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杰│疫情後的國際「新常態」

此次疫情對於國際社會從經濟的根本形態到國際關係的秩序的衝擊影響尤甚,可以說是開啟了一個「新常態」,而現在我們只是看到了這個「新常態」的開始。例如,供給側大斷鏈會否逆轉全球化的進程?各國或機構「忽然」都成為了凱恩斯主義者,以數萬億的救市計劃拯救危機中的資本主義,這會否改變新自由主義的操作方式?還有唯我獨尊(「美國優先」)的國族主義引致單邊主義的崛起,撼動了戰後成立的國際組織,這會否對多邊主義的協商構成挑戰?這些都是當前極為艱難、摸不清前路的一些問題,而疊加起來很有可能對世界的運作方式產生某種根本性的重構,形成一種疫後世界的「新常態」。

Read more

孫賀︱何以解怨:一個「前陸生」的「後陆生」體悟

【編按】今年年初新冠病毒發生後,在臺求學與工作的陸港澳學生和博士後研究員,以及過年回鄉省親的大陸配偶立即面臨,因為防疫特殊處置而無法返臺、或被迫滯留第三地的窘境。同時,也有在大陸工作的台商和台商因此無法返回工作崗位,甚至在兩岸對奕的緊張態勢中蒙受不必要的指摘。雖然疫情尚未過去,防疫的邊界管制亦未消除,但相關措施已然對他們造成傷害,也讓兩岸關係的前景蒙上一層陰影。尤其4月9日中國大陸教育部宣佈暫停陸生來台升學就學的試點工作,不僅加劇兩岸關係的惡化,更實質地影響了「陸生」的權益,乃至未來兩岸高教的地景。是故,《文化研究》學刊、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文化研究國際中心舉辦了「新冠肺炎下的兩岸移動」論壇,並希望藉著舉辦一系列的文章,向受到影響的朋友們表示關心和致意,並且展開對「陸生」、「陸配」以及其他兩岸身份的討論。同時,我們也希望透過不同視角的觀察,思考兩岸移動的未來。孫賀曾於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就讀。本文原刊於2020年5月16日《文化研究》學刊網頁,感謝《文化研究》學刊與孫賀授權轉載。

Read more

趙月枝:波廷傑「五四」演講問題在哪裡?——給一位清華大學本科生的答疑

【編按】101年前,巴黎和會撕破了由西方列強主導的國際秩序平等的畫皮,引發了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培養教育了改變中國與世界命運的一代五四青年;百年過後,當新一代中國青年在美國對華貿易戰、科技戰、輿論戰中再度認識當代帝國主義時,曾經以其愛國主義內核凝聚中國青年人心的五四精神,卻成了美國高官對中國隔空喊話的工具。當代中國青年應該如何看待這一喊話、如何看待五四精神本身?2020年5月9日,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卓越訪問教授趙月枝收到了她本學期客座講課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本科生課程助教的微信,說是有位同學想請教她如何看待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副顧問波廷傑(Matthew Pottinger)的「五四」演講。趙月枝隨後通過微信電話與該同學進行長達一個多小時的答疑和討論。考慮到她負責的講座環節已經結束,沒有機會與其他也許有同樣疑問的學生分享這個對話,她讓學生做了答疑過程的錄音,並整理成文字初稿。隨後,趙月枝教授在學生整理的文字稿基礎上進行了修改和補充,並加上了必要的文獻資料和小標題,形成本文。趙月枝為察網專欄學者,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西門菲莎大學全球傳播政治經濟學加拿大國家特聘教授、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卓越訪問學者。作者授權察網發布,本文轉載自2020年5月12日察網。

Read more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病毒告訴我們有能力的政府很重要

【編按】聲名卓著的諾貝爾經濟學家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認為「川普經濟學」必定失敗,因為川普降低富人稅、放鬆金融與環境管制,坐視保護主義壯大,全都不利於社會公義。「人們應該從全球性的災難中學到教訓!」斯蒂格利茨期待,透過重新擬定社會契約,在更進步的資本主義中,重建一個個勇於承擔、法治自省的效能政府。而這正是疫情過後,人們最需要的重生力量。本文轉載自2020/5/7瘋範兒百家號。

