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振國 │ 悼 蔡健仁並序

【序】蔡建仁中風在雲南昆明治療休養時期,有一悉心照顧的看護小王(也有朋友稱呼小紅)。她是河南南陽人,受的教育不多,文化不高,尋常的農村婦女。2000年左右,夫妻到廈門打工謀生,生活一度陷入極窘困的苦境,是「蔡教授慷慨無私的援助,才讓我們一家得以平安的生活下去」,小王說。我們和小王是2018年,小蔡約我們去褔建三明參加「林業博覽會」是結識的,小蔡中風時,我與妻去雲南探視,又一起生活了幾天。她和妻很投緣,經常透過微信互相問安,閒話家常。昨(2023/11/14),小王和妻通話,訴說了對「蔡教授離世的不捨與傷痛。他一生都沒吃好穿好,總是為別人想……」,語未竟,泣不成聲……

因感再賦悼亡一首……

Read more

劉芳萍 │ 敬悼蔡建仁老師

(敬愛的蔡建仁小蔡老師於11月13日與世長辭,本文轉貼自劉芳萍臉書悼念貼文,感謝作者授權轉載)

「還有無數個某年某月某日,無論是在台灣的東南西北部,只要在工作上有需要用得著他時,打一通電話,蔡建仁老師都會盡可能的搭配協助,他猶如一顆轉個不停的陀羅,四處行俠仗義外,還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的理論及思想指導原則,只要我還能思考、有記憶,蔡建仁老師的教導都是我繼續前行的指標之一。

我思想上的啟蒙導師、工作上最給力的同志,蔡建仁老師一路好走。」

Read more

陳志平 │ 爸爸:侯導=臺灣社會的良心

近日整理爸媽舊物,發理1995年爸爸客串侯導電影《好男好女》的劇照,2013年該埸頒獎典禮的逐字稿,以及爸爸當天的講稿草稿。文中解釋了爸爸和侯導如何從理應毫無交集到成為忘年之交,並得以略窺侯導創作《悲情城市》等系列電影背後的思維軌跡。

找到資料的兩天後、1O月28日,50年代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秋祭在臺北馬場町舉行,現塲重現當年衆多被槍斃者血跡和覆蓋血跡堆起的土丘前方兩側,臚列數百幀黑白照片,一邊是在50年代勇赴刑埸的受難者,一邊是於白色恐怖倖存仍不忘初心、但在這些年已快速凋零的「老同學」們,而自去年開始,爸爸媽媽的照片也並列其中。

因此,於此節錄2013年爸爸和侯導的部分發言如下,對在當年那個時代,侯導的勇敢表達敬意。

(本文轉載自陳志平臉書,感謝作者授權)

Read more

劉國基 │ 永遠的「王老師」!

(本文感謝作者供稿,精選圖片取自永遠的王津平臉書)

70年代臺灣淡江大學畢業的學生們和臺灣地區政治受難者互助會的家屬們,都親切地稱呼王津平叫「王老師」,後來連工黨、勞動黨的黨工們以及往來的勞工弟兄們也習慣尊稱他是「王老師」。凡是認識王津平的朋友們大概都能夠同意,如果要用一個語詞來概括王老師這個人,那就是「溫暖」,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概括他的一生,那就是「無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

Read more

張翠容 │ 以色列宗教法西斯崛起,考驗美以關係

(本文感謝作者授權轉載,前言取自作者臉書,文章轉載自2023年2月1日《 香港經濟日報經濟通》:以色列宗教法西斯崛起,考驗美以關係)

從表面上看,哈馬斯突襲以色列,連平民也不放過,我們固然不認同, 非常震驚和難過,但如理解前因後果,那我們應該明白,最大的始作俑者/ 挑釁者就是今屆的內塔尼亞胡政府。
……
可是, 國際媒體對以巴兩邊的報道是不對稱的, 就一如以巴兩邊的武裝力量是極為不對稱的, 實在談不上什麼戰爭狀態。

今次以巴人民兩邊的悲劇, 最大的罪人是內塔尼亞胡等宗教猶太復國主義者, 我們要看清這個事實。 要解決巴人的所謂「恐怖主義」,首先要解決以色列的「國家恐怖主義」, 才可以打破以巴的悲劇循環。

Read more

張翠容 │ 以巴百年恩怨正加劇,中國調停成不可能任務?

