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方遠│不要玷污了白紙

(感謝作者授權轉載,文章原載Facebook專頁「方遠北杯講看麥」,圖片來源:推特)

//……西方和台灣媒體運用自己那局限到可笑的認知,膝蓋反應式的把所有行動都看成單一化和平面化。事實上真的願意關心的人,不難看出各地形式不同,有悼念烏魯木齊的集會,有反對核酸的,也有反對居委會無理封控的,當然那些口號喊過頂的也是有的。

除了那些被刻意放大的「下台」運動之外,大陸群眾的能動性並沒有被理應承擔起所謂「理中客」的外在媒體呈現出來。比如能看到,有居民組織起來到派出所去,用《民法典》實實在在的法律規定,去向警察做「普法」的工作,在警察的陪同下再去和居委會爭取取消不合理的要求。也能看到,有居民直接找上居委會,提出中央下發的二十條、消防法以及種種法律,成功解開了不應該出現且影響安全的鐵絲網。還能看到,北京清華大學抗議起來後,校方選擇的做法是與學生對話,召開座談會,最後找到雙方都認可的方案。座談會的紀要還被整理出來發上了微信公眾號,已有10萬+的閱讀量。

還有一些的變化,聲量不見得那麼大,但確實在發生。比如武漢多個區域在陸續提前解封小區,一些中央級的官媒指明核酸檢測產業鏈的亂象,還有提出了「精準免檢」也是「精準防控」的看法。最新看到的是,重慶渝北區開始試點,暫緩轉運方艙,允許符合條件的居家隔離。今晚在朋友圈刷屏的是,是浙江宣傳部門發出的文章〈「人民至上」不是「防疫至上」〉,跟人民對話的態度和方式,頗為受到肯定。

舉這些例子不是要說中國大陸的防疫政策完全沒有可受檢視之處,而是想說這些變化的結果,恰恰體現出中國大陸政治運作裡面的「民主性」。它不是台灣西方熟悉的代議式民主──那種投票形式重於一切的民主──也不一定要用官方的「全過程人民民主」,但不能說大陸就沒有「民主性」,而是有著屬於其在地脈絡的官民互動模式,政策上的進一步退多步,有時候也跟網上民意取向有關。//

Read more

張郁│隔岸觀的是什麼火

【編按】近期中國大陸因為清零的封控政策問題,引發特別是北上廣各地群眾上街抗議,口號喊出如「不要核酸要自由」。港臺主流媒體與政治人物也很快地將此各地大規模的抗議,投射於自身的政治議題並類比了33年前的天安門。然33年前不僅僅只是學生上街抗議,其背後的社會基礎是民眾不滿於改革開放政策所導致的問題。這次對於清零封控政策的抗議,也有其自身的社會脈絡。白紙之下,除了探討是否解封或持續清零(但實務上是否僅非此及彼的選項),對於公共衛生與各個層面的影響、不同省份地區所面對的不同狀態、中產小區的自助解封(例如開始討論如何因應封控政策的規範)與互助網絡、城中村中本地外地及房東租客之間的矛盾、既有政治環境下群眾採取的抗議發聲方式等等,都需要更為貼近的理解。

本文作者張郁特別指出,清零封控政策對於經濟(特別是民生與勞工)帶來的矛盾累積,是點燃大規模抗議的主因,也提醒了這些矛盾背後,是整個資本主義問題及危機的一環,社會的底層邊緣承擔了代價,而被犧牲的範圍不斷擴大,我們其實都身處其中。原文為作者貼文,感謝作者授權轉載。

