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只是目標,並非超級強權

俄羅斯:只是目標,並非超級強權
Sara Flounders,鄭亘良  譯

原文:Workers World

 

【編按】西方主流媒體習於當美國帝國主義的傳聲桶,將美國描繪成民主正義之師,俄羅斯則是全球邪惡軸心國之一。本文作者卻提醒,無論就經濟、軍事支出與全球的軍事部屬來看,訴諸美蘇兩大世界強權對立的冷戰語言,實際上遮蔽了美國才是當今世上唯一的軍事帝國主義強權。蘇東垮台後,美國與西方帝國主義覬覦俄羅斯資源,新興資本家及跨國的銀行與企業想方設法進行掠奪,對俄羅斯的經濟與社會帶來嚴重的破壞。同時,接受這些資本資助的非政府組織如傳教士般不斷宣傳資本主義與民主的價值,掩飾了北約持續的擴張與圍堵,以及美國為首發動的經濟制裁。烏克蘭到敘利亞的問題,西方媒體宣稱這是民主對抗獨裁,但掩飾了美國與西方帝國主義擴張的地緣政治利益。

主流媒體常沿用冷戰的用語來形容美國與俄羅斯總統的會面為「兩大超級強權」的會面,這樣的形容卻遮掩了現今勢力的關係。

 

美國總統川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丁七月七日在德國漢堡的G20高峰會碰面了。

但我們必須挑戰舊有的概念與用詞,以便更精準地描繪現今的國際情勢。今天的俄羅斯,是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其經濟實力甚至稱不上有什麼實力。

俄羅斯的經濟發展小於巴西、南韓、加拿大。根據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估算,俄羅斯的國內生產毛額排行全球第十二。估算是依據貨物與服務的市場價值。

當今的俄羅斯聯邦,無論在社會、政治、經濟、軍事上,都與二十七年前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極為不同。

因此,我們必須要理解當今的俄羅斯,才能理解媒體常常圍攻俄羅斯的真正意圖。

如果從冷戰時所累積的核武來看,美國與俄羅斯聯邦的核武攻擊能力或許還算是勢均力敵,只要一個按鈕就足以摧毀世界。

但是美國的軍事支出約佔了全球軍事總支出的百分之三十六至將近五十。俄羅斯的支出才佔了全球百分之四到五。

美國五角大廈管理全球超過800個軍事基地與三十萬個駐紮在美國境外的軍隊。俄羅斯則只有在敘利亞進駐了海軍基地,以及在前蘇聯共和國內有幾個通訊中心。

美國海軍有十九艘航空母艦,每一艘航母上都載有噴射機、直升機,搭配驅逐艦與核子潛艇。俄羅斯只有一艘服役了二十七年的航空母艦,而且其動力還是靠燃油鍋爐,而非核子反應爐。

 

目標在俄羅斯的資源

俄羅斯因為擁有多樣的資源,是美國帝國主義的目標。八成的俄羅斯出口是原始物質資源,主要是天然氣與石油。俄羅斯的石油工業在世界上數一數二地大,也是天然氣最大的輸出國。炭、鐵、鋁、稀有金屬、林木、榖物糧食是其他主要的出口項目。

這使得俄羅斯的經濟特別地脆弱,容易受到全球市場震盪與劇烈的下滑影響。

貪得無厭的大銀行與財團,一直想要控制俄羅斯豐富的寶藏。所有美國與西方帝國主義統治階級的勢力,無不想方設法能夠無限制地從中獲取極大的利益,幾年前他們終於開始把手伸進來了。記住!帝國主義生存的最終手段就是仰賴擴張與獲利。

G20會議上合照的場合、握手、合作報告等,並未改變或減少美國帝國主義不顧一切地想要打倒任何阻擋其全球宰制的慾望。任何想要獨立發展的國家馬上就被鎖定。

世界上多數國家有著發展生產力的需求,但華爾街想要維持其對世界經濟的主宰,這二者存在著無法解決的矛盾。雖然華盛頓的位置明顯地開始走下坡了,但是美國的軍事威脅仍舊無時無刻維護著美國全球的宰制。

 

