海市普陀區)曹楊路鑼鼓喧天、汽笛長鳴,曹楊新村也成為上海第一個為專門為工人搭建的住所,為工人提供了享受愜意生活的場所,是社會主義中國工人翻身做主、生活質量提升的真實寫照。然而改革開放後,上海國有企業改制等一系列的改革,工人新村往日的風采已不復存在。工人新村逐漸「淪落」為繁華都市裡的老舊小區——居住條件差,大量「外來人口」湧入,居住在工人新村的人們也往往被貼上「底層」或「貧困」的標籤。可當新冠疫情來臨時,你會發現,這些看似破敗的老舊小區絕不是「治理」的對象,而在其內部蘊含著強韌的集體主義精神與生機。面對疫情,工人新村裡的人們相互支持、相互幫助。尤其是那些曾是工廠職工現在或下崗或退休的中老年阿姨們,她們挺身而出參與維護社區運行的各種工作,努力保衛著自己、家人及社區。她們的故事值得我們知曉與珍視,更值得我們的反思。本篇訪談來自《海上凡花:上海工人新村婦女日常生活》一書三位作者葉子婷、章羽、劉希的觀察,感謝三位作者授權,這篇訪談轉載自人民食物主權,原登於第一財經,由第一財經記者佟鑫採訪。

Read more

格雷厄姆.默多克|新冠疫情,數位媒體與平台資本主義

【編按】從疫情記者會線上直播到健保卡註記和疫苗施打,藉由實聯制和社交距離等APP的運用來掌握足跡,以及停課時的線上課程和民眾利用購物及外送平台解決日常民生所需,數位媒體及平台在台灣疫情下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當中也延伸出各種問題,包括由資本主義下演算法下帶來的訊息偏誤(或所謂風向)、假訊息、侵犯隱私的問題、能使用數位平台的能力的不公,又或者像是近日上海疫情,整個線上平台因為物流系統受到疫情影響而無法發揮作用。自從世界被數位媒體高度組織化以來,新冠肺炎疫情是人們遭遇的首例全球大流行病。疫情既凸顯了整個社會對網絡聯結日益增長的依賴,同時也由此加劇了社會中的不平等與矛盾緊張,以及經濟、社會和文化領域中持續不斷的對抗。 格雷厄姆.默多克(Graham Murdock)這篇文章提醒,數位網絡從來都不是簡單的中立性傳播渠道,社交媒體平台的經濟屬性,決定了它們會更青睞那些可能持續吸引註意力的消息,以及平台資本主義如何運作。 他最後也期待,是否也能夠藉著目前的實踐,從中「推動建設新的、持久的電子絲綢之路(electronic Silk Roads),並跨越不同國家和社會之間的邊界,傳播知識、專業技能、創新理念和實踐經驗,在承認共同挑戰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促進新的團結」。本文作者為英國拉夫堡大學傳媒研究中心教授,研究傳播學與文化研究,尤其在傳播政治經濟學方面造詣頗深。本文轉載自保馬,原文題目為〈對抗的聯結:大流行病與平台資本主義〉,載於《開放時代雜誌》2022年第1期。

本文譯者|張艾晨、杜怡蒙

Read more

【台社論壇】戰後台灣經濟的左翼分析:從劉進慶的台灣社會性質論談起

時間:2022年4月23日(六)下午3-5點(台北時間GMT+8)
Zoom會議室連結:https://us02web.zoom.us/j/85809114364?pwd=Q253ZlRDUXloemFESkdZNUJUTEhUUT09
會議 ID:858 0911 4364(需密碼)

*報名成功者,主辦單位會於會議前統一寄送會議室密碼*
*名額有限,報名請早,以方便主辦單位統計*
*如有問題可洽:taishe.assembly@gmail.com,台社學會王宇婕秘書*

Read more

鄭戈│論上海疫情:這一次,我們真的別無選擇嗎?