Read more

大衛.哈維│面對新冠病毒的集體困境,我們需要集體地應對

【編按】大衛.哈維的這篇文章為我們提供了西方左翼知識分子在新冠病毒肆虐的背景中對歐美資本主義的最新思考。文章從1857年《大綱》出發,以馬克思對大機器體系和科學發展條件下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的變化的分析為指導,直指我們這個時代令人瞠目的技術創新與社會生產、階級鬥爭的新形式,最後,在這場全球危機中呼喚一種新的社會主義的可能,「真正的個人主義、自由和解放的根源,是通過集體行動來滿足我們所有的需要」。當然,採取何種集體形式,達到什麼樣的自由(是哈維所說的六小時工作制還是「後浪」式的「自由探索」),只能由歷史做判斷。文中馬克思《大綱》文句並非標準譯文,有些譯法易致混淆,建議有興趣的讀者參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31卷第88-110頁。原文 “We Need a Collective Response to the Collective Dilemma of Coronavirus” 刊於2020年4月24日Jacobin Magazine。中文翻譯刊登於城讀公眾號,本文轉載自保馬。

Read more

李亞橋│資本主義的未來圖景:《神秘雲商城》的企業與勞資關係想像

《神秘雲商城》是一部描寫未來世界美國大型企業發展樣貌的反烏托邦小說。這部著作在資本主義大企業的未來想像之上,透過三個不同位階的人的思考與活動,構築了這部精彩的著作,思考未來大企業發展下其他異質與反抗的聲音。此外,這部作品也可提供台灣勞工文學日後創作與發展的思考。台灣的勞工文學創作數量較少,在文學技巧與內容的豐富程度上,也有極大的發展空間。雖然現今已進入二十一世紀,近年來台灣的勞工文學越來越強調自身特定行業與專業技術的書寫。這些作品或許可以使讀者一窺台灣勞工的部分工作領域與生活經驗,但勞工文學如果要強調「文學」本身,就勢必面臨文學內容與技巧的深化,而《神秘雲商城》的翻譯本出來,也正是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契機,藉此重新思考未來台灣勞工文學創作的可能途徑。

Read more

【新聞採訪通知】高雄民間防疫聯盟不畏政治抹黑抹紅,回應黃文益議員與民進黨團質疑。

再度呼籲中央指揮中心回應七大訴求,舉證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支持普篩(massive testing)。
陳時中部長表示花費540億元可能篩出3萬個無症狀感染者,豈無效益?
政府應依據科學證據防疫,還給民眾安心生活的權利。

【記者會1】 聯盟重申七大訴求,科學依據回應黃文益議員與民進黨團質疑。
時間:5月7日(四)9:00
地點:高雄市議會大門口 (鳳山區國泰路二段156號)

【記者會2】「逆時鐘?」「普篩無效論?」向陳時中指揮官提問與篩檢政策論辯
時間:5月7日(四)10:30
地點:高雄市光華一路12號12樓之2 (自由女神企業大樓)

Read more

張泠│危機時刻的「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

【編按】美國近來在疫情之下發生了抗議「禁足令」的集會示威,雖然不乏經濟停滯導致生活艱困的原因,也有人更是為了個人生活的便利,如「我需要理髮」。紐約州立大學張泠老師在本文指出,在自由市場的推崇下,這種「個人主義」式的訴求往往被推崇為與「集體主義」的對立面,卻令人們沉湎於原子化的自我隔絕與虛幻的自由感,因而人們的共情能力普遍下降,對共同體的苦難缺乏了解甚至無動於衷。他進而主張人們應超越「個體」與「集體」的二元對立來關注未來,以全球視野和批判方法,同時意識到責任所在,積極地參與改變社會。這些行為對人們有益的同時,又不會危害個體的個性與多元性。本文原刊於「南峰山」公眾號,轉載自2020年5月1日保馬公眾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