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大家互相看見,讓大家連結在一起!《從科學月刊、保釣到左翼運動:林孝信的實踐之路》新書發表會側錄

讓大家互相看見,讓大家連結在一起!

《從科學月刊、保釣到左翼運動:林孝信的實踐之路》新書發表會側錄

◎陳慈立(釣魚台教育協會秘書長)

一本保釣先驅生前文集的出版,呼喚出一群保釣志士的集結與鬥志。

行動者的「思與言」

2019年12月21日,是人稱「苦行僧」的保釣戰將林孝信逝世滿四周年又多一天的日子;「釣魚台教育協會」與「聯經出版公司」選在這天辦理《從科學月刊、保釣到左翼運動:林孝信的實踐之路》新書發表會,為的不僅是緬懷將超過三分之二的人生奉獻給台灣這片土地的林孝信,更是為了放眼未來,將保釣運動繼續往下一個五十年推進。

集結了林孝信生前五大志業的夥伴,新書發表會的現場來了70多人將聯經書房的地下室擠得水洩不通。發表會由本書的主編、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副研究員,同時也是《釣魚台教育協會》理事王智明擔任主持人。發表會一開始先放映一段短片,這段短片是由林孝信在台南藝術大學教導「政治經濟學」、「媒體分析與批判」課程所啟蒙的第一屆學生陳怡君剪輯而成,短短12分鐘的影片,呈現了林孝信一生為保釣、為科普教育、為通識教育、為成人教育…等不遺餘力的身影,還有林孝信的同志們的分享,顯見林孝信這一生為了理想事業衣帶漸寬終不悔的精神。

聯經出版社總編輯胡金倫、《思想》季刊主編錢永祥、《釣魚台教育協會》理事劉沅以及林孝信的夫人、《釣魚台教育協會》理事長陳美霞分別擔任致詞嘉賓。

胡金倫總編輯分享到這本書的問世是意義相當重大的,他跟一些重量級的作家,如齊邦媛,交流過,他們都相當重視林孝信以及其保釣一代所代表的時代意涵與歷史史實,認為此書的出版對台灣社會有很重要的貢獻。

來源:釣魚台教育協會

作為本書出版重要推手的錢永祥說到,林孝信的一生都是在行動,鮮少有時間坐下來為自己著書立言,因此在林孝信回歸大自然之後,他認為林孝信是反思自己、反思台灣社會的一面明鏡,因此他建議蒐集林孝信生前受訪的幾篇重要稿件以及側寫來保存林孝信的「思與言」是相當重要的,因此也才有這本訪談文集的問世。

來源:釣魚台教育協會

劉沅作為林孝信保釣教育工作的夥伴,回顧林孝信,認為他這輩子所有的工作都是當作運動在進行,他舉了林孝信在科學月刊第零期的發刊詞寫的「這是你的雜誌,不是我們的雜誌」,展現了林孝信不斷在實踐、在思考組織的精神。

來源:釣魚台教育協會

人格者的實踐語錄

而後主持人再陸續邀請幾位林孝信生前的、各大志業的夥伴分享與林孝信共事的經驗以及代表的意涵。

慈濟大學林安梧教授是林孝信在通識教育工作的合作夥伴。他提到他們倆的專業不同,前者是學習哲學,林孝信是學習物理的,但是他每每跟林孝信談話,便很容易被林孝信的理想折服。此外,他認為林孝信此人已經徹底展現出中國人文思想中相當重要的三不朽的品質,即立德、立功、立言。如同他在追思文當中的一段對聯所言:

「深誌孝信:保釣運動、源遠為孝,科學月刊、立言有信;

    永懷老林:通識教育、流長曰老,社區大學、植樹成林。」

來源:釣魚台教育協會

東吳大學前校長劉源俊則是與林孝信在大學時期便結為至交好友,共同從科普教育的工作做起、到海外的保釣運動,林孝信回到台灣之後所推動的科普教育、通識教育也通通有劉源俊投入的身影,他說這輩子只要是林孝信要做的事情,即便是自己認為再不妥,他都會義無反顧的投入進去。

旗美社區大學校長張正揚從自己與林孝信共同創辦全台灣第一所農村型社區大學起到其離世之前近20年的共事經驗當中,分享他所感受到的林孝信的三大特點:其一是林孝信很博學,永遠有話聊;其二是林孝信想像的社大發展應該是動態的,社區大學是要跟著社會走的;其三是林孝信看待學習有更深刻的社會內涵,包括面向階級問題,因林孝信除了發展一般社區大學之外,還積極推動勞工、農村、原住民…等社區大學的成立。

來源:釣魚台教育協會

王正方導演則從自己年輕時其與林孝信的交往互動,談到兩人都返台之後投入台灣保釣教育工作。王正方認為「老林不是左派也不是右派,是心繫天下大眾的那一派」,大家也是被他這點精神所感召,因此只要是林孝信指派工作,就算再不想做、不能做,也還是會做。王正方用一個幽默的比喻來形容林孝信的擇善固執的精神,他說老林面對大家的批評通常都是「虛心接受,絕不更改」。最後他說,林孝信這個苦行僧已經修到無我的境界了,無時無刻都在想大家,沒有想自己,一直到他走之前都是如此。這一點,講得讓在場的每一位是心有戚戚焉。