Read more

崔之元 │ 「新三位一體」: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雙循環和共同富裕

【編按】目前流行的「初次分配靠市場,二次分配靠政府,三次分配靠社會」的說法,是如何促進「共同富裕」的設想,然實際上這樣的說法多有不足。這篇文章透過解讀2015年北京中央首提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20年首提的「雙循環」和2021年8月17日北京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提出的「共同富裕」綱領,試圖引發對「共同富裕」內涵更深入的探討。這篇文章嘗試指出,「共同富裕」需於供給側和需求側同時發力:從供給側來看,共同富裕要求「包容性增長」(如面向中小企業的普惠金融和數字紅利的城鄉共享),而從需求側來看,共同富裕要求在「二次分配」上削減不必要的收入和財產的不平等。本文轉載自實驗主義治理,感謝作者崔老師授權,崔之元為北京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圖片取自微博。(文末附上英文版本供參)。

Read more

2022年台社年會 │ 再見「帝國」與「諸眾」:歷史與社會的批判性重訪

時間:2022年11月12日(六)~13日(日)
會議室:Microsoft Teams線上會議室
(報名成功後,會議前一週會陸續提供詳細議程及場次連結,報名僅供主辦單位預先統計人數用)
主辦單位:台灣社會研究學會
合辦單位:國立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國立成功大學文學院、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國立中山大學人文研究中心、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
協辦單位:台灣社會研究季刊、釣魚台教育協會、新國際、臺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
(本次活動同時獲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全國性學術團體辦理學術推廣業務計畫」補助)

Read more

人民食物主權 │ 魯拉當選,一路向左!拉美前方會是社會主義嗎?

【編按】巴西時間2022年10月30日,巴西迎來了第二輪大選投票,左翼總統魯拉以50.88%的微弱優勢領先右翼前總統博索那羅,多贏得兩百萬張選票。選票結果顯示,更多的富裕地區支持博索納羅,而貧困地區對魯拉的呼聲更高。魯拉在之前的辯論中指責現任總統博索納羅撒謊、腐敗,應對新冠疫情不力,導致超過68萬巴西人死於新冠,還漠視亞馬遜雨林的環境問題和糧食危機。2019年8月,巴西亞馬遜熱帶雨林大火,博索納羅放任火災擴大,罔顧全球環境氣候危機。

此外,巴西長期以來一直位於世界的飢餓地圖之上。直到2003-2010年魯拉擔任總統,通過實施一系列的政策,才解決了巴西的飢餓問題。但2018年博索納羅上任以來,一系列新自由主義農業政策的實施,剝奪了原住民的土地資源,再加上新冠疫情帶來的社會動盪,導致系列情況繼續惡化。由此,世界糧食出口第二大國的巴西,再次重返世界飢餓地圖,3,300萬巴西人民正面臨著嚴重的糧食短缺狀況。這些悲劇背後的政治經濟原因是什麼?在左右之間,巴西經歷了哪些動盪?

人民食物主權網絡邀請了四位巴西進步學者,為我們描繪巴西的政治、社會和歷史圖景。本文是對四位友人討論內容的翻譯和整理。本文轉載自2022-10-31《人民食物主權》,感謝授權轉載。圖片來源:紐約時報。

Read more

2022年台社年會專題演講:白元淡& Rémy Herrera

開幕專題演講 │ 韓國社會運動10年和批判性學術企劃
時間:2022年11月12日(六)13:00-14:30
講者:白元淡 백원담 PAIK Wondam
韓國聖公會大學教授、研究生院院長、東亞研究所所長,韓國人文協會會長
閉幕專題演講 │ 論貨幣:從金融霸權到人民主權
時間:2022年11月13日(日)16:40-18:10
講者:黑彌.艾海哈 Rémy Herrera
經濟學家、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entre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研究員、另翼世界論壇(WFA)成員
————
2022年台社年會「再見『帝國』與『諸眾』」暨會前主題論壇
已經開始報名!!
台社年會11/6(日)會前主題論壇報名網址:
https://forms.gle/rzye6d4wdBJ5o9g66
台社年會11/12(六)-13(日)報名網址:
https://forms.gle/WFvbJxxruRaUMuhp8
中國師友報名網址:
https://wj.qq.com/s2/11000921/e454/