(本文感謝作者授權轉載,前言取自作者臉書,文章轉載自2023年6月21日《 香港經濟日報經濟通》:以巴百年恩怨正加劇,中國調停成不可能任務? | 容我世說 | etnet經濟通)

今次哈瑪斯史無前例大規模突襲以色列,震驚國際社會。
……
一邊是巴人激進組織,另一邊是以色列極右政權。 當去年底內塔利亞湖捲土重來, 組成了法西斯內閣, 不少人便預計到以巴衝突一定升溫, 而且可以是非常殘忍。

新任以色列財長斯莫特里奇於今年三月曾揚言要消滅巴人城鎮,他在一場會議上稱,約旦河西岸「沒有巴勒斯坦歷史或文化,也沒有所謂巴勒斯坦人民」, 跟著便對巴人西岸城鎮展開連場鎮壓。

以巴地區的因果循環, 誰能願意說得清楚? 仇恨上腦,今次老百姓又要面對一場最慘烈的腥風血雨,紅血流成河了,人命如輕煙, 徒呼奈何?!
……
以下是我在六月寫的一篇以巴文章, 六月以後這幾個月來,以巴地區便一步一步邁向悲劇。

Read more

【平行空間論壇】走出「歐洲中心主義」的心路歷程 ——命運共同體VS文明衝突論

主講人:熊三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生物物理學博士,丹源醫學科技公司工程顧問)
主持人:林深靖 (平行政府 秘書長)
時間:2023年10月14日(星期六) 17h – 19h
實體講座地點:平行空間(新北市永和區忠孝街3號,捷運頂溪站2號出口左轉約200公尺)
線上連結線上登入方法:
加入 Zoom 會議
https://us02web.zoom.us/j/89975584553?pwd=REc5TnRPck1IRkxqMmo5bGJEQlNFQT09
會議ID: 899 7558 4553
密碼: 198594

Read more

王智明 │ 「反對雙語教育政策」是文化「保全」主義

(作者為中研院歐美所副研究員,本文轉載自作者臉書,感謝作者授權,標題為新國際編輯所加,圖片來源:行政院)

反對「雙語教育政策」不是反對學習外語,而是反對製造更多階級不平等的機制。語言是工具,是媒介,亦即是一種權力。能夠掌握兩門、三門語言的人固然值得敬佩,但是少數人的日常不該被當成一般人的烏托邦來打造。

Read more

陳志平 │ 一年兩次:回憶與母親前往綠島探望父親的點滴

(陳志平為陳明忠先生之女,本文及圖片轉載自陳志平臉書,副標題為新國際編輯所加,感謝授權轉載)

「每年兩次的綠島行因此不但周折多,以當時家裡的經濟,更是所費不貲。……儘管路程辛苦,爸爸也覺得心疼,一直要媽媽不用千里迢迢去探視,但媽媽仍堅持寒暑假一定帶我們去會見爸爸,既是擔心爸爸一個人在綠島寂寞,也怕太久沒見,我們會認不得爸爸。……媽媽把爸爸當作第一要緊的事,也體現在我們一年兩次綠島行大包小包的行李整理上。」

Read more

蔡志杰 | 把丟掉的魂找回來:日本的戰後,從《人間的證明》到《FENCE圍欄》

「筆者我自己一看過《FENCE圍欄》,心裡面立刻浮上的關聯,就是《人間的證明》,兩者其實都是在講戰後日本的處境。我覺得《FENCE圍欄》的編劇野木亞紀子在撰寫劇本時,或許《人間的證明》會是她的參考素材。從小說到兩齣電視劇,其實都經由主人公的調查辦案過程,揭露了日本社會的某些陰暗面,以及日本與美國之間隱然受宰制的關係。」

(感謝作者供稿,圖片為作者提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