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委內瑞拉總統選舉正式結束,中華民國外交部對委內瑞拉總統馬杜洛贏得三連任表示關切,並呼籲「委國馬杜洛政府尊重民主價值及委國人民依據其自由意志的選擇,以符合民主程序且透明方式回應人民與國際社會的質疑。」而在選舉結果公佈後,美國政府亦譴責選舉舞弊,聲稱結果不反映人民意願。然而在委內瑞拉的美國選舉觀察員則表示,選舉過程平和且透明,無舞弊跡象。到底為何選舉觀察員與西方媒體的理解有著如此大的落差?
Read more
思想的、戰鬥的、另類的,推動社會理論與實踐的辯證發展,解釋世界,改變世界。
日前委內瑞拉總統選舉正式結束,中華民國外交部對委內瑞拉總統馬杜洛贏得三連任表示關切,並呼籲「委國馬杜洛政府尊重民主價值及委國人民依據其自由意志的選擇,以符合民主程序且透明方式回應人民與國際社會的質疑。」而在選舉結果公佈後,美國政府亦譴責選舉舞弊,聲稱結果不反映人民意願。然而在委內瑞拉的美國選舉觀察員則表示,選舉過程平和且透明,無舞弊跡象。到底為何選舉觀察員與西方媒體的理解有著如此大的落差?
Read more本文作者為英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家羅伯茨(Michael Roberts)。在中共「三中全會」後,中共領導人希望透過新一輪的「技術革命性突破與產業深度轉型升級」,並以「教育、科技、人才」為基礎支柱,推動經濟發展。作者認為,西方媒體與主流經濟學家卻不看好中國經濟,仍為中國持續陷入經濟困境。因此他以一系列的資訊圖表反駁這些觀點,更指出中國不僅碳排放強度降低,而且真正的經濟進步,是為人民生活帶來實質改善。
Read more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在今年五月,提出了「加薩2035重建計劃」,包含港口、油管及鐵路等基礎設施項目。而早前(7/24)他在美國國會演講時亦闡述了他的「新加薩」願景。然而計劃背後的經濟邏輯讓人憂慮,會否對巴勒斯坦人的生活造成更大的問題?而西方盟友們一直支持以色列以「自衛」名義持續轟炸加薩地區,更甚至將科技應用於軍事上,這些已經發生的事,不禁讓人擔憂。
Read more《主戰場》(Shusenjo: The Main Battleground of The Comfort Women Issue)是日裔美籍導演Miki Dezaki 所拍攝的紀錄片,詳細記錄日本右翼勢力對於揭露戰時性奴隸(慰安婦)問題的抗拒與阻撓。此片在日本放映時,引發重大爭議。
Read more本文作者認為,納坦雅胡誇大反猶太主義,稱以色列遭到不實指控,而美國政界和媒體則積極響應他的言論,將任何批評以色列的聲音視為非法並壓制。從這些現象,作者提出一個很核心的問題:就算納坦雅胡講的話多誇張,就算納坦雅胡會惹怒美國的領導人,但為什麼美國依然會對以色列言聽計從?而這個問題,有助於我們理解現今以色列被縱容的原因。
Read more甘浩望神父原名Franco Mella,1948年生,義大利米蘭人,年少即入修道院。受當時歐洲左翼思潮影響,他嚮往中國社會主義革命,熱愛中國,1974年即接受米蘭傳教會的任命,到香港傳教,當時還是26歲的英挺青年。
Read more在這篇文章中,Chris Hedges認為拜登的身體狀況不佳,導致支持者們切斷了金援。由於民主黨在去工業化、經濟崩潰中起到了關鍵作用,並將焦點轉移到種族、犯罪等問題上;而且拜登和民主黨對美國的經濟與政治變革負有責任,現在又將任命另一位缺乏道德的政客,掩蓋企業貪婪和無止境的戰爭。
Read more中共第二十屆三中全會於7月18日在北京閉幕,會中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在這篇長達兩萬兩千字的《決定》中有些台灣社會比較陌生的語詞,譬如「中國式現代化」、「新質生產力」、「全過程人民民主」、「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我們請兩岸議題專家楊開煌老師給我們最深入、最到位的解釋。
Read more「不穩定無產者」多指沒有穩定生活來源的主體。如:未找到工作的大學畢業生、合同工臨時工、失業者、移民、殘疾人、低保人士等等。本文中,韓國人類學家、延世大學文化人類學教授趙文英為我們呈現了一群較為特殊的「不穩定無產者」,他們就讀於韓國超一流大學,擁有優於常人的教育文化資本,雖無穩定的經濟來源,但這群「精英大學生」們積極游走在韓國的各個公論場,不斷發出屬於高學歷青年自己的聲音。正是基於這一點,作者將他們稱為「有話語權的不穩定無產者」。
作者在自己的人類學課堂上借助「相遇(encounter)」與「連接」的方式在這群精英大學生與貧困活動家之間建構起對話的橋梁。通過一個學期與貧困活動家的對談、深入探訪遊民夜校等活動,這些有話語權的青年不穩定無產者逐漸對貧困遊民有了更為切身、深刻的瞭解,同時也對貧困問題本身、對於不穩定無產者之間存在的等級秩序有了自己的認知與思考。
Read more陳映真在1980年代圍繞「民眾」問題的系統思考,可以視作一場認識論斷裂。以「民眾」這一概念為核心,陳映真建立起了一套全新的左翼思想話語,從1960年代青年時期的左翼理想主義邁入科學的歷史唯物主義分析。從關注第三世界的問題到投身於民眾的文化實踐,陳映真打通文學、科學與政治這三個領域之間的聯繫,構建了一個整體性的歷史分析。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