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明 │ 一九九〇年代後的釣運:兩岸保釣的交流與合流

(本文原載於《人間思想》第一期(2012年夏季號)頁58-75,感謝作者授權轉載)

一般咸認,1971 年4 月10 日的華府大遊行是保衛釣魚台運動的高峰,在那之後釣運就逐漸消沉,進而分裂為統一運動、革新保台與台灣獨立等不同 的政治勢力與家國想像。在1971年秋天的安娜堡國是會議上,左右分裂大勢抵定後,即令還有部分留美學生在1974年推動保沙運動,海外的保釣大潮的確已成「昨日之怒」,釣魚台問題也在中日雙方同意擱置爭議後而沉寂下來。然而,釣運並沒有就此消聲匿跡。保衛釣魚台的實質目標雖未達成,卻也不算失敗。中台日三方政府後續在釣魚台問題上堅持主權與實質擱置的作法, 使得釣魚台持續成為中台日民族主義的施力點,並最終在1990年以來一連串的事件中形成更大且更直接的衝擊,其意義與影響有待探索。因此,本文嘗 試整理與分析一九九〇年代以降的保釣運動:一方面描述釣運與釣魚台問題在兩岸三地的具體狀況;另一方面試圖對三地不同的反應與作法提出解釋與 分析。最後,面對今年(2011 年)3 月東日本大地震與南海主權爭議浮現的新情勢,本文嘗試從一個「批判區域主義」(critical regionalism) ──而非民族主義的觀點──來思考保釣運動的意義與未來。

Read more

Alain Brossat|新疆現行記:反觀歐洲

(本文原標題 “Xinjiang in field and reverse shot”,翻譯自「隱形戰艦」(The Invisible Armada),感謝作者授權)

這是自1989年天安門事件以來,歐盟(緊接是英國,美國和加拿大)首次對新疆的地方高級官員實施了制裁,因為歐盟懷疑這些官員是將新疆維吾爾人關進再教育營或勞改營的關鍵角色。……

就「嚴重侵犯人權」而言,歐洲官員也許可以先清掃自己的家門。畢竟,歐洲拒絕這些不顧一切希望橫渡地中海來到歐洲沿海土地上的移民,就定義來說已是違反人權的犯罪,而且這不是來自「中國」的指控,而是已經由歐洲人權組織所不斷提出來的……

Read more

【紀念巴黎公社150週年】張旭東 | 在拉雪茲神父公墓

【編按】今年是巴黎公社運動150週年,對於60年代出生的人而言,巴黎公社社員牆的浮雕形象恰如一道炫目的啟示烙跡在他們關於革命的記憶裡。深感於此,作者張旭東老師於2003年遊覽巴黎之際造訪了拉雪茲神父公墓,親眼目睹了與記憶中形像大相徑庭的公社社員牆,冷落荒涼的景象令其敗興而歸。在失望淡去後,張老師回憶起兒時第一次聽說「巴黎公社」的情形,進而體認到,相較於一些言必稱巴黎的學院派人士,那些在記憶中變得模糊的老一代中國人或許才是真正的世界主義者。本文原載於2003年8月18日《文匯報.筆會》,轉載自保馬。

Read more

【台社論壇】林守一自傳體小說《愛國》:白色恐怖時代的火紅青年與他們的馬克思主義理想

時間:2021年3月21日(日)下午13:30-18:00
地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校本部誠大樓10樓1018室(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台灣社會研究學會
協辦:台灣社會研究季刊、台灣勞動歷史與文化學會、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亞太/文化研究室
報名: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dPdLfISBEk9tS5E9AYESw1O09G3HTO1FS67DYrKo8_-TA8YA/viewform

Read more

馬丹尼│《返校》、驅魔/招魂與幽靈經濟學

「由此,我們真正地瞭解《返校》的製作動機。表面上看,電影是設法驅除幽靈的嘗試,但實際上是一場招魂儀式。「自由、民主」與泰戈爾的詩,便是招魂的法術咒語。編導就像清明重陽的祭祀,希望駕馭這些鬼魅;《返校》變成一齣嚴格意義上的「改編」電影,因為要改寫歷史。但由於製作人員(包括電影的目標受眾)沒有勇氣如實觀照這段歷史、一切流於草草了事,那個時期的陰霾——未被理解為歷史的「記憶」——沒法被成功操縱,只會繼續糾纏下去。這種招魂戲法在現今相流行,人們妄想把不瞑目的幽靈充當扯線木偶,結果讓鬼魅般的記憶徘徊人間,揮之不去。
……
近年來,台灣當局陸續解禁戒嚴時期的官方資料,學界也持續搜索各地史料和總結新的史觀。史記的更迭,不僅是認識新出土史料和證據的機會,更重要是論者提供新的觀察角度,好讓我們爬櫛諸般多樣的史料;發現箇中不能消解的足跡,面對無法消腿的記憶幽靈,超渡在世者的執念。若《返校》的製作人能跳出「陰魂不散」的角度,不以招魂的手法改編歷史,轉用其他手法「擬仿」這段往事(重申:電影不能再現現實),或能鼓勵我們一改過去「不敢直視」、把昔日舊史視為恐怖冤鬼的態度,啟發人們勇敢地審視台灣戒嚴時期的歷史。」
(感謝作者供稿)

