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K CAMPBELL│國有化食物外送Apps將它轉變為公眾服務的系統

【編案】2019年12月在武漢爆發的新冠狀病毒疫情COVID-19,經過全國人民的抗疾之下,疫情的發展得到基本的控制。但近日疫情轉向全世界爆發,英國、義大利、美國……等國的確診與死亡病例,都以驚人的數字攀升。面對此等態勢,美國的左翼網站「雅各賓網」近日刊載大量對於歐美境內疫情擴散內在因素的批判文章,指出資本主義社會之中資源分配的不平等,進而使疫情升溫外;也提出了在這樣危急時刻,對於弱勢、底層的人民如何能獲得更好的資源協助,提出了解決的方案。本文作者JACK CAMPBELL本業為丹麥的食品外送員,對於丹麥的「不穩定勞動市場」現況(on precarity in the Danish labor market)有所研究。該文提出現今蓬勃成長的「食物外送」產業,不只是資本主義下的一個利潤運轉,更應藉此機會,將之轉化為社會主義支援底層人民的手段──不論是在疫情的救助、勞動條件的改善、還是一個體制翻轉的可能性。原文 “We Should Nationalize Food Delivery Apps and Turn Them Into a Public Food Service”,來源:2020年03月26日雅各賓網(JACOBIN)。

Read more

陳培永│病毒肆虐,生命政治學該如何介入?

【編按】在當前的這場傳染病大流行中,當各個共同體紛紛以築壁壘,改變地形的方式阻斷疫情蔓延時,生命政治迅速地介入相關討論中。與各國及地區正面臨的醫療物資短缺、醫療系統崩潰、經濟停擺、失業率上升等問題相比,本文從埃斯波西託的免疫政治學,反思生命政治學未能免俗地陷於建構「威權主義之下的生命政治」與「奉行民主自由的個人抉擇」的二元對立,但這樣的二元對立假設卻過分簡化了「政治」。本文轉載自2020年3月28日保馬。

Read more

郝漢娜|疫情間的跨國記

【編按】作者是一位在上海念書的學生,這學期申請到加州訪學,該文寫於2020年2月22日,基於作者在中國大陸新冠疫情爆發一個餘月的觀察與思考而作,記錄了在中國疫情爆發與措施快速變化下所面對的恐慌、問題與社會團結的可能,以及作者入境美國所經歷的不適乃至歧視,並反思了如何回應疫情下的社會恐懼、政治正確與對立。台灣近期確診案例快速上升,不僅一些政策缺乏法律基礎,民間從搶購物資到標籤化特定人士、乃至網上以防疫為名的各種出征,甚至堅稱「武漢肺炎」或「中國肺炎」者,多半只為了確認他者而已,而非真的在意疾病下人的生活、記憶、問題的追索。與此同時,美國缺乏應對計畫,在貧富不均下多數疑似症狀者無法得到檢測,而川普至今仍使用「中國病毒」、「功夫病毒」的稱呼,漠視當中發酵的種族歧視,而這不正是共構歐美初期認為帶口罩有病、這是亞洲人的病因而對於疫情輕忽嗎?在民間普遍因恐懼而生的排斥與標籤化,當中又交雜了歷史情感因素,而政客又刻意(或惡意)操作話題下,《新國際》希望這篇跨國記,提供相互理解人的具體生存與回應,思索在強調身體距離下連結社會的可能。

Read more

許仁豪│革命詩人破壁而來《戲中壁》

「《戲中壁》改編自鍾喬自己寫於1995年的同名小說。演出《戲中壁》卻不以寫實方式說書,演員時而扮演時而面對觀眾陳述,反覆出入腳色與時代,頻繁進出情節與現場,在營造時代氛圍的寫實基調下,又一再讓觀眾無法入戲。……《戲中壁》基本上保留了宋非我台語廣播劇《土地公遊台灣》的史實,此劇針砭終戰後國民政府接管台灣民不聊生社會現象,說明了左翼劇人從反日殖政府到反新威權政府,一貫批判國家機器暴力的安那其(anarchy)精神。」

Read more

【活動宣傳】愛在瘟疫蔓延時系列座談

3/24(二) 19:00-21:00
公衛事件中的真實與虛幻—大眾精神狀態的初步解析
高雄榮總台南分院精神科醫師 蘇偉碩
成大公衛碩士/國仁醫院麻醉醫師 范國棟

3/26(四) 18:30-20:30
疫症中的異鄉人-政策下的防疫漏洞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研究員 陳秀蓮

