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歷史化的邏輯:拒絕殖民史、漠視冷戰史、避談帝國主義

本文是對《闖》這種帶有「地方研究」色彩,刻意淡化「殖民歷史」、「冷戰遺害」和「帝國主義」三大歷史結構影響的批判。並且認為《The Divided God》是採取最低度反美立場之下,重複了眾多與現實背離的對中國「帝國主義」的指責,延續香港人賤視大陸的冷戰仇緒,並且生硬尷尬地將此次運動吹捧為「歷史的未來」。

Read more

錯綜複雜的「萬隆精神」:歷史與理論的距離

因為「知識生產殖民化」的關係,第三世界的知識生產總是有強烈的「去歷史化」的傾向:傾向於用抽象的代名詞來總結某段具體的歷史,一方面除了可以去除掉殖民侵略、分斷體制、圍堵政策的歷史苦難,並在政治上規避與西方知識體系之間的矛盾衝突,另一方面亦可以掩蓋掉我們對於自身歷史認識的匱乏,其根源是殖民現代性清洗同質化任何的特殊差異。

本文嘗試回顧衣索比亞在同段時期既一邊接受美國技術援助、又一邊參加萬隆會議的矛盾歷史,嘗試點出「欠發展」才是這個帝制國家在萬隆會議時真正關懷主題,並從中帶出萬隆會議的複雜性。也是嘗試發掘一種具體的「非洲視角」來解釋在1955年那場會議以及後續冷戰之中在非洲之角上發生的一切。

Read more

不屈的法國人民與法國左翼政黨——2017年以來的法國社會民主主義力量現狀

【編按】法國社會黨在2017年法國大選中慘敗之後,黨內的討論在多個層面進行。圍繞著如何看待奧朗德政策和如何對待馬克龍,社會黨內出現分裂。在與其他政黨的關係上,社會黨對梅郎雄領導的激進左翼「不屈法國」持強烈批判態度,兩者在訴求以及國際問題尤其是歐盟問題上立場不同,但兩者在政治邏輯和行為方面依然存在許多相同之處,尤其是激進左翼贏得的眾多支持主要來自傳統左翼陣營。而對右翼民粹主義,社會黨與「國民聯盟」在各種問題上都持對立態度。儘管法國社會黨在國家層面上頹勢明顯,但在「市鎮自治制」的傳統之下,社會黨依然在法國社會政治中發揮重要作用。法國社會黨的政治前景有待觀察。本文轉載自2019-12-17察網,原刊登於中國社會科學網。讓-努馬‧迪康熱是山東大學當代世界社會主義研究所兼職研究員、法國魯昂-諾曼底大學當代史講師、歐洲左翼和社會主義歷史專家。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