新俄羅斯資本家

1990年代私有化的運動,促使絕大部分的蘇維埃財產轉移為相對小型的俄羅斯商業寡頭。這些海盜非常樂意與西方進行最腐敗的交易,以便維持他們偷來的財富。

只要這些俄羅斯政客與私掠海盜完全順從於這種破壞性的掠奪,他們就會得到媒體熱情的報導。七大工業組織由世界最大的帝國主義國家組成,即邀請俄羅斯加入。

當蘇維埃政權被推翻時,新的資本家寡頭們遇到的問題是,在全球經濟中並沒有容納新資本家力量的空間。所有的銀行與跨國企業紛紛闖入,想要在混亂中獲得好處。

蘇聯倒台後,美國帝國主義與西方帝國主義勢力希望能完全掌控俄羅斯,希望能不付出一點代價就能任意掠奪俄羅斯的資源。他們的確有將近十五年的時間毫無節制地掠奪,對俄羅斯造成相當大的破壞。

 

重建資本主義的代價

Seumas Milne先前是英國衛報的記者,針對俄羅斯轉換到資本主義經濟所經歷的問題,總結了紐約大學與普林斯頓大學俄羅斯研究榮譽教授Stephen F. Cohen《失敗的十字軍》(The Failed Crusade)一書的研究並描述到:

「在歷史上這個經濟歷經最激變的和平時刻,……在改革的大旗與美國開的休克療法之下,改革(perestroika)變成災難(catastroika)。

資本主義重建引發了大規模的貧窮化與失業、極度的不平等、猖獗的犯罪、充滿敵意的反猶太主義與族群暴力,當中誇張的黑道行徑(gansterism)也合法化了,公共財產受到嚴重的掠奪。……到了1990年代晚期,國家收入跌落超過百分之五十。……這場市場的試驗製造了更多的孤兒,比俄國戰時兩千多萬的傷亡人數還多,而且霍亂與傷寒等傳染病都再度流行,數百萬的兒童營養不良,成人壽命也急遽縮短。」

1990年代就是從「集中、公有的經濟體」,快速地滑落至「強盜巨賈的資本主義。……尤其對於發展中的國家來說,這個過去擁護反殖運動與第三世界大業的第二超級強權的瓦解,等於關上了絕大多數不同結盟與資源援助的可能,這使得這些發展中國家更需要依賴西方。」

 

NGO作為西方的傳教士

不只西方的銀行家、股票玩家、炒房產的投機投資客趁經濟與社會混亂時打劫,像是洛克斐勒、福特、索羅斯基金會、宗教團體、美國國際開發署等主要大企業,都挹注了大量的資金給非政府組織。

這些非政府組織設立了專職員工,支助學校教育、宗教組織、出版品等,以便提倡資本主價值、西方的「民主」與公民社會、讚頌競爭與私有財產。他們撰寫了財產法的內容與教科書,完全醉心於西式的資本主義。

耶魯全球化研究中心的報告指出,2005年時「至少有六十萬個註冊的非政府組織與非商業性組織在俄羅斯活動。」

於是,俄羅斯民選國會開始展開全國性的政府運動,反對外國資助的非政府組織,2012年俄羅斯政府將美國國際開發署踢走了,2013年「外國機構」法的制定也趕走了百分之三十三在俄羅斯的非政府組織。

 

北約的擴張

銀行的政策是試圖征服與再度殖民俄羅斯與前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像是東歐與前蘇聯的國家。

為了能牢牢地控制住這個暴力且混亂的轉變,美國所指揮的軍事聯盟北約,擴張至每個東歐與前蘇聯的國家,緊緊圍著俄羅斯的邊境。2013至2014年時,當美國與德國試圖完全控制烏克蘭時,這種站不住腳的合併手段面臨了危機。

烏克蘭的經濟歷經多年劇烈轉型至資本主義模式,烏克蘭仍舊與俄羅斯維持緊密與大規模的貿易關係,但同時烏克蘭也逐漸增加與歐盟的經濟聯繫。然而,歐盟不願與俄羅斯分享烏克蘭。這些銀行家要求烏克蘭與俄羅斯完全斷絕關係。

 

美國與歐盟奪取了烏克蘭

當烏克蘭總統Viktor Yanukovych正在協商烏克蘭加入歐盟時,歐盟拒絕烏克蘭繼續與俄羅斯貿易。同時歐盟要求烏克蘭需要加入北約。這意味著俄羅斯黑海艦隊的主基地克里米亞,也是唯一的不凍港,將會移交給北約。