3/28(六) 19:00-21:00
身體、國族與瘟疫:《疾病的隱喻》到《美國天使》
中山大學劇場藝術系助理教授 許仁豪

3/30(一) 19:00-21:00
疫情下的公民、居民與人民
台大政治系教授 黃長玲

4/1(三) 19:00-21:00
《愛在瘟疫蔓延時》馬奎斯小說導讀
成大台文系教授 鍾秀梅

4/10(五)18:30-21:30
電影【萬箭穿心】漫談武漢
南藝大音像所助理教授 吳永毅

Read more

【活動宣傳】「被忽略的病毒」記者會採訪通知&「面對新冠狀病毒」論壇

【記者會採訪通知】被忽略的病毒:恐懼、歧視與汙名
時間:2020年3月20日 (星期五),9h30-10h20

【論壇】面對新冠狀病毒(COVID-19),我們的態度
時間:2020年3月20日 (星期五),10h30-12h

地點:台大校友會館三樓 3A會議室 (台北市濟南路2之1號)
聯絡人:鄭亘良 (0952-059011)

Read more

左翼之聲│資本主義不可能治癒疫病

【譯案】這是美國「左翼之聲」在2020年3月12日徵求文件的啟事(Capitalism Will Not Heal the Pandemic),翻譯出來給進步圈的朋友參考,並期待有同步的行動。
「急速擴散的冠狀病毒疫情,正肆虐全球,重創世界的經濟和社會,目前國際上已有130095名確診病例和4752名死亡案例。由於無法取得或運用全面廣泛的檢測,實際的數字肯定要高得多。十幾年的財政緊縮、醫療預算的刪減,以及對工人階級權力的侵奪,使得政府絲毫沒有處裡危機的裝備。一如舊慣,受創最重的必然是工人階級和受壓迫的民眾。此時此刻,全球市場在直線下墜。美國股市已經熔斷兩次,這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從未發生過的事。美國很快的便試圖穩定股市,但是採取的並不是投資醫療衛生的必要手段,並且給艱苦奮鬥以求生的工人階級些微喘息的空間。」

Read more

劉健芝、何志雄│福島災難9周年記:東京奧運與福島「復蘇」

當今天全球目光聚焦東京奧運會能否如期舉辦、新冠狀病毒還會肆虐多久的時候,大家可能忽略了一個遠為嚴峻的危機:福島核災難遺留的核輻射危險。核廢料、核污染垃圾難以處理,有些核放射物質可以存在幾十萬年,這才是核威脅真正可怕之處。日本政府蓄意通過東京奧運會制造福島回復常態的假像;戳破這個假像,是重要的文化戰爭。福島核危機後遺症問題有多嚴重?9年來,問題緩解了?清理工作猛進了?

Read more

Ana Rivera│冠狀病毒與階級鬥爭

【譯按】2019年12月底至2020年1月初,在中國武漢首先爆發的新冠狀病毒疫情,經過全中國人民同心協力的抗疾,疫情目前已經得到基本的控制。但是在中國爆發疫情之時,冷眼旁觀的美國,卻面臨了疫情逐漸擴大的趨勢。美國境內新冠肺炎疫情的擴大,存在著體制上的缺陷,本篇《左翼之聲》的報導,點出了美國疫情可能一發不可收拾的癥結,以及在全面私有化資本主義醫療體制之下,受傷最重的勞動人民,以及貧困無告者的悲慘處境。(原文標題:”The Coronavirus and the class struggle”,刊登於2020年3月2日《左翼之聲》(left voice),感謝譯者范振國先生供新國際刊登譯文)。

Read more

陳美霞│大逆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下)

「中國重建在改革之前發展出來的成功的醫療衛生體係是否可能呢?不太可能,有幾個原因。第一,中國在市場改革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體制的大逆轉,如前面述及的,破壞了先前的醫療衛生體系的基礎。第二,中國得以建立自己的獨特的醫療衛生系統的另一重要因素是毛的獨立自主的政策所產生的強烈的民族自信。它滲入到人們的意識中,使他們認為中國人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鑄造一個獨特的未來。然而,對比鮮明的是,改革之後,盲目崇拜西方的思想再次抬頭,因而削弱了民族自信心( Meisner 1999 )。在衛生保健系統,中國終結了嚴格的獨立自主的科技政策,改革剛開始不久就從西方引進醫療技術。此外,在醫務工作者間和政府部門裡瀰漫著對西方醫療模式的崇拜( Blendon 1981; Sidel and Sidel1983 )。而且,中國將很快加入世貿組織(譯者註:已在 2003 年加入),因而更緊密地納入世界體系中去,這使得中國更加容易受西方影響的衝擊。第三,「為人民服務」和為集體利益努力是毛時代的意識形態準則,而市場的競爭價值觀卻主導了改革後的社會。第四,改革後的衛生保健系統已經在不同地域和階層間製造了巨大的差異,產生了國內外的既得利益集團,他們並且還不斷的從改革後的新體制中榨取利潤。基於上面四大因素的分析,這篇論文不得不引出一個悲觀的結論:沒有另一場社會革命,重建先前毛時代發展出來的醫療衛生體係是不可能的。因此,現有的改革了的、西方模式導向的道路會繼續下去,並決定未來中國醫療衛生體系的發展。」
(本文分兩集刊出,本篇為下集,全文轉載自共和國經濟史公眾號,感謝作者授權轉載)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