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一文│《魷魚游戲》:為了活下去的「失敗者」們

【編按】《魷魚游戲》吸引了全球的關注,除了節奏明快的戲劇張力,更將新自由主義的殘酷競爭,化為由韓國童年遊戲改成的奇觀式生存遊戲。本文對照了「大逃殺」系列,特別指出《魷魚游戲》裡的不同之處,在於強調無論你是誰,都必須遵守遊戲規則,大家機會平等,當中更融入了投票制度,讓玩家在知情狀況下,能以一人一票決定去留,「自由選擇」選擇留下或退出遊戲。就在看似「人人機會平等」、「票票等值」下,生存從來就考驗著這種虛擬的孤立式的個人主義式自由,所謂平等只是抽象的形式平等,無視人之間像是體能、經驗的不平等。尤其,當玩家登出遊戲後,現實的絕望比遊戲的死亡卻更令人無法承受,他們再次主動自願進入遊戲中,凸顯了新自由主義的暴力並非僅透過暴力脅迫,更多是剝奪選擇後利用虛擬的成功幻想與弱弱相殘,讓人「主動選擇」將自己的命運交付給新自由主義的虛擬「平等」與「自由」。本文轉載自2021-10-17澎湃新聞,感謝授權轉載。

Read more

Wang Meiqin │ The Ongoing Mass Burial Cultural Action 大眾葬文化行動祭!

(WANG Meiqin 王美欽,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Art at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Northridge, USA)

Mass Burial is a contemporary reenactment of the historic public protest honoring the death of Jiang Weishui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Its chief organizer Youngie Wuo promises this 9-day cultural action to be the most remarkable art event in Taiwan this year. Surely, it can be seen as a daring and illuminating example of Taiwan’s artivism (art + activism) that I have learnt during my past six-months’ field work in the island.

Read more

鍾喬│《戲中壁X》:以堪稱魔幻寫實的演出形式,書寫島嶼白色恐怖的共同記憶

(本文轉載自關鍵評論,感謝作者鍾喬老師授權提供)

「革命者選擇自己的死亡,是為了理想;卻為他劇本裡的主角,選擇了悲劇性的死亡。」

上述是《戲中壁X》這齣戲的核心命題;然則,這命題在戲劇中或現實裡,終究都只能是時間的長河裡,深入的探索,而不是命題的解答。

《戲中壁X》便是以此構想而誕生,而且加入一個核心的人物X。X是誰?他是寫這劇本的當代劇作家,和戲中的革命劇作家與戲劇人物,隔著一個平行或偶而交錯的時空,發生著類似榮格(Carl Gustav Jung)所言的「共時性」對話。

Read more

范振國│是科幻,是寓言,更是現實-推薦《人魔之城》

(本文原載於2021年6月24日兩岸犇報,感謝作者授權轉載)

//……其實我不甚同意把志翔的書歸為「輕科幻」的分類,雖說這歸類法有一定道理,但我以為用「科幻寫實」來描繪,更符合志翔這本小說的本質。(當然這是仿效拉美的「魔幻寫實」之名,並且參考了此中巨將馬奎斯自稱:「我書裡的每一故事章節都有現實基礎」的名言,得到的靈感)。

志翔小說的寫實性,有左翼圈熟悉的資本帝國主義批判,藉懸疑情節的逐層剝落,掀開資本全球化時代,帝國主義在世界各地無惡不作並且日益精致的偽裝。……//

Read more

江迅│讀黃志翔 「未來之憶」 三部曲的首部超長篇小說《人魔之城》

作者企圖反映這種時代症候中的人性歧義,包括人們遭遇的夢、記憶、幻想、幻見、現實,也包括人們在大他者語境中的裂變,譬如蕭遙對自我的懷疑或肯認、安婷對真相的追尋與反挫、朱志揚對正義的追求與幻滅等。作者同時也想反映這時代症候中的意識形態偏見,例如後真相與假真相(如誰才是真正的恐怖主義),偽善與假神聖(如故事中的「和平展望會」)。作品並以此構築正、反、合辯證發展的敘事與書寫策略,譬如,首先建立讀者對朱志揚這警探的認同與代入感,再像剝洋葱似的,逐步剝開他對蕭遙的自居正義其實隱含不自覺的偏見,那才是最辛辣的內核。

小說的另一個重點是想反映美歐軍事工業複合體及其慾望驅力,就像故事中逐步浮現的「國際霍布斯主義」,類屬資本主義的極限化運動,這種軍工複合體及其代理人,以自由、民主、和平為名,實際的作為卻與之逆反,本質上就是反自由、反民主、反和平的利維坦巨獸,視戰爭為養分,且正悄悄推動全球範圍的帝國主義復興。