烏克蘭親歐盟派陣營(Euromaidan)是一群新自由主義者與法西斯主義者,為了推翻民選的烏克蘭政府,親歐盟派從西方獲取極大的支助與資金。親歐盟派的示威奪取了烏克蘭的首都基輔,佔領了約三個月。美國與西歐媒體及政客皆一致提供援助給佔領區。

即便俄羅斯與烏克蘭政府努力協商,俄羅斯甚至保證取消債務與投入新的資金,民選的烏克蘭政府仍被貼上「腐敗」的標籤,並且被那幫法西斯主義者推翻,他們在2014年2月22日控制了政府的建築。

俄羅斯失去了唯一的不凍港,只能靠控制小半島與克里米亞的俄羅斯港。

每次伴隨資本主義重建而來的,是一波波的私有化與關廠,擔憂此事發生,東烏克蘭這個工業重鎮的工人們,發起運動佔領了工廠與交通的樞紐以自保,對抗基輔的法西斯政變。

最後結果是俄羅斯失去了主要的貿易夥伴,其經濟關係的活動領域變得相當小,並受到全面的經濟箝制。

 

銀行與制裁

同時,美國與歐盟的經濟制裁,特別是設計來打擊俄羅斯的能源產業,這也是俄羅斯最脆弱的部份。

突然之間美國石油公司都不能與俄羅斯交易了,取得石油與天然氣的鑽孔技術也不得販賣給俄羅斯了。制裁也限制了俄羅斯與西方金融市場交易的管道。美國銀行也不能提供長期貸款給俄羅斯能源為主的計畫了。

俄羅斯國家銀行現在被歐盟排除在外,不能長期貸款。美國也制裁俄羅斯的銀行,禁止美國公司向俄羅斯收取資金或貸款給俄羅斯。

這些制裁都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打算強迫普丁周圍的新資本家,能夠打破普丁的政策並完全屈從於美國與歐盟的全面接管。

俄羅斯現在採取防守的策略,而且自2014年開始,帝國主義的大計很清楚地要將俄羅斯的力量四分五裂。普丁加強了國家的力量,對接受外國資助的NGO與匯出俄羅斯境外的資本緊縮管控,這是使俄羅斯經濟能生存下去的重要方式。

 

敘利亞的防禦

美國主導推翻敘利亞政權,又再次地奪走俄羅斯另一個重要的貿易夥伴。俄羅斯在地中海唯一的海軍基地就在敘利亞。

歷經四年的戰爭,敘利亞政府向俄羅斯提出援助的請求,但是數萬名的傭兵與接受資助的極端主義力量持續攻擊,加上美國與其他十國長達一年的轟炸,每天都在敘利亞帶來戰火。

普遍都認為,如果美國在推翻伊拉克與利比亞的政權後,又成功地推翻敘利亞的政權,那麼俄羅斯與伊朗絕對就是下個目標。

俄羅斯資助敘利亞是防衛性的手段。對於出於需要而非意識型態的全球反抗軸線,自衛是相當重要的。缺少俄羅斯的援助,敘利亞就將瓦解。

雖然西方大量資助的發展計畫受阻,但是新的管道也打開了。貸款上俄羅斯越來越依賴中國,同時每個月提供六萬噸的小麥給委內瑞拉,並取消了古巴在蘇聯時期留下的三百億債務。

由像是金磚五國、上海合作組織、美洲玻利瓦爾聯盟、中國一帶一路的提案等各種經濟方案所形成的經貿網絡關係,都凸顯出許多被鎖定的國家不斷地努力抵抗孤立政策與帝國主義的分裂。

G20會議上針對全球暖化的討論,反而是美國這個龐然大物越來越被孤立了。

 

獨佔的強權地位對群眾無益

軍事支出持續地榨乾了美國社會政策所需的資源,但是這些軍事支出卻替像是DynCorp International、波音、洛克希德馬丁、雷神公司等大企業帶來相當可觀的利潤。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美國的預期壽命排名全球第31名,是全球已開發國家中最低的國家之一。同樣地,美國基本教育排名第38名,排在每個已工業化國家之後。

美國對嬰兒壽命、產婦照護、住房與基礎設施等所採取的政策,反應了當美國帝國主義決心掠奪世界時,在國內所必須付出的真正代價。

 

發佈日期:2017/08/14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