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天全球目光聚焦東京奧運會能否如期舉辦、新冠狀病毒還會肆虐多久的時候,大家可能忽略了一個遠為嚴峻的危機:福島核災難遺留的核輻射危險。核廢料、核污染垃圾難以處理,有些核放射物質可以存在幾十萬年,這才是核威脅真正可怕之處。日本政府蓄意通過東京奧運會制造福島回復常態的假像;戳破這個假像,是重要的文化戰爭。福島核危機後遺症問題有多嚴重?9年來,問題緩解了?清理工作猛進了?
Read more
思想的、戰鬥的、另類的,推動社會理論與實踐的辯證發展,解釋世界,改變世界。
當今天全球目光聚焦東京奧運會能否如期舉辦、新冠狀病毒還會肆虐多久的時候,大家可能忽略了一個遠為嚴峻的危機:福島核災難遺留的核輻射危險。核廢料、核污染垃圾難以處理,有些核放射物質可以存在幾十萬年,這才是核威脅真正可怕之處。日本政府蓄意通過東京奧運會制造福島回復常態的假像;戳破這個假像,是重要的文化戰爭。福島核危機後遺症問題有多嚴重?9年來,問題緩解了?清理工作猛進了?
Read more【譯按】2019年12月底至2020年1月初,在中國武漢首先爆發的新冠狀病毒疫情,經過全中國人民同心協力的抗疾,疫情目前已經得到基本的控制。但是在中國爆發疫情之時,冷眼旁觀的美國,卻面臨了疫情逐漸擴大的趨勢。美國境內新冠肺炎疫情的擴大,存在著體制上的缺陷,本篇《左翼之聲》的報導,點出了美國疫情可能一發不可收拾的癥結,以及在全面私有化資本主義醫療體制之下,受傷最重的勞動人民,以及貧困無告者的悲慘處境。(原文標題:”The Coronavirus and the class struggle”,刊登於2020年3月2日《左翼之聲》(left voice),感謝譯者范振國先生供新國際刊登譯文)。
Read more當危機發生時,社會中以鮮明的界線劃分你我的機制即將啟動,喚起敵對意識,割裂的力量將會起到強大的作用。 與全球化時代的超連結強度成正比,斬斷連結的反作用力也必然增強。 厭惡、歧視和排斥變得理所當然,種族主義的歧視將使得界線變得可視化和正當化。但是,我們有可能完全斷絕連結的關係嗎? 還有,如果我們是重視人權的社會,在面臨危機時,也不應該毫無思考地埋首在恐懼之中,而是應該想起鄰居遭逢的苦難,進一步思考建立連結的可能性。 截至2月11日,新型冠狀病毒死亡病例在中國已破千例。首先,我要對受災最嚴重的湖北省地區,以及承受著苦難和死亡折磨的人們致上深切的哀悼。 於此同時,我也呼籲——我們不該只考慮自己的安全和安寧,不該嘲弄、厭惡和排斥身處痛苦中的他人,應該以維護作為共同體的生命為目標,科學地提出解決對策。並進而思考我們如何建立世界公民的連帶。 讓我們一邊疾呼武漢加油!一邊思考如何迎接新學期即將回來南韓的中國留學生吧!
