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大為|一路向前行——2023台灣反戰聲明的緣起、迴響、與探問未來

本文原刊於風傳媒,獲作者授權轉載至新國際。文章探討這一年多以來,發展工作網路發展的路徑。自2023年3月20日發表反戰聲明以來,該聲明經過多方討論和批評,特別是對美國操控台灣的批判,引發社會關注和學術界的支持。隨後,反戰工作網絡逐步擴展,推動多場研討會和出版活動,並與國際左翼團體合作,為台灣反戰運動帶來新的視角和連結。儘管反戰力量仍然微弱,該運動在台灣的影響力逐漸擴大,未來將持續關注國際政治、兩岸關係及巴勒斯坦問題等議題。

Read more

張智琦 │《悲情城市》:對準了大時代中的一個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

關於《悲情城市》大概早有成篇累牘的分析,我只是說一些粗淺的觀察和感受。這次片商包裝成「身為台灣人一生必看的電影」重新上映,結果引發一些錯誤期待,許多人或許希望看到一個強化台灣人身分認同的片,殊不知它帶來的是綿長的、有待咀嚼消化的省思。但對我而言,某個意義上,這個宣傳語又是正確的,這部片確實是屬於台灣人的──這塊土地上的人民的史詩,而且遠遠超越了其他同類型的史詩電影。

圖片來源:Wikipedia悲情城市劇照

Read more

Juan Alberto Ruiz Casado│西撒哈拉作為台灣的借鏡

從撒哈拉的情況我們可以清楚地聯想到,如果台灣繼續扮演美國帝國主義霸權遊戲中維持其在亞太地區主導地位的一張牌時,台灣將會面臨什麼下場。川普女婿庫許納(Jared Kushner)在西撒哈拉的交易中扮演了仲介的角色,他替這項交易所做的可笑辯解中就提到,從摩洛哥的力量與撒哈拉幾乎沒有機會抵抗來看,摩洛哥對西撒哈拉的主權「似乎是不可避免的」──這局勢是否在東亞也似曾相識?

(原文標題為 “Western Sahara as a metaphor for Taiwan”,刊登於2020年12月14日的Invisible Armada(隱形戰艦),感謝作者授權翻譯轉載。作者Juan是西班牙學者,現為交通大學博士生,同時是《隱形戰艦》主編。)

Read more

【現代台灣論壇】全球經貿百年變局下的台灣:處境與選擇

時間:2020年12月5日(六)17:00-21:00
地點:高雄林皇宮「皇宴廳」(高雄市鼓山區博愛二路99號2樓皇宴廳)
議題一:美中貿易變局與台灣處境:誤解、理解與化解
主講人:黃維幸(律師/教授/哈佛大學法律哲學博士)
議題二:美國新政府可能的中國經貿政策與對台灣的意義
主講人:辛翠玲(國立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專任教授)

Read more

丘延亮|民主經驗在台灣與香港的對照

【編按】曾居於香港的丘老師深入台港的社會運動並有深刻的觀察。這篇文章中,他從六個面向作為台港民主經驗對照的參考。相較於現行媒體主流淺薄的台港政治比較與基於「中國」的港台情感投射,這六個面向提供了歷史的、草根的方向,也批判了台灣所謂「民主」中的虛妄。本文轉載自作者臉書網誌,感謝丘老師授權轉載!

Read more

【新國際】台蘇抗疫視訊交流

時間:2020年或4月16日(四)10:00-11:30
地點:台大校友會館三樓,3B會議室(台北市濟南路一段2之1號)

自從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舉世陷入「抗疫」的艱苦奮鬥當中,台海兩岸自也不例外,在「抗疫」的過程中,都付出了重大的努力,到目前也取得一定的成效,各自累積了豐富的經驗。

世界衛生組織(WHO)緊急委員會於2020年1月30日召開會議,宣佈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已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我們在1月31日即召開記者會,並發佈「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我們的呼籲」之連署,台灣醫界、政界、學界均有眾多人士連署響應。當時,連署文中第一條即提出:

「為了強化防疫工作,讓疫情早日得到控制,讓眾生免除恐懼,我們呼籲:由於台灣、大陸、香港、澳門四地在2003年均有防治SARS 的豐富經驗,建議共同規劃召開四地共同參與的會議,讓醫療專家和防疫學者得以交換經驗,共謀良方。曾經任職於台大醫院,也曾經擔任立法委員的高明見醫師,他在17年前的SARS 防治工作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我們建議由他擔任召集人,儘快召開四地防疫會議。」

此一呼籲普遍得到重視,大陸江蘇省方面首先承諾,願意與台灣就抗疫工作舉辦視訊交流。

江蘇前往湖北支援抗疫的人員高達3千多人,其中醫護就有2千8百多人,迄今,所有支援者實現「零感染」,而整個江蘇省的新冠患者救治達到「零死亡」的績效,其防疫、抗疫的能力,普受肯定。

Read more

我就是你的防疫漏洞

【編按】因應新冠狀病毒肺炎的疫情,台灣政府採取即時的防疫措施,並特別限制中國籍人士來台,邏輯是因為中國(特別是湖北省)是疫區,必須限制或監控來自疫區的人士避免傳染擴大。然而,這樣的措施往往也容易混淆了地域與國籍身分,例如,有中國湖北旅遊或接觸史的台商或非中國籍旅客不會被限制入境台灣或僅需自主管理,但是相對地,陸生被要求暫緩來台或後續必須集中隔離管理(先不論陸生來台居住的差異與目前集中隔離管理等問題),當中也有少數陸生在第三地旅遊卻後續因疫情爆發後而沒有回過大陸,但因為該措施而被禁止回台滯留海外,後續可能還要集中隔離。這樣的錯置假定了國家身分別等同於地域旅遊與接觸史,而非完全科學地以實際旅遊接觸史作為基礎(但是病毒是不分國籍的),本文作者即指出了這當中差別待遇的問題,並認為這更容易造成防疫的漏洞與資源的浪費(例如沒有相關旅遊接觸史的陸生需要浪費資源隔離)。文末作者呼籲台灣當局:「不要根據國籍而差別對待」,而是「更精準的篩選和評估,把資源調配給真正有需要返台人士」。本文同步登於2020年2月2日風傳媒觀點投書。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