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剛 | 《主體狀態》自序

今年7月,趙剛教授出版了《主體狀態——雜文散論於歷史、文學與社會理論之間》一書,書中彙集了他多年來的學術與思想歷程。在書中,作者認為:真正的普世性應在多方文明對話中誕生,而非西方霸權的產物。書中探討了中國崛起背景下的知識責任,以及如何重新認識中國和第三世界,為學術與政治上的反思提供了深刻的見解。

Read more

丘延亮│自序:台北之春—六十年代的章回人文誌

(本文感謝作者丘老師授權轉載)

//「春天」(Spring)作為一個政治用語,最早是指一八四八年在歐洲各國所爆發的革命,被稱為 Spring of Nations,也稱的「人民之春光時刻」(Springtime of the People)。一八四八年後,「春天」(Spring)這個政治用語被多次被冠在描述文化抗爭的史誌上面 : 嘗有一九六八年的「布拉格之春」、一九六七至七一O年代的「克羅埃西亞之春」、一九七O年代末期的「北京之春」、二O一O年底開始的阿拉伯之春(阿拉伯語:الثورات العربية‎),至今猶見春風吹又生的捲土重來之勢。我在書寫的追憶過程中體認到,親歷著六O年代台北的我們這一群人,也正是處在鎮壓前的文化春天之中。為要交代那時代社會、以及當年我們置身其中的歷史質地與形構,我決定以「台北之春」之名揚旌那個時代,視直面「台北之春」的種種為吾輩振衣再戰的召喚!//

Read more

鍾喬 | 長河上的渡口──敬緬姚一葦老師

這裡書寫的是:一個文藝青年,在社會開啟騷動火花的1980年代初期,從島嶼的中部負笈北上;心中想的一方是,如何繼續戲劇碩士班的求學生涯;另一方卻是,決定放下寫詩的筆,跟著反抗運動者上街頭,在身體裡,翻轉著變革威權體制的行動想像,付諸執行時,以批評時政的文字與上街參與反抗的行動。多年以後,最終,導致的反思是:對於文化冷戰下的國家/社會/文化控管,開展了以戲劇的回響,做為某一程度文化行動的轉化與變身……。

這裡不是一篇論文,而是對師長啟蒙者的深切緬懷……。

(感謝作者授權轉載,圖片由作者提供)

Read more

范振國│人間之鏡:在「以文化行動出發的環境生態運動」線上會議發言稿

台灣當局以彌補供電缺口、能源轉型名目、在缺乏環評與公開聽證等合法程序、而遭到學界與環境生態保育人士質疑抗議之際,依舊罔顧視聽,悍然准許中油公司在桃園大潭村海域興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大興土木,建港、築堤、蓋儲氣槽,嚴重破壞該海域已經存在於的全7600年以上的殼狀珊瑚藻礁生態。在多方奔走呼籲中油公司改址之議不被採納之後,長期關注護衛藻礁的當地生態團體,以潘忠政老師為代表的「珍愛藻礁聯盟」為阻止此一 野蠻粗暴傷害藻礁的惡行,於是聯合了70 多個民間團體,於2020年6 月發起真愛藻礁公投。經過三個月的收集聯署人數即達75萬份遠超過法定門檻35萬分一倍之多,預計2021年8月28 舉辦投票。面對洶洶民意,經濟部、中油公司,乃至府、院領導仍執意將其意志橫行到底,執政黨立委憑其優勢席次你合謀題相對法案干擾,御用學者以似是而非的言論為中油護航綠營網軍對公投領銜人潘忠政老師更是恣意抹黑抹紅用卑劣的手段造謠對其進行人格獵殺。就在護藻礁運動異常艱苦奮戰的時刻,2021年4月,因為執政者的輕忽自滿,曾經自詡為防疫模範生的台灣,爆發了嚴峻的疫情。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防疫表現得荒腔走板,引起沖天民怨,是有目共睹的。在這裏就先不議論。

因為疑慮當政者會藉防疫之機,暗行攔阻或廢止8月28日反萊豬,護藻礁的公投,再加上疫情進入三級警戒不得群聚,差事劇團的創辦人鍾喬於是策畫籌辦了「文化行動出發的環境運動線上會議」。預計在2021年6月26日下午14:00-17:00及19:00-22:00進行兩場座談。我受邀參加第二場,以下是我的發言內容。

