蓑笠翁│烏克蘭寡頭政治簡史

【編按】近期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戰爭,烏克蘭希望儘快加入歐盟,也與俄羅斯展開談判。普丁以歷史的因素作為此次發動戰爭的合法性之一,而台灣輿論以「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將之類比為兩岸關係,然而這樣的類比,忽略了資本主義的競爭如何牽動了地緣政治的格局,進而形成了現今烏克蘭的困境。這篇文章從歷史唯物分析,嘗試分析烏克蘭寡頭政治如何形成的歷史,探究當今問題的經濟根源。本文轉載自2022/02/28食物天地人,原刊登於激流網2022。

一、引言

烏克蘭在最近一段時間成為全世界輿論關注的焦點。俄羅斯出兵烏克蘭,歐美等國紛紛對俄進行製裁,而烏克蘭現任資產階級政府卻叫天天不靈,叫地地不應。烏克蘭涉及俄羅斯大資本的核心利益,而對於美國來說,烏克蘭只是邊緣利益的一部分。美國承諾不會出兵烏克蘭(事實上,美國從未考慮出兵烏克蘭,這是沒有絲毫懸念的),這基本上為烏克蘭局勢的走勢畫上了句號。戰爭雖然在繼續,但是政治和經濟利益的瓜分才剛剛開始,這反而令戰爭看上去索然無味。未來的一段時間不屬於戰爭,而屬於俄歐美三方利益瓜分、利益鬥爭的時期。

然而,為什麼會發生關涉烏克蘭的戰爭?這一場戰爭的性質究竟是什麼?如何以科學的方法認識烏克蘭的當前狀態?這是我們需要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事物的內因對事物的發展起決定作用。分析烏克蘭的當前局勢,必須首先分析烏克蘭自身的資本主義發展狀況,其次再分析俄、歐、美三方對烏克蘭的外因干涉作用。馬克思主義者的分析總是要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抓手,反對形形色色的唯心主義世界觀,反對將超階級的所謂「民族利益」、「政治利益」放在首位,而是要深入到經濟基礎中,尋找決定政治和軍事行動的一切經濟根源。列寧在《帝國主義論》的序言中講到:「能夠證明戰爭的真實社會性質,確切些說,證明戰爭的真實階級性質的,自然不是戰爭的外交史,而是對各交戰國統治階級的客觀地位的分析。」[1]我們認為,這是科學的方法。

二、烏克蘭的歷史

世界上本沒有烏克蘭這一個國家。

在很多中國人的眼中,歷史對國家和民族的塑造和一貫的支撐有著根深蒂固的印象,然而,世界是千姿百態的,烏克蘭在歷史的長河中呈現出一種支離破碎之感。烏克蘭人屬於斯拉夫民族的分支。而「斯拉夫」民族是活躍於中東歐地區的歐洲最大的民族,烏克蘭人、俄羅斯人等屬於東斯拉夫人,波蘭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屬於西斯拉夫民族,克羅地亞人、塞爾維亞人、馬其頓人、保加利亞人等屬於南斯拉夫人。他們共同組成了「斯拉夫民族」這一歐洲最大的民族。

在公元8-9世紀,約中國唐朝時代,屬於東斯拉夫民族的歷史剛剛興起。東斯拉夫人在基輔附近建立「基輔羅斯公國」,這是整個東斯拉夫民族的輝煌歷史的起點。基輔羅斯公國是中東歐地區的強國,在其存續期間接受東正教的傳播並逐漸形成東斯拉夫民族。大約在1187年,「烏克蘭」這一詞彙才正式出現在史書中。12世紀蒙古人入侵,相對統一的基輔羅斯公國滅亡,諸部族分裂。統一的東斯拉夫民族開始肢解為烏克蘭人、俄羅斯人、白俄羅斯人等分支民族。一批東斯拉夫人北上至莫斯科附近,建立莫斯科公國,即後來的沙俄。

蒙古人的統治衰退後,波蘭和立陶宛大公國的農奴主們取得瞭如今屬於烏克蘭的這一片土地。1569年,波蘭與立陶宛大公國聯合為波蘭-立陶宛大公國,基本統治著現在的整個烏克蘭領土。哥薩克人、土耳其人、韃靼人、烏克蘭人等多個民族生活在這片土地上。而「烏克蘭」這一詞彙本意指:邊境地區,體現著這塊地區的特點:沙俄、波蘭-立陶宛、奧斯曼土耳其的三國交界帶。