Read more20年前的西雅圖抗議運動掀起了新一輪的反資本主義鬥爭。儘管它深受自治主義政治影響——見諸於約翰.霍洛威那著名的口號:「改變世界,毋須奪權」——主流仍仰仗國家改革社會與經濟。改良派潮流形式各異——西班牙的「我們可以」黨(Podemos)起初為受各種拉美運動及拉克勞(Ernesto Laclau)與墨菲(Chantal Mouffe)孕育的民粹主義所啟發的網上組織;乃至柯賓(Jeremy Corbyn)與麥克唐奈(John McDonnell)領導的工黨所倡議那種更傳統的左翼改良主義。然而,它們皆共同以選舉為施行去新自由主義政策之方法。在過去數月之戲劇性轉折中,我們已見證了改良主義如何遭受那些根深蒂固的資本主義權力中心的殘酷挑戰。在英國,工黨史上最左的領導層於大選兵敗如山倒;而保守黨則於國會贏得了自1987年柴契爾夫人大勝以降最多的大多數議席。箇中最具破壞力的,莫過於保守黨黨魁強森(Boris Johnson)成功奪得工黨於英格蘭北部的傳統議席。這不只令所有曾受柯賓領導的工黨鼓舞的人心灰意冷,更讓我們深受非常右翼的保守黨政府擺佈。
Read more【編按】甘浩望神父(Franco Mella)是香港社會運動的知名人物。他年少時進入修院,並受差遣到香港傳道,在此後的數十年間一直參與香港的社會運動,如油麻地艇戶、無證兒童的居留權、以至爭取釋放社民聯成員劉山青等。電影《千言萬語》以及《甘浩望巡禮之年》都是講述他的故事。在去年的11月底,甘浩望在高雄和台南接續進行了很精彩的演講,分享了他從米蘭到香港的豐富人生歷程。他說這是首次來到台灣,在此之前,也只是在香港接觸過一些台灣左派,如陳映真。在演講以後,我們與他進行了一場訪問,關於他早年為何來到香港和中國,對於過去以及現在的中國有怎樣的情感,以致如何看待今天的香港運動。
Read more本文是對《闖》這種帶有「地方研究」色彩,刻意淡化「殖民歷史」、「冷戰遺害」和「帝國主義」三大歷史結構影響的批判。並且認為《The Divided God》是採取最低度反美立場之下,重複了眾多與現實背離的對中國「帝國主義」的指責,延續香港人賤視大陸的冷戰仇緒,並且生硬尷尬地將此次運動吹捧為「歷史的未來」。
Read more因為「知識生產殖民化」的關係,第三世界的知識生產總是有強烈的「去歷史化」的傾向:傾向於用抽象的代名詞來總結某段具體的歷史,一方面除了可以去除掉殖民侵略、分斷體制、圍堵政策的歷史苦難,並在政治上規避與西方知識體系之間的矛盾衝突,另一方面亦可以掩蓋掉我們對於自身歷史認識的匱乏,其根源是殖民現代性清洗同質化任何的特殊差異。
本文嘗試回顧衣索比亞在同段時期既一邊接受美國技術援助、又一邊參加萬隆會議的矛盾歷史,嘗試點出「欠發展」才是這個帝制國家在萬隆會議時真正關懷主題,並從中帶出萬隆會議的複雜性。也是嘗試發掘一種具體的「非洲視角」來解釋在1955年那場會議以及後續冷戰之中在非洲之角上發生的一切。
Read more【編按】法國社會黨在2017年法國大選中慘敗之後,黨內的討論在多個層面進行。圍繞著如何看待奧朗德政策和如何對待馬克龍,社會黨內出現分裂。在與其他政黨的關係上,社會黨對梅郎雄領導的激進左翼「不屈法國」持強烈批判態度,兩者在訴求以及國際問題尤其是歐盟問題上立場不同,但兩者在政治邏輯和行為方面依然存在許多相同之處,尤其是激進左翼贏得的眾多支持主要來自傳統左翼陣營。而對右翼民粹主義,社會黨與「國民聯盟」在各種問題上都持對立態度。儘管法國社會黨在國家層面上頹勢明顯,但在「市鎮自治制」的傳統之下,社會黨依然在法國社會政治中發揮重要作用。法國社會黨的政治前景有待觀察。本文轉載自2019-12-17察網,原刊登於中國社會科學網。讓-努馬‧迪康熱是山東大學當代世界社會主義研究所兼職研究員、法國魯昂-諾曼底大學當代史講師、歐洲左翼和社會主義歷史專家。
Read more新自由主義在玻利維亞的復仇 ◎艾力克斯.柯林尼可斯(Alex Call
Read more集體政治問題與香港抗爭 ◎劉瓦礫 在台灣,因為國安法與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