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社論壇】開放福島食品,是福還是輻?──我們如何理解核災、食品安全,以及自由貿易

📣 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9MrFrKdqEKdLvy3R7
📣 時間:2022年3月6日(日)14:00~16:00
ZOOM會議室連結:https://us02web.zoom.us/j/83151913818?pwd=M0c5NUxqWmlEZklqUzVNK1ZQTytwUT09
會議室ID:831 5191 3818(需密碼)

*報名成功者,主辦單位會於會議前統一寄送會議室密碼*
*名額有限,報名請早,以方便主辦單位統計**如有問題可洽:taishe.assembly@gmail.com,台社學會王宇婕秘書*

Read more

活動宣傳 │【台社論壇】《學術這條路》:高教作為志業的不可能與可能

時間:2022年1月23日(日)14:00~16:00
ZOOM會議室連結:https://us02web.zoom.us/j/84345203346?pwd=SkxVbURvVW00WVFESVJxdXhTZlRjZz09
會議室ID:843 4520 3346(需密碼)
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4vadVKiL5i7Aj43k7
*報名成功者,主辦單位會於會議前統一寄送會議室密碼*
*名額有限,報名請早,以方便主辦單位統計*
*如有問題可洽:taishe.assembly@gmail.com,台社學會鍾恬安秘書*

主辦:台灣社會研究學會
協辦:新國際

Read more

李亞橋 │ 2022年,左翼道路何處去?──舊的危機與新的契機

2021年12月18日,台灣舉行公投。此次公投包括核電、萊豬、藻礁、公投綁大選,但在民進黨黨意執導的「民意」下,相繼被否決。而陳柏惟罷免案之後的「補選」,繼續成為國民兩黨廝殺的戰場,就算黎明幼稚園園長林金連為迫遷案中的受害者喉舌,恐怕也難以當選。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的調查,民進黨支持度略升,陳柏惟罷免案後林靜儀競選可能有利[1](編按:1月10日補選結束,林靜儀當選)。被忽略的是,中間選民比例上升,這意味著台灣對於政黨不信任的態度可能日益升高,或是最起碼非到關鍵時刻,他們不會表態。無論如何,今年「秋鬥」團體由南至北,在台灣西半部苦行,卻無力喚起人民的支持,這和國民黨介入社運有所關連,選舉結果也意味著左翼力量勢必重新調整。之後左翼在「公民參與」的口號之下,又將何去何從?

Read more

范振國 │ 秋鬥行腳──終章

2021年1218台島四大公投的結果既在意料中,也有出乎意外者,其中關乎食安的反對萊豬進口,及搶救7600年藻礁的失敗是最引人心痛也是最引人深思的。

……

公投結束了,「也許我們的工作才要開始……」

讓我們都認真嚴肅的想想今後工作的具體內容,方法,目標。

「請硬朗的戰鬥下去吧!」(陳映真,〈山路〉)

Read more

吳永毅 │ 秋鬥在反核四問題上有沒有髮夾彎問題?

(原標題為我反對【重啟核四】,我參加【秋鬥行腳】之五,轉載自作者臉書)

最後談談引發批判秋鬥熱潮的一篇粉專文。秋鬥粉專在11月發布貼文,所配梗圖指民進黨反核電卻不反核武,所以秋鬥反對這種假反核,但內文又沒有說明真反核(反對核武)反不反對核四重啟。民進黨是不是假反核?這對我說來不重要,或說不是關鍵,因為我本來就不是因為民進黨反核才反核的,不論民進黨是真是假,我也繼續反核四。我覺得只要強力「護藻礁」,同時「反核四」,就是最能讓民進黨和好環團們難堪的戰略!贊成「重啟核四」反而是幫助民進黨打擊「護藻礁」最鋒利的刀刃。

Read more

吳永毅 │ 在相同立場的結盟中,進行不同立場的說服

(本文轉載自作者臉書,原標題為〈我反對「重啟核四」,我參加「秋鬥行腳」之四〉)

秋鬥反萊豬、護藻礁,但在公投綁大選和重啟核四上,採開放的態度。那和主張四個同意的國民黨結盟,或和三個同意的時代力量結盟,有沒有違背秋鬥立場?我個人支持蘇偉碩醫師在一個私下場合提到的打麻將「四筒」原則,只要支持一個同意的團體都應該結盟,而不是因為少一個同意而排斥。從反對民進黨一黨獨大來說,要收集完整四個同意,才有力量;但從反萊豬、護藻礁立場,也不必排斥我這種反對重啟核四的成員,也不必排斥主張重啟核四的力量。我們的工作應該是在相同立場的結盟中,進行不同立場的說服。就像我昨晚在自由廣場和一位黃士修支持者進行了簡短對話。

Read more

【記者會通知】藻礁永存或藻礁永別?─ 侯孝賢導演的呼籲

時間:12/16(四)上午10:00
地點:立法院中興大樓101會議室

在最關鍵的時刻,在「反萊豬 護藻礁」公投的決定性時刻。【藻礁公投推動聯盟】將以電影導演侯孝賢的一則紀錄影像,再度呼籲全國公民基於「藻礁在, 台灣在;藻礁亡,台灣亡」的訴求,在公投當日,呼籲大家為珍愛藻礁投下【同意三接遷離大潭藻礁海域】的一票。

Read more

鍾喬 │ 潮起,潮退-──記一場護藻礁文化行動

一個文化工作者,為什麼會關心藻礁生態永續的議題呢?台灣是一個美麗的島嶼,在這從海洋中升起的土地上,孕育無窮無盡的自然生態;一棵神木的年輪,向我們展示數千年的歲月;一條溪流的淙淙流淌,孕育無限生命的天光。然而,總有天平的兩端,在失衡的中斷裂了方位。靠向發展的一端,總是以勝利者的姿態,赤裸著傲慢的身軀,讓被壓倒的另一方無法喘息。這一方恰恰是在發展下被犧牲的環境、生態與弱者,島嶼無法自外於發展的犧牲體系循環中,甚且更為惡化。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