來源:釣魚台教育協會

左翼聯盟祕書長黃德北教授說,林孝信是一個令人敬佩、人格偉大的人,但很可惜林孝信畢生堅持的左翼理想在他生前並沒有得到重大突破,反而是他離世之後,才激起一群左翼同志的反思與行動。黃德北從林孝信生前所投入的幾個重要工作,包括通識教育、社區大學等面向,後來都被主流的力量排擠出去為戒,提出左翼運動分子應該盡早結束單打獨鬥的狀態,大家要團結起來一起改變台灣社會。

摩頂放踵,投入台灣草根工作

接著主持人介紹現場兩位重要的來賓──南方澳的漁民代表、蘇澳區漁會林月英常務監事、楊德信理事。林月英常監說,漁民原本是很單純的在為生計打拼,實在是受到不公義的打壓過分嚴重,才不得不起身抗議,後來和「釣魚台教育協會」接觸後才認識到林孝信的堅持並且知道原來有一群知識分子,本身不是漁民,但是卻為漁民打拼了五十年,他們覺得很感動,因此也很願意一起來努力。楊德信則分享漁民在保釣爭議發生之後,是如何在釣魚台海域受到日方的驅逐與干擾作業,認為保衛釣魚台是台灣社會的共同責任,不能夠在我們這一代失去釣魚台,這是對不起祖宗、對不起下一代的大事。

來源:釣魚台教育協會
來源:釣魚台教育協會

林孝信家人也來到現場。清華大學林聖芬副校長是林孝信的親弟弟,他代表家屬分享時提到從小是母親驕傲的林孝信,在海外留學時遇上保釣運動變成黑名單不能返台時,對母親和家人是很沉重的打擊,家人其實對林孝信在美國的境遇是一無所知,都只能間接的聽聞他的處境,但家中三天兩頭仍有警察來關切是否家人跟林孝信聯繫,直到母親去世林孝信也不能返台奔喪。他提到,面對這樣的不公義與傷痛,林孝信即使返台之後,也從來不為自己喊冤、沒為自己爭取過任何的東西,反而是沒日沒夜、摩頂放踵的地投入各種草根工作當中。他認為,若仍以林孝信為榜樣,回歸到做人的本位,面對台灣社會現在如此重大的危機,眾志成城,終是可以克服的。

來源:釣魚台教育協會

這本書:讓大家互相看見、讓大家連結在一起

《釣魚台教育協會》理事長陳美霞進一步說明本書、林孝信與釣魚台教育協會的關聯。她說從釣魚台這個彈丸之地衍伸出來的、特別是十九世紀末之後的歷史,它蘊含著有多少帝國主義的侵略、有多少軍國主義的欺凌、有多少殖民主義的借屍還魂、有多少的歷史傷痛、有多少的國際不公義,面對這樣子一個的國際不公義,在台灣的教育上是閉口不談的、甚至是扭曲的;主流媒體更是不報導這些內容的。在台灣社會這麼重要的一段歷史渾然無知的狀況下,林孝信跟一群關心保釣的人於是共同推出的釣魚台教育的工作。若是認真去思考保釣教育的內涵,它當然是保釣工作,但它也是通識教育、它也是社區大學的普羅教育、它也是科學普及的工作、它更是左翼運動的啟蒙教育工作;從這個小小的彈丸之地,台灣社會才有機會看見這些背後的根本問題。而《釣魚台教育協會》接著保釣教育的工作繼續跑下去,跟漁民連結起來,開啟了保釣教育工作的新里程碑──向漁民學習、讓漁民擔任台灣社會的老師。這就是本書、林孝信與釣魚台教育協會的重要關聯!

來源:釣魚台教育協會

陳美霞說,林孝信的肉體雖然不在了,但他的精神還跟大家在一起。她認為老林看著大家的集結、往前再推動工作,林孝信一定會非常同意這樣的做法,林孝信過去跟大家打過美好的一仗,也有相當一些成果,但林孝信要再繼續激勵台下的諸位繼續往前走,這條路還沒有走完。

最後,三位年輕人—陳崇真、陳慈立、卓淑惠上台分享,他們代表著新保釣一代的萌芽,他們提到,理想主義是保釣留給台灣重要的資產,年輕一代要能夠繼續往前,正是受到理想主義的引領。面對即將到來的保釣五十,除了向保釣的歷史學習,更要向漁民學習,透過教育紮根的工作,讓保釣邁向下一個階段。年輕代表提到,這是一個任重道遠的工作,但透過林孝信生前的努力,把大家黏著在一起,現在能夠與大家共同承接著這個理想的火炬,便更有信心。

來源:釣魚台教育協會

經過三個小時的活動,大家竟然熱力未減,不斷的輪流上台分享。林孝信雖已逝去,然而其代表的保釣一代的精神才正要在台灣的土地上大鳴大放,眾人所盼望的就像當天人手一份的文稿所寫:「保釣五十,不只是紀念,更是另一個開始!」

來源:釣魚台教育協會

發佈日期:2019/12/28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