Read more

鍾喬│921大地震劫後餘生:石岡媽媽劇團《梨花心地》,訴說20年歲月若長河的旅程

(本文原載於《關鍵評論網》,感謝作者鍾喬老師供稿轉載)

1999年,921大地震,帶來巨大災難;卻也結了劇團的緣!歷經一年後的災區心靈重建,隔年,在石岡災區誕生了《石岡媽媽劇團》。於今,走過二十年歲月的一個農村社區劇場,將以戲碼:《梨花心地》訴說歲月若長河的旅程…。

Read more

鍾喬│劇場,革命與對話(全)

(本文感謝作者鍾喬老師提供)

奧格斯特・波瓦(Augusto Boal)這個名子,在當下全球的劇場界,幾乎成了「民眾戲劇」的代表性稱呼。人們總是會問:「民眾戲劇如何被定義?」但,我們也都知道,一件充滿人的想像與現實交織而成的文化或藝術成品,當它被生硬的定義時,也就是失去真相探索的同時。也因此,在甚麼樣的特定時空與條件下,發展並生成朝向民眾為主體的戲劇,是訴說戲劇之於民眾的重點。

Read more

王炎│網絡技術重構人文知識

【編按】數碼時代降臨,人類生活發生了整體性的改變。以維基百科為代表的跨越多領域的集體「知識空間」表明了「知識型」的轉變。隨之而來的問題即是,傳統的人文知識形態是否仍行之有效?網絡技術對人文知識的真正改變是什麼?未來「知識型」的可能性與可實踐性在何處?本文作者遴選了三本西方著作進行了嘗試性的回答。就網絡技術的蓬勃發展態勢來看,技術與文化是一體之兩面,當下要撇開技術空談文化和精神實無可能。網絡媒介的特性使得單向供求變成了多向互動,個體知識和群體知識也被打通,互動合作式的知識形式成為主流。同時,「意見」代替「真理」,意味著新的社會主體,新的倫理、美學、技術與社會組織方式的出現。網絡智慧就在這眾生喧嘩、蕪雜多義的個別思考裡,萃取著真知與灼見。原文發表在《讀書》2020年第1期,本文轉載自「保馬」微信公眾號。

Read more

張翠容│冤家宜解不宜結

(本文轉載自作者臉書文章修改版本,感謝作者授權)

「緬甸局勢發展似乎愈來愈複雜兇險,西方譴責政變,卻沒有多提昂山素姬,原「因可能在於二零一二年,緬甸若開邦發生屠殺羅興亞族群的暴行,昂氏卻不承認這是一場屠殺的態度。事實上,羅興亞族已成為缅甸的燙手芋,不僅成為國內一個計時炸彈,更嚴重影響國際形象,甚至招來美國對某些緬甸官員的制裁行動。

……

獨立後緬族人同羅興亞人其實曾有一段和平相處的日子,兩個民族矛盾突然白熱化,乃是在軍方放權的二零一一年後才發生,跟著便連歷史也搬出來,極盡煽動的能事,其目的就是挑動佛教界以護教之名,爭取僧侶站在軍方一邊,以圖重及壯大建軍方權力。因此,佛教界出現排斥穆斯林的極端主義,其實這與宗教無關,卻與種族及民族主義有關,而有時這又是統治者愛操弄的手段。」

Read more

范振國│祓禊種福──辛丑牛年歲初有懷

西元二○二一年,中國傳統曆法是辛丑年,生肖屬牛。人們喜愛諧音「牛(扭)轉乾坤」賀歲,祝福吉祥。「扭轉乾坤」的另一個說法是:「把被顛倒的世界顛倒過來」。自一九四九年兩岸分斷以來,台灣社會在冷戰與內戰疊合構造下,親美反共的資本主義發展,是非顛倒、正邪不分的事物,多的不勝枚舉。遠的不說,以當下眼前的二○二○年而言,蔡英文政府利用新冠疫情爆發的形勢,隨著川普的魔杖起舞,對中國大肆挑釁、醜化,造成兩岸極度的緊張,並且在新冠疫苗極度缺乏的情況下,枉顧民命的嚴拒輸入中國疫苗。

與此相反,蔡英文政府藉拓展經貿外交之名,無視多數民意反對,悍然開放美國含有萊克多巴胺的毒豬、日本有輻射污染的食物進口。對美日帝國主義大獻媚態。其他如:以能源轉型為名,縱容中油在大潭建立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掩耳不聽環團呼籲,任憑世界級的珍稀藻礁自生自滅……都是令人髮指的誅心之罪。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