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本文作者為差事劇團負責人鍾喬,文章經作者授

張宗坤│背向的風景:王智章油畫個展
「也許,背向了街頭,但麻子卻走回了自己,兩個麻子間是連貫的。畫作也是紀錄,正如錄像,只是過去記錄著衝撞的風景,今日記錄著山海的風景。雖說「背向」,再怎麼「轉身」,但圍繞在麻子身邊的,依舊是當年人間、綠色的老朋友。」
Read more思想的、戰鬥的、另類的,推動社會理論與實踐的辯證發展,解釋世界,改變世界。
「也許,背向了街頭,但麻子卻走回了自己,兩個麻子間是連貫的。畫作也是紀錄,正如錄像,只是過去記錄著衝撞的風景,今日記錄著山海的風景。雖說「背向」,再怎麼「轉身」,但圍繞在麻子身邊的,依舊是當年人間、綠色的老朋友。」
Read more地點:勞工博物館(801高雄市前金區中正四路261號),高捷橘線市議會(舊址)站往愛河方向步行約7分鐘
開幕式:2020.09.05(六)下午一點半
展期:2020.09.05-2021.09.04(每日上午九點至下午五點,非國定假日之週日休館)
活動網頁: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527401927431904/
紅色青春.白色恐怖
主辦: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
合辦:高雄勞工博物館
承辦:台灣地區戒嚴時期政治事件處理協會、勞動人權協會、辜金良文化基金會
指導單位:國家人權博物館
【編按】日前蔡英文向全體國民報告,台灣將全面開放美牛、美豬進口,並公開做出四大保證:1. 國際標準建立;2. 科學證據累積;3. 產業基金設置;4. 清楚標示產地。然瘦肉精的健康爭議、台灣食用內臟的習慣、豬農的生計等過去既有問題仍未有具體的解決方式,也未充分讓人民與相關產業理解並溝通下,政府就貿然全面開放進口,其四大保證能夠具體落實的依據會是什麼呢?雖然蔡政府常常自居是代表「台灣人民的心聲」,諷刺的是,對照民進黨在野大力抨擊美牛、美豬進口與瘦肉精問題,如今卻貿然選擇開放,加上先前大筆對美軍購案,民進黨政府儼然是本文作者所謂「『美國優先』最用心的實踐者」。
Read more【編按】本文通過尋溯鐘喬老師排演《范天寒和他的弟兄們》與《戲中壁》兩部戲劇的創作理路,傳達對民眾的、第三世界的劇場實踐的思考。其中,《范天寒》勾連五十年代白色恐怖的政治受難與八十年代工人運動,以底層客家人民在舞台上的身體在場,將其政治訴求從紛擾的歷史長河中打撈出來;超越西方現代理論中盛行的「族群」、「人權」視野,站在苦於「冷戰/戒嚴」體制的東亞第三世界立場,展現台灣客家人生命的尊嚴,以及在此基礎上生髮出對工運、農運的關切。《戲中壁〉》則以時空交織的形式,在當下回望「二二八」時期上演的《壁》一戲,呈現台灣兩個世代戲劇創作者的「靈魂交流」;著重探討戲劇「美學性」與「民眾性」的平衡關係,作為一種激進美學的藝術形式,戲劇如何與民眾共創全新的生產關係,從而導向改造社會的文化行動。感謝作者鍾喬老師供稿。
Read more「一年多前,美國政府打壓華為的企圖躍上國際檯面,這場表面上的5G技術之爭,伴隨著美中貿易戰、香港反送中等事件的展開,讓人們逐漸意識到科技產業發展與國際政治局勢間的千絲萬縷,更關切美中霸權如何在科技領域上演代理戰爭。
八月初,川普政權正式發布TikTok禁令,包含微軟(Microsoft)、甲骨文(Oracle)等美國企業紛紛表態要收購該公司,此事又一次引發美中輿論爭辯。新國際將舉辦相關論壇,探問這是否是一種「強取豪奪」。要深刻地回應這個問題,我們勢必得對事件經過有些了解。
這些事件中的各方角力、不同科技商品的性質,如何與企業利益、國族主義糾纏在一起,形成我們所看見的爭議?我將藉本文分享三點頗為重要,且有其獨立脈絡的線索,掃除大家對科技議題的國族式直覺思考。」