Read more

張宗坤│讀《未來之憶:人魔之城》

作為野百合那一代的文藝青年,在學運激情的中介之下,轉化自己所理解的實踐理想並付諸某種藝術表現形式,似乎已是某種時代使命的命定呼喚了。有些人直白不諱,另一些策略迂迴,還有些人的工作,則隨著生涯經歷的豐厚而漸變。

起筆自列夫特文化工作室甫成立的十年以前(2011),描繪距今五年以上的近未來,我們或許應該把《人魔之城》視為黃志翔另一次新的跨越。過去對黃志翔作品的印象,多半是更接近社會寫實的文類(近期如《日蝕遊戲》,早期如《望鄉》及其改編作《春梅》);本書卻定錨於2027年,是一本關於不久後時空的輕科幻小說。預言、想像與真實在此模糊了邊界,這個模糊的不連續地帶,自然令人好奇。

Read more

鍾喬│《惡水真相》:解密傳奇攝影師尤金史密斯與「水俁症」悲劇

(本文轉載自2021年5月13日《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本文感謝作者鍾喬老師授權轉載)

終於,拍成電影了。這是在看到《惡水真相》電影預告時,心頭的一陣驚呼。當然,必得是劇情片;因為強尼戴普(Johnny Depp)飾演的尤金史密斯(E. Eugene Smith)這位報導攝影家,以聖徒的德性與修養,在主觀的執著中所成就的客觀留影,並帶有強烈自我譴責式的沉淪生活,根本上,幾乎沒有拍成紀錄影片的任何可能。

但,回到客觀的事實來看,《惡水真相》無疑是下得很好的電影名稱。因為,惡水如何帶來汙染,汙染如何讓人體在共同恐懼中,陷入疾病與死亡的威脅與苦慟中,這是人類世界在二戰以後,格外感受到的發展神話背後所帶來龐大代價。

這項代價,以攝影的真相暴露在世人面前,無疑以尤金史密斯於日本熊本縣小漁村中,拍攝 「水俁症」 事件,作為一種逼迫世人重新去面對:發展神話導致犧牲體系的龐大問題。尤有甚者,這不僅僅是涉及社會性介面的汙染照片故事;更深地,碰觸著人性深處的黑白與善惡問題。

Read more

馬丹尼│《返校》、驅魔/招魂與幽靈經濟學

「由此,我們真正地瞭解《返校》的製作動機。表面上看,電影是設法驅除幽靈的嘗試,但實際上是一場招魂儀式。「自由、民主」與泰戈爾的詩,便是招魂的法術咒語。編導就像清明重陽的祭祀,希望駕馭這些鬼魅;《返校》變成一齣嚴格意義上的「改編」電影,因為要改寫歷史。但由於製作人員(包括電影的目標受眾)沒有勇氣如實觀照這段歷史、一切流於草草了事,那個時期的陰霾——未被理解為歷史的「記憶」——沒法被成功操縱,只會繼續糾纏下去。這種招魂戲法在現今相流行,人們妄想把不瞑目的幽靈充當扯線木偶,結果讓鬼魅般的記憶徘徊人間,揮之不去。
……
近年來,台灣當局陸續解禁戒嚴時期的官方資料,學界也持續搜索各地史料和總結新的史觀。史記的更迭,不僅是認識新出土史料和證據的機會,更重要是論者提供新的觀察角度,好讓我們爬櫛諸般多樣的史料;發現箇中不能消解的足跡,面對無法消腿的記憶幽靈,超渡在世者的執念。若《返校》的製作人能跳出「陰魂不散」的角度,不以招魂的手法改編歷史,轉用其他手法「擬仿」這段往事(重申:電影不能再現現實),或能鼓勵我們一改過去「不敢直視」、把昔日舊史視為恐怖冤鬼的態度,啟發人們勇敢地審視台灣戒嚴時期的歷史。」
(感謝作者供稿)

Read more

鍾喬│921大地震劫後餘生:石岡媽媽劇團《梨花心地》,訴說20年歲月若長河的旅程

(本文原載於《關鍵評論網》,感謝作者鍾喬老師供稿轉載)

1999年,921大地震,帶來巨大災難;卻也結了劇團的緣!歷經一年後的災區心靈重建,隔年,在石岡災區誕生了《石岡媽媽劇團》。於今,走過二十年歲月的一個農村社區劇場,將以戲碼:《梨花心地》訴說歲月若長河的旅程…。

Read more

鍾喬│劇場,革命與對話(全)

(本文感謝作者鍾喬老師提供)

奧格斯特・波瓦(Augusto Boal)這個名子,在當下全球的劇場界,幾乎成了「民眾戲劇」的代表性稱呼。人們總是會問:「民眾戲劇如何被定義?」但,我們也都知道,一件充滿人的想像與現實交織而成的文化或藝術成品,當它被生硬的定義時,也就是失去真相探索的同時。也因此,在甚麼樣的特定時空與條件下,發展並生成朝向民眾為主體的戲劇,是訴說戲劇之於民眾的重點。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