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鍾喬光州系列的第三篇文章,文章聚焦於藝術與政治的交織。鍾喬老師提到《光州事件》中的女性受害者恩淑的遭遇,透過詩句揭示她內在的痛苦及母愛般的情懷,同時也描述了《世越號事件》後,詩人韓江如何為無辜的死者發聲,並受到了政府的監視與威脅。此外,藝術家洪成潭如何用壁畫與版畫抵抗政府,揭露社會不公。在他的作品《世越五月》中,沉沒的世越號被光州市民軍支撐起來,象徵苦難與療癒。畫中也批判了現政權,形成強烈的對比,將現實與想像無限延伸。
Read more
思想的、戰鬥的、另類的,推動社會理論與實踐的辯證發展,解釋世界,改變世界。
本文為鍾喬光州系列的第三篇文章,文章聚焦於藝術與政治的交織。鍾喬老師提到《光州事件》中的女性受害者恩淑的遭遇,透過詩句揭示她內在的痛苦及母愛般的情懷,同時也描述了《世越號事件》後,詩人韓江如何為無辜的死者發聲,並受到了政府的監視與威脅。此外,藝術家洪成潭如何用壁畫與版畫抵抗政府,揭露社會不公。在他的作品《世越五月》中,沉沒的世越號被光州市民軍支撐起來,象徵苦難與療癒。畫中也批判了現政權,形成強烈的對比,將現實與想像無限延伸。
Read more今年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者為南韓54歲作家韓江,她也同時為南韓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本文作者鍾喬老師從韓江小說《少年來了》談起,書中描寫1980年光州事件中犧牲的少年,他們的死亡象徵救贖與無盡的影響。光州事件發生於5月18日,市民和學生為反對軍事獨裁而抗爭,但遭到武力鎮壓,導致許多人死傷。作者透過這段歷史,展現了青春的犧牲和生命的無常。文章進一步探討了南北韓分界與冷戰的遺跡,並將光州事件與台灣的「白色恐怖」相提並論,強調這些歷史事件對東亞地區的深遠影響,提醒人們不要忘記過去的痛苦記憶。
Read more【編按】5月18日是韓國「五.一八光州事件」爆發41周年,本文作者鍾喬老師回憶起與韓國友人參觀南北軍事分界線、祭拜光州民主受難墓園、支持光州畫家藝術創作的種種,發現南韓與台灣共享著「白色恐怖」政治迫害的斑斑血痕,並指出當代韓國在數次民主化運動中已然衝決「親美」的桎梏,而台灣依舊延宕於國族主義所虛構的悲情符號之中。面對這樣的現狀,鍾喬老師創作《子夜天使》等「民眾戲劇」,引入在「光州事件」中犧牲的年輕詩人金南棟的詩歌,將台灣與光州並置為冷戰/戒嚴結構下,第三世界被犧牲體系的重要一環,以期穿透長期籠罩東亞的反共冷戰陰雲。在商業化市場化無孔不入的今天,「光州」既是一條拖曳自歷史巷道深處揮之不去的「影子」,也是溫暖鮮活引導人民走向未來的「母親」,如何將過去的苦難記憶和當下的複雜現實納為生命共同體,是東亞左翼同志不能忽視的責任。本文刊於保馬,感謝鍾喬老師授權轉載。
Read more【影評】未竟的課題:《花瓣》電影觀後感 ◎郭航江 【編按
Read more【書評】 反思「犧牲者」:韓江《少年來了》讀後 ◎蔡依伶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