Read more「現實社會當中,難民的問題是永遠無法解決,這些做為「無分之分」的難民「他者」,他們的處境究竟如何,如果從一個自我航向他者,甚至是自我與他者位置互換的過程中,又會產生什麼樣的想法與反思過程?莫欣‧哈密(Mohsin Hamid)的《門》提供了一幅現代高科技世界人口遷徙與流動的圖像,如同馬賽克一般,拼貼出一幅不同世界樣貌。就如同引文中所言,「就像你睡著一樣,人同時在兩個世界」,甚至可能是多個世界,透過想像、回憶與現實產生的關係,在不同世界裡面如何生存?人與人之間產生何種關係?時至今日,難民仍是社會中的一個重要議題,因應不同事件、不同國家或地區的難民,前往不同國家,除了產生錯綜複雜的政治與社會關係之外,也肩負了各自不同的命運。」
Read more一、時間:2020年 8月 27 日 (四)下午14點 至 16點
二、地點:臺大校友會館(台北市中正區濟南路1段2-1號3樓 3C會議室)。
三、主辦單位:香港新聞專業自由撰稿人協會;媒體合作:經濟日報及東森財經新聞台。
「他(李登輝)把一切反對聲音吸納為權力旗手的能力,確實是經歷多年無人出其右,這卻不是什麼偉大的政治洞見,僅是權力者操作歷史記憶與遺忘機制的熟練。他的威望除了建立在政敵身上之外,始終有個用來吸納批評用髒即丟的前台:總統前期是已經死透的特務頭子蔣公子,後期是連戰馬英九宋楚瑜陳水扁;卸任初期是拉出國民黨殘部硬說成綠營的台聯,拋棄台聯後著意接近世代換了一半的民進黨,很快又轉往各小側翼。他可以堅定地支持中國統一,打造台灣新中原,也可以意味不明地後設性支持台獨建國,但始終不曾明確地將制憲建國當成遠程目標,在外界看來是伺機而動,對我來說不過是隨波逐流。他也可以在政治路上,毫不猶豫地帶起陳哲男蔡英文劉泰英等等幕僚技術操作員,分別掌握政商關係、黨國金脈、保守主義政治論述等等曾被認為是台灣民主化最大阻力的各種權力體系,如今這些體系都慢慢被所謂進步政治勢力洗白,甚至不少代表人物還讓本來與黨國體制敵對的民進黨一個一個誠心收納,乃至於掌握中樞。」
(本文修改自作者臉書,感謝作者供稿)
Read more時間:109年9月05日(六) 下午兩點~五點
場地:國家人權博物館《人權學習中心》 新北市新店區復興路131號
主辦:人間出版社;協辦:國家人權博物館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008140949257227571140?fbclid=IwAR3UiuKRmco84pY9Xv5rj6n5UGv-26HwUfPl5bQGT00qWfim6boUteJfpsk
【編按】2020年8月13日凌晨,陳映真先生的摯友與同道曾健民先生病逝於台灣花蓮。曾健民醫師(1950年-2020年)為花蓮人,高雄醫學大學畢業,日本九州島齒科大學研究,日本北海道行醫10年後返台,牙科執業醫師,2019年退休。曾任台灣社會科學研究會會長,專研台灣近現代社會史,尤著力於光復後五年的台灣史(1945-1949)。曾編著《新二二八史像》、《1945破曉時刻的台灣:八月十五日後激動的一百天》等著作,並曾參與主編《人間思想與創作叢刊》。曾健民先生雖以醫生為正式職業,卻憑藉嚴謹的治學與精誠的理想填補了台灣近現代社會史研究的空白。其對海峽兩岸的拳拳赤子之心,對後輩學生的殷殷教誨之情,時刻提醒著我們沿著先生們最後的足跡,向理想的遠方繼續前進。曾健民先生曾於陳映真先生逝世後,撰寫《初論陳映真的台灣社會性質論和社會變革論》一文介紹陳映真先生「台灣社會性質論」思想形成至成熟的過程,將二十世紀後半葉的台灣定義為「新殖民地半邊陲資本主義社會」,政治與經濟上均對美日存在依附性,民族分裂的根源存在於美國新帝國主義在世界範圍內的支配力量。陳映真先生將台灣放置在第三世界的視野下,認為東亞各國「冷戰-戒嚴」的傷痛有其歷史共性,亞洲人民應當團結起來對抗西方新殖民的宰制;並在「社會性質論」的基礎上提出「社會變革論」,強調在統一過程中將台灣人民置於主體位置。《新國際》特別推薦此文,以對曾先生的逝世表示哀悼,本文轉載自保馬。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