Read more

鍾喬│人間變革者:在思想、寫作與行動中

【編按】陳映真先生(1937年11月8日-2016年11月22日)離開我們四年了。在他的身前,有台北霓虹背後的幽暗後街,也有苗栗山間迴響的颯颯竹濤;在他的身後,是茫茫青天碧海,那條崎嶇蜿蜒的山路,依舊綿延向遠方。鍾喬老師〈人間變革者:在思想、寫作與行動中〉一文,紀念陳映真先生逝世四周年。在《人間》雜誌發行期間,陳映真先生和《人間》同仁們為了鄒族少年的遭際奔走疾呼,在鹿港反杜邦運動中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時刻對社會邊緣人寄予關懷的注視;八十年代以來,台灣經濟發展疾馳呼嘯,摧枯拉朽,《人間》忠實地記述了時代巨輪轆轆碾壓下無言的車轍和泥濘的塵土。這份雜誌最後由於經濟原因終成絕響,陳映真先生遭到台灣當下社會刻意的冷落,是莫大的悲哀。鍾喬老師親受陳映真先生的教誨,在日後劇本創作中點燃陳映真先生思想的火種:理想主義的堅持,是俗世的鹽與光。作為傳燈者,「我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本文轉載自保馬,感謝鍾喬老師授權新國際刊登!

Read more

陳映真社會實踐講演│陳映真談國民黨、「黨外」與美國的關係 (一)

【編案】2020年11月22日,是左翼作家陳映真先生逝世四週年的日子。同時也是臺灣社運團體上街「秋鬥」的日子。本次秋鬥有各種訴求,其中「萊(毒)豬」的食安疑慮,是大眾最為關心的議題。

「萊(毒)豬」進口事件引起的社會爭議、輿論撻伐,也具體的呈現了當前政權受制於美國的殖民性。此次「秋鬥」因國民黨的動員介入,造成社運團體內部不少的分歧。社運團體對藍、綠陣營,國、民兩黨的質疑,基本上是出於對他們相同的階級本質、親美的買辦性、反共的右傾性合理的批判。

歷史的看來,國、民兩黨政權跟美國的依附,也並非始於今日:1949年,國共內戰敗退來台的國民黨政權,因美國的扶持而得以延命至今,是眾所皆知的事。至於以「反國民黨」起家的黨外運動,自始亦與美國有牽扯不清的關係。

在映真先生逝世四週年的今日,人間學社特選刊先生於1989年2月19日,「黨外執政!黨外執政?」座談會中,「戰後國民黨與美國關係」發言。以為紀念,並向爭取社會公平的各方朋友,表示支持。

(本文轉載自人間學社臉書,感謝人間學社授權轉載)

Read more

曾健民│初論陳映真的台灣社會性質論和社會變革論

【編按】2020年8月13日凌晨,陳映真先生的摯友與同道曾健民先生病逝於台灣花蓮。曾健民醫師(1950年-2020年)為花蓮人,高雄醫學大學畢業,日本九州島齒科大學研究,日本北海道行醫10年後返台,牙科執​​業醫師,2019年退休。曾任台灣社會科學研究會會長,專研台灣近現代社會史,尤著力於光復後五年的台灣史(1945-1949)。曾編著《新二二八史像》、《1945破曉時刻的台灣:八月十五日後激動的一百天》等著作,並曾參與主編《人間思想與創作叢刊》。曾健民先生雖以醫生為正式職業,卻憑藉嚴謹的治學與精誠的理想填補了台灣近現代社會史研究的空白。其對海峽兩岸的拳拳赤子之心,對後輩學生的殷殷教誨之情,時刻提醒著我們沿著先生們最後的足跡,向理想的遠方繼續前進。曾健民先生曾於陳映真先生逝世後,撰寫《初論陳映真的台灣社會性質論和社會變革論》一文介紹陳映真先生「台灣社會性質論」思想形成至成熟的過程,將二十世紀後半葉的台灣定義為「新殖民地半邊陲資本主義社會」,政治與經濟上均對美日存在依附性,民族分裂的根源存在於美國新帝國主義在世界範圍內的支配力量。陳映真先生將台灣放置在第三世界的視野下,認為東亞各國「冷戰-戒嚴」的傷痛有其歷史共性,亞洲人民應當團結起來對抗西方新殖民的宰制;並在「社會性質論」的基礎上提出「社會變革論」,強調在統一過程中將台灣人民置於主體位置。《新國際》特別推薦此文,以對曾先生的逝世表示哀悼,本文轉載自保馬。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