1648年哥薩克人發動起義,反對波蘭-立陶宛農奴主對哥薩克人的奴役。哥薩克人與沙俄結盟,意在與沙俄聯合打擊波蘭-立陶宛公國。沙俄與哥薩克人統御的烏克蘭地區合併。1667年,經過多年戰爭,沙俄與波蘭-立陶宛瓜分了現在屬於烏克蘭的土地。如今的烏克蘭的東部併入沙俄,西部繼續由波蘭-立陶宛統治,以第聶伯河為界。東烏克蘭地區從此與俄羅斯結下歷史的淵源。

1764年,沙俄在葉卡捷琳娜二世的統治下向西擴張,逐漸吞併今天的西烏克蘭地區、當時屬於波蘭的領土。1783年,葉卡捷琳娜二世將克里米亞汗國併入俄國。1795年,沙俄繼續向西佔領了沃倫地區等地。西烏克蘭的剩餘土地,如加利西亞和布科維納等地,在1772年-1795年中,被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下的奧地利逐漸拿下。此時,今天的烏克蘭的大部分在當時歸入沙俄,開啟了沙俄農奴主階級對烏克蘭人的奴役時代。這也是俄烏矛盾的一個歷史背景。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918年,德國失敗的前夜,波蘭乘勢而起,對奧匈帝國控制的加利西亞宣佈為其領土。而烏克蘭大部分地區在俄羅斯發生十月革命後也迅速組織了革命活動,同彼得留拉資產階級政府對抗。彼得留拉政府出賣烏克蘭利益,向德國投降。我們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小說中可以看到紅軍同烏克蘭彼得留拉資產階級政府對抗的情節。1918年,布列斯特合約簽訂,布爾什維克退出烏克蘭。隨後一戰結束,列寧撕毀布列斯特合約,烏克蘭革命再起,烏克蘭蘇維埃政權成立。隨後,蘇聯紅軍在波蘭前線受阻,雙方簽訂《裡加條約》,西烏克蘭沃倫、利沃夫等地區併入波蘭,東烏克蘭大部則成立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22年加入蘇聯。

1939年,蘇德瓜分波蘭,當年被波蘭資產階級政府控制的利沃夫等地區併入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54年,為慶祝俄烏結盟300週年,赫魯曉夫將克里米亞贈送給烏克蘭,最終成就了今天的烏克蘭全境。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前後,蘇東劇變。1991年8月24日,烏克蘭宣布脫離蘇聯而獨立。

三、烏克蘭的壟斷資本主義

烏克蘭如今總人口約4600萬,其中17%屬於俄羅斯族,且相當多的公民雖屬烏克蘭族卻操俄語。[2]

2020年,烏克蘭GDP總量約為1555億美元,和烏克蘭2007年的水平持平。

烏克蘭GDP走勢圖

而烏克蘭的通脹水平也長期居高不下:

參見快易數據網。訪問日期2022年2月24日。

在經濟的波動中,烏克蘭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不斷下降,社會矛盾由此不斷激化。

1. 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歷史

烏克蘭的經濟以重工業為主,這是前蘇聯時期的遺產。前蘇聯時期,烏克蘭屬於重要的重工業基地,軍工業、冶金業、機械製造業、採掘業、煤炭產業較為發達。前蘇聯爲烏克蘭遺留下大批的生產設備、技術人員、經濟聯繫網絡等。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繼承了蘇聯在這片土地上的經濟基礎。而重工業以其較高的資本有機構成和規模效應著稱,不易形成小生產,而必然要建立在大生產的基礎上。這為烏克蘭形成私人壟斷資本主義經濟建立了客觀的基礎。

在斯大林執政時期,資產階級法權就已經在蘇聯有所擴大。1953年斯大林逝世,1956年蘇共二十大召開,標誌著蘇聯資產階級在政治上復辟,掌握蘇聯國家機器,進入修正主義階段。在蘇修存續期間,蘇聯資產階級官僚以無產階級政權公僕的面目出現,不斷擴大官僚的資產階級法權,如一長制等,為官僚竊取人民財產提供了政治條件。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在蘇聯修正主義的指導下,資產階級政客將蘇聯肢解,露出真面目的資產階級統治者們紛紛以私有化的名義將蘇聯的公有製財產據為己有,形成各有勢力的壟斷資本家,也稱壟斷寡頭,烏克蘭也不例外。

戈爾巴喬夫執政後期,蘇聯經濟改革失敗,社會動盪,大量非法交易、地下黑市、商品走勢、投機倒把倒買倒賣現象嚴重。烏克蘭境內的原蘇聯幹部、合作社官僚等紛紛在改革的潮流中「無中生有」,寡頭們迅速的從蘇聯國家和人民身上分得掘得第一桶金,建立解體後的資本主義競爭優勢。[3]烏克蘭獨立後的第一任總統克拉夫丘克,即蘇聯時期烏克蘭高官,1988年擔任烏克蘭共產黨第二書記,諷刺的此人還負責共產主義意識形態工作,1990年擔任烏克蘭蘇維埃主席。烏克蘭獨立後,此人積極推行反俄的民族主義政策,縱任資產階級對國有財產的瓜分。烏克蘭社會經濟危機迅速爆發,整個社會甚至暫時處於無政府狀態,擁有蘇聯官僚背景的資產階級們依仗權力優勢迅速瓜分國有資產,爭奪蘇聯遺產,形成烏克蘭最初的私人壟斷資本主義。