Read more

台社年會會前主題論壇報名:如何再見「帝國」與「諸眾」

時間:2022年11月6日14:00-17:00
ZOOM會議室連結:https://us02web.zoom.us/j/86298882473?pwd=bitBanZBNUIveWRRcjRQeHo5S3Brdz09
會議ID:862 9888 2473
(需密碼,成功報名後,論壇前將密碼寄至E-mail,報名僅供主辦單位預先統計人數用)
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SC3JncrymstCfjWC9

主辦單位:台灣社會研究學會
合辦單位:國立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國立成功大學文學院、國立成功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國立中山大學人文研究中心、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
協辦單位:台灣社會研究季刊、釣魚台教育協會、新國際、臺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
(本次活動同時獲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全國性學術團體辦理學術推廣業務計畫」補助)

Read more

黃文源 │ 再論陳逸松─駁〈王克雄:陳逸松的兩面性〉

2022年5月8日《風傳媒》出現一篇由「二二八事件」蒙難者王育霖哲嗣──王克雄所著〈陳逸松的兩面性〉,批評陳逸松的兩面性,然本文作者認為評論仍依據史實,並反駁王文,肯定陳逸松為朋友、為社會、為國家所付出勞心與勞力,歷史應該給他一個更公允的討論空間。

本文轉載自風傳媒,感謝作者授權轉載。作者為野薑花公民協會前理事、成大台文所博士班肄業》。圖為1936年,陳逸松在太平町的法律事務所。(來源;批判與再造)。

Read more

周雨霏丨在「臨界狀態」中尋找東亞的主體性

【編按】新型冠狀肺炎病毒在全球範圍內肆虐之始,大多數國家採取限制出行、減少經濟活動的手段,試圖抑制病毒在人群中的傳播,然而長期持續一種「非正常」狀態,也很快讓人們感到筋疲力盡,政策都指向儘快恢復正常。但是,也正是這樣的「非正常」,往往打開了一些重新思考既有社會關係、提出創造性作法的契機,而急於恢復「正常」反而關閉了討論的空間。本文作者以日本及孫歌「臨界狀態」的概念,特別是體現在沖繩復歸日本及朝鮮半島(例如在日朝鮮人)的問題上,來思考這種「非正常」、「臨界狀態」打開的複雜性,並提出了反思東亞主體的可能方向。今年是沖繩返回日本五十年,台灣一些論述常以沖繩-日本關係來類比兩岸,可是社會卻又悼念著遭刺殺的日本右翼安倍,因為其親台的態度。另一方面,針對疫情,台灣已安排開放邊境與鬆綁的管制,朝「正常化」的方向。或許,藉著這篇文章作者閱讀孫歌提出的「臨界狀態」,我們對台灣的疫情作法,以及台灣與日本、東亞和兩岸關係等等的問題,可以有什麼不同的反思與想像。作者周雨霏大阪大學畢業,社會學博士,現為日本帝京大學講師,研究領域為日本社會科學思想史。本文原刊於《讀書》2020年第9期,轉載自「謂無名」公眾號,感謝授權。

Read more

盧荻│論日本經濟的衰落:在全球分化中失落三十年

【編按】日本曾是「崛起」的奇蹟,它於1970年成功躍升為資本主義世界第二大經濟體。1985年,為解決美國財政赤字和對外貿易逆差大幅增長的問題,包括日本在內的五個國家簽訂了《廣場協議》。然而,這個協定對日本造成的後果是經濟收縮,再加上日本政府錯誤的貨幣政策,導致了泡沫經濟的產生。在泡沫經濟破滅後,日本經濟進入了「失落的三十年」。現在的中國經濟與三十年前的日本經濟存在著很多的相似之處,而中國面臨的似乎是遠比日本更嚴峻的挑戰。本文原載於《明報》2022年9月9日,完整版刊登於保馬,感謝盧荻老師授權轉載。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