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作業員盧在蘭的心聲

生產關係的關廠現形記:我看韓劇《清日電子李小姐》

《清日電子李小姐》(청일전자 미쓰리),為韓國tvN於2019年9月25日起播出的16集水木連續劇。這齣戲一開場,我們就看見本劇主角,任職於清日電子會計組的李善心小姐在大街上飛奔,她急著要趕到銀行匯出一筆帳,匯出之後,還要為同事跑腿帶一堆咖啡回辦公室。相對於其他同事大多有部長、次長或代理等職稱,李善心是辦公室最菜的新人,她被當小妹使喚,不但沒有職稱,甚至不被稱呼名字,她就只是李小姐而已。

Read more

來自香港的左翼聲音:甘浩望訪談

【編按】甘浩望神父(Franco Mella)是香港社會運動的知名人物。他年少時進入修院,並受差遣到香港傳道,在此後的數十年間一直參與香港的社會運動,如油麻地艇戶、無證兒童的居留權、以至爭取釋放社民聯成員劉山青等。電影《千言萬語》以及《甘浩望巡禮之年》都是講述他的故事。在去年的11月底,甘浩望在高雄和台南接續進行了很精彩的演講,分享了他從米蘭到香港的豐富人生歷程。他說這是首次來到台灣,在此之前,也只是在香港接觸過一些台灣左派,如陳映真。在演講以後,我們與他進行了一場訪問,關於他早年為何來到香港和中國,對於過去以及現在的中國有怎樣的情感,以致如何看待今天的香港運動。

Read more

去歷史化的邏輯:拒絕殖民史、漠視冷戰史、避談帝國主義

本文是對《闖》這種帶有「地方研究」色彩,刻意淡化「殖民歷史」、「冷戰遺害」和「帝國主義」三大歷史結構影響的批判。並且認為《The Divided God》是採取最低度反美立場之下,重複了眾多與現實背離的對中國「帝國主義」的指責,延續香港人賤視大陸的冷戰仇緒,並且生硬尷尬地將此次運動吹捧為「歷史的未來」。

Read more

今日中國的非洲:初步觀察(下)

當然,這些高曝光度的影視產品並不代表「中國的非洲」之全貌。以上的討論也不只是為了批評中國傳媒的非洲再現陷於東方主義的框架。相反的,這僅僅構成了一個考察的起點,要求我們思考中國對於非洲的知識與想像究竟來自哪裡,又如何受到主體意識的中介?中國的非洲故事又如何反映中非關係以及中國人腦子裡的非洲?

Read more

戴錦華:新技術革命正在製造結構性棄民,我們需要重新界定身體,保衛社會

【編按】又邁向新的一年,回顧過去一世紀,20世紀是技術和媒介迅速發展的世紀,工業生產促發了地球面貌、城市規模、世俗生活的巨大改變,現代文明走向了空前的物質與信息文明的高峰,人類的身體與意識也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化與挑戰。世界在身體上繁衍與氾濫。進入21世紀,隨著媒介、新技術、生物學的加劇發展,圖像/符號、賽博格化、精神疾病以及種種信息幻覺包圍現實與身心,人類的未來面臨著更加的不確定性。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2019年11月11日身身不息。身身不息(BODY ON&ON)是一家以身體為本體的當代文化藝術策劃/製作機構,以身體研究、藝術創新、國際交流為維度,致力於探索身體的時代能量,藝術的社會價值。本文屬「身體訪問計畫」,由身身不息聯合鳳凰網文化、單讀、見地、像外共同發起的「身體訪問計劃第一季——身體與表演」,聚焦21世紀時空背景,以身體作為出發點與歸宿之所,探討身體作為主體的要義;探討身體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動態脈絡;探討當代社會信息幻覺與社交媒體背後的表演性與展示性;探討表演與劇場如何闡釋身體記憶、遺民群落與技術所演化著的新世界。感謝身身不息授權轉載。

Read more

讓大家互相看見,讓大家連結在一起!《從科學月刊、保釣到左翼運動:林孝信的實踐之路》新書發表會側錄

2019年12月21日,是人稱「苦行僧」的保釣戰將林孝信逝世滿四周年又多一天的日子;「釣魚台教育協會」與「聯經出版公司」選在這天辦理《從科學月刊、保釣到左翼運動:林孝信的實踐之路》新書發表會,為的不僅是緬懷將超過三分之二的人生奉獻給台灣這片土地的林孝信,更是為了放眼未來,將保釣運動繼續往下一個五十年推進。

Read more

錯綜複雜的「萬隆精神」:歷史與理論的距離

因為「知識生產殖民化」的關係,第三世界的知識生產總是有強烈的「去歷史化」的傾向:傾向於用抽象的代名詞來總結某段具體的歷史,一方面除了可以去除掉殖民侵略、分斷體制、圍堵政策的歷史苦難,並在政治上規避與西方知識體系之間的矛盾衝突,另一方面亦可以掩蓋掉我們對於自身歷史認識的匱乏,其根源是殖民現代性清洗同質化任何的特殊差異。

本文嘗試回顧衣索比亞在同段時期既一邊接受美國技術援助、又一邊參加萬隆會議的矛盾歷史,嘗試點出「欠發展」才是這個帝制國家在萬隆會議時真正關懷主題,並從中帶出萬隆會議的複雜性。也是嘗試發掘一種具體的「非洲視角」來解釋在1955年那場會議以及後續冷戰之中在非洲之角上發生的一切。

Read more

不愛最軟,亦非庶民:總統候選人與錯置的政治框架

【編按】日前2020年總統選舉候選人進行了第一次政見會,昨日則於高雄同時有挺韓罷韓遊行,一如以往候選人召喚著選民們,自己才是代表的民意,然而究竟所謂的民是誰呢?本文指出現實中,政治口號下的「庶民」弔詭地召喚到的不是「庶民」,而這也是選舉的荒謬所在。本文作者魏玓為國立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教授,本文轉載自其臉書,感謝授權。

Read more

不屈的法國人民與法國左翼政黨——2017年以來的法國社會民主主義力量現狀

【編按】法國社會黨在2017年法國大選中慘敗之後,黨內的討論在多個層面進行。圍繞著如何看待奧朗德政策和如何對待馬克龍,社會黨內出現分裂。在與其他政黨的關係上,社會黨對梅郎雄領導的激進左翼「不屈法國」持強烈批判態度,兩者在訴求以及國際問題尤其是歐盟問題上立場不同,但兩者在政治邏輯和行為方面依然存在許多相同之處,尤其是激進左翼贏得的眾多支持主要來自傳統左翼陣營。而對右翼民粹主義,社會黨與「國民聯盟」在各種問題上都持對立態度。儘管法國社會黨在國家層面上頹勢明顯,但在「市鎮自治制」的傳統之下,社會黨依然在法國社會政治中發揮重要作用。法國社會黨的政治前景有待觀察。本文轉載自2019-12-17察網,原刊登於中國社會科學網。讓-努馬‧迪康熱是山東大學當代世界社會主義研究所兼職研究員、法國魯昂-諾曼底大學當代史講師、歐洲左翼和社會主義歷史專家。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