1994年,在烏克蘭東部的壟斷財團的支持下,曾任蘇聯時期烏克蘭南方設計廠經理的庫奇馬當選總統,直至2005年橙色革命被迫下台。期間,烏克蘭私人壟斷資本主義的局面基本定型,私人壟斷資本控制了烏克蘭的經濟命脈,並出現新壟斷資本與原壟斷資本之間的壟斷競爭。例如1996年瓜分到烏克蘭總理之職務的拉扎連科於1998年在斗爭中失敗,被指控濫用職權、貪污等罪名,在企圖逃跑時被逮捕;季莫申科家族崛起,控制俄烏之間的天然氣貿易,又被菲爾塔什家族攻擊,瓜分壟斷地位;1995年,頓涅茨克的大資本家阿赫奇·波拉金被刺殺,另一位頓涅茨克寡頭葉甫根尼·謝爾班1996年被刺殺。私人壟斷資本之間的鬥爭不斷激化,令人驚詫。

2004-2005年,在親歐派寡頭的支持下,烏克蘭大寡頭季莫申科親自下場,與尤先科組成政治聯盟,共同發動「橙色革命」。由於烏克蘭私人資本主義在庫奇馬時期有一定發展,烏克蘭寡頭與國外市場聯繫密切,西方與俄羅斯紛紛介入到烏克蘭的國內政局裡。2005年庫奇馬下台,尤先科擔任烏克蘭總統直至2010年。這位尤先科總統先生曾經擔任蘇聯農業銀行烏克蘭分行的副董事長,烏克蘭獨立後擔任烏克蘭國家銀行行長,實行堅定的反俄親歐政策,期間俄烏關係不斷下降,俄羅斯多次以提高天然氣價格為要挾。大寡頭季莫申科在尤先科政府中分得總理一職。烏克蘭另一位大寡頭,控制烏克蘭諸多消費品產業的波羅申科,與季莫申科、尤先科等人分利不均,波羅申科未能分得高位,僅僅得了一個國家安全和國防委員會秘書一職。因此他有意為難總理季莫申科。在尤先科-季莫申科執政期間,烏克蘭國內物價飛漲,經濟動盪,這導致季莫申科與波羅申科、尤先科發生矛盾,此時俄羅斯暫時轉向支持季莫申科。然而季莫申科與波羅申科在政治鬥爭中都紛紛下台。壟斷資本家的鬥爭趨於白熱化。

2010年新大選開始,前總統庫奇馬的盟友、「地區黨」領袖亞努科維奇,在東部財團,尤其是烏克蘭首富阿赫梅托夫的支持下上台,風水輪流轉。亞努科維奇對外奉行平衡政策,在西方與俄羅斯之間相互制衡,得到俄羅斯方面的認可;對內打擊敵對寡頭,如將政敵季莫申科送入監獄,並在2011-2012年,糅合「地區黨」與「強大烏克蘭黨」為一體,在烏克蘭一黨獨大。然而亞努科維奇執政期間寡頭鬥爭更加激烈,如亞努科維奇個人家族利益迅速崛起,遭到其他壟斷財團的極端不滿;季莫申科出獄,季莫申科家族的競爭對手菲爾塔甚則在國外遭到逮捕;亞努科維奇受到俄羅斯壓力,中斷了與歐盟的「聯繫國協定」的簽訂過程,遭到親歐派壟斷資本家的集體抗議。最終,亞努科維奇被壟斷資本財團集體拋棄。2014年烏克蘭發生顏色革命,亞努科維奇敗逃俄羅斯,史稱「烏克蘭危機」。

2014年,在平丘克、科莫羅伊斯基等親西方的寡頭的支持下,那位與季莫申科關係交惡的壟斷資本家波羅申科上台,再次奉行反俄親歐的政策,風水再次輪流轉。而俄羅斯行動迅速,將克里米亞納入俄羅斯版圖,烏克蘭卻無能為力。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東烏三州,也即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哈爾科夫紛紛出現分離主義,組建反政府武裝,與烏克蘭政府對峙至今。民粹主義政客、喜劇演員澤連斯基上台後,局勢並無改變。2021-2022年,美俄烏關係再度激化,俄羅斯承認頓涅茨克、盧甘斯克的獨立,並發兵烏克蘭。