【編按】近日台灣Omicron本土感染案例不斷上升,原先嚴格的清零政策也逐漸出現放寬的聲音。究竟該緊該鬆?如何拿捏?中國管控疫情採「動態清零」策略,有效地阻止疫情擴散,但近日上海疫情防控出現種種問題,基層防疫工作混亂,民生也出現問題,而無症狀感染者數量仍居高不下,「動態清零」政策因而受到批評,民間也出現「與新冠共存」的聲音,因為他們認為Omicron傳播力強但致死率低,沒有需要付出巨大代價清零。本文作者則以美國、韓國、香港為例,指出高疫苗接種率是減少重症和死亡的有效手段,若因此放任病毒擴散,會對少數未接種者或體質較弱者造成危險,並認為雖然疫情防控的一些措施或許造成人們生活的不便,甚至還有個別極端情況發生,但這並非是「動態清零」這一政策本身造成的,恰恰相反,正是「動態清零」保障了大多數人的生命健康,而這些統計學意義上的無面目人口卻無法引起人們的關注。作者認為,主要目標仍應堅持清零,並在此前提下改進防疫工作中的某些具體措施,糾正以清零為唯一考核標準的目標責任制,以避免其導致的罔顧疫情以外的民生需求和基本權利訴求的官僚主義傾向。本文轉載自保馬,原標題為〈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疫情防控政策?〉,刊登於《文化縱橫》,為文化縱橫新媒體「政策觀察」特稿。

Read more

Nancy S Jecker & Derrick KS Au │ 「清零」政策是否忽略了健康不公?

【編按】近日台灣Omicron本土感染案例不斷上升,原先嚴格的清零政策也逐漸出現放寬的聲音,一來是因為疫苗覆蓋率提高,以及感染速度快加上輕症化,二來也是考量大規模的嚴格限制是否再度影響逐漸復甦的經濟活動。但是同時,又如何考量民眾的性命安全?英美一開始採取的群體免疫措施,付出了很大的代價,而相對地如台灣、中國等採行清零策略,控制住疫情的擴散。但隨著輕症化與傳染速度快速增大,英美社會逐漸恢復常態,而台灣採取的政策,常會引來是否過度侵犯個人權利的疑慮或排除了(或以排除了)社會弱勢群體(如移工),又或者探病上的限制,而上海這次的封城也引發了問題,包含一些急性發病者(如哮喘發作)因為封城得不到妥善即時的醫療。究竟面對Omicron,該採取什麼樣的策略?新國際轉載相關討論文章作為參考。今天推薦的這篇文章,節譯自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生命倫理與人文系Nancy S Jecker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生命倫理學中心Derrick KS Au教授於2022年在《醫學倫理學雜誌》上發表的一篇倫理學論文。他們用「消除」策略和「減緩」策略來指代世界上不同國家和社會採取的新冠治理方法,分析了這些策略背後不同的社會文化支撐和倫理學依據,並最終從「健康公平」(health equity)這個角度探討了一個更長期的應對傳染病的策略,即實現個體健康公平和整體人口健康的雙重目標。原文為Jecker, NS, & Au, DKS (2022). Journal of Medical Ethics , 48, 169–172. doi:10.1136/medethics-2021-107763。感謝當代文化研究網授權翻譯轉載。

Read more

莊沐楊 │ 俄烏衝突,加速全球糧食危機!

【編按】過去兩年的新冠疫情,加上普遍的民粹主義政治浪潮,雖然讓整個全球化進程似乎在一定程度上被按下了暫停鍵,但業已根深蒂固的某種世界體係並未就此土崩瓦解,反而是讓疫情大流行的負面影響持續波及多國。俄烏之間尚未完結的戰爭也把負面效應帶向全球多地——無論是早在新冠大流行之前就已經隱憂漸顯,還是在疫情之下被進一步催生出來,由於參戰雙方都是小麥出口大國,一場全球糧食危機似乎已經近在眼前。本文轉載自《人文食物主權》,全文原載於「澎湃思想市場」公眾號。

Read more

林深靖 │ 見鬼的春天

三月花開,燦爛鮮血迸裂,
未融的淨白雪地,倉皇雜沓的足跡,
坦克沉重結群,押送緩緩後退的路樹,
枯寒枝枒上,覆蓋著奶奶紫豔的頭巾,
剛剛爬上來的鮮嫩綠芽,在爆破聲中顫抖。
……

(【編按】這首詩發表於「阿能沙龍:『耕耘春天』詩會」。詩會於3月19日週六下午空總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舉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