可以說,整個烏克蘭的獨立歷史,就是一部烏克蘭壟斷資本家的發展史和鬥爭史。

2. 壟斷資本的經濟佈局

(1)產業佈局

烏克蘭重工業雖然依憑蘇聯的遺產而相對發達,但是烏克蘭本身能源嚴重不足,在蘇聯時期就依賴從俄羅斯境內運輸能源加以補充。這一切在蘇聯解體、烏克蘭與俄羅斯紛紛獨立後成為一個問題。有資源無能源,工業生產與能源缺口矛盾巨大,這成為烏克蘭工業壟斷資本家的一大心病。正是因此,烏克蘭對俄羅斯有獨特的經濟依賴。而在烏克蘭境內,誰能掌握俄羅斯天然氣進口業務,誰就能大撈一筆。因此,烏克蘭的天然氣進口業務競爭激烈,季莫申科家族創辦的「烏克蘭統一能源公司」在烏克蘭獨立早期壟斷了天然氣進口業務,一躍成為烏克蘭的大壟斷寡頭,隨後菲爾塔什家族創辦「俄烏能源公司」,與季莫申科家族競爭激烈。在電力能源行業,烏克蘭首富阿赫梅托夫將「第聶伯電力公司」、「基輔電力公司」等多家原蘇聯時期的大型電力公司據為己有,也因此招致其他壟斷資本家的極度不滿。與之形成激烈競爭關係的是科莫羅伊斯基的「普利瓦特集團」。此外,烏克蘭的石油進口行業的競爭也不遑多讓。

金融業的競爭則是壟斷資本主義的羅馬競技場。自1900年世界經濟危機,全球帝國主義國家相繼進入壟斷資本主義時代以來,金融資本就是壟斷資本主義的核心。而剛獨立的烏克蘭,迅速跨越了資本主義的「卡夫丁峽谷」,結束了資本原始積累和自由競爭的無序狀態,以壟斷資本主義的面目出現在世界面前。每一個壟斷資本家名下都有至少一個金融機構。他們涵蓋了銀行、保險、證券等所有金融行業。例如烏克蘭大資本家博戈柳博夫與科莫羅伊斯基所持有的「普里瓦特銀行」,就是全烏克蘭最大私人商業銀行。該集團與烏克蘭首富阿赫梅托夫之間鬥爭激烈。

在對外貿易問題上烏克蘭則顯示出東西交織的複雜局面。烏克蘭的出口商品主要是重工業產品,且在當代屬於附加值較低的初級加工產品,主要行銷於歐盟市場和亞太地區。因此,烏克蘭資本家急需歐盟等地區降低關稅壁壘,開拓商品輸出市場。這是烏克蘭尋求加入歐盟的最重要的動因之一。為了加入歐盟,烏克蘭資本家不得不接受歐盟標準,這也導致烏克蘭在壟斷資本家的操作下,堅定支持經濟自由化的意識形態。然而發展重工業的生產又不得不依賴從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能源,俄羅斯提高天然氣賣價,將會極大地提高烏克蘭生產成本,釀成輸入型國內通貨膨脹。這成就了烏克蘭依賴俄羅斯的社會經濟基礎。而烏克蘭國內經濟產業與俄羅斯具有高度同質性,雙方都是蘇聯遺產的繼承人,這使得烏克蘭資本家在國內國際市場上與俄羅斯資本家形成競爭關係。這也是烏克蘭資本家敵視俄羅斯經濟原因之一。

(2)地域佈局

烏克蘭的重工業主要分佈在烏克蘭東部地區,也即今日發生交火的東烏三州: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哈爾科夫(哈爾科夫還是烏克蘭除了基輔以外的第二大城市),這是蘇聯工業化時期遺留的產物。烏克蘭西部則是廣闊的農業區域。整個烏克蘭呈現出東部發達、西部落後的局面。

而在地域問題上,壟斷資本家也結有不同的壟斷集團。如:

  • 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幫

這是烏克蘭境內最大的壟斷資本集團之一。只頓涅茨克州就生產了全烏克蘭20%[4]的工業產品,與盧甘斯克一道,則超過了全烏克蘭的1/3。其中,烏克蘭首富里納特·艾哈邁托夫(又譯阿赫梅托夫)就是該壟斷資本財團的代表人物,其資本橫跨採礦、金屬、房地產、電信、水電等多個行業,控股100多家企業,名副其實的壟斷巨頭;鮑里斯·科列斯尼科夫,此人是蘇聯時期的貿易領域的官僚,如今則是頓涅茨克幫的主要資本家之一;亞努科維奇,是該地區汽車運輸協會主席,後任烏克蘭總統;亞歷山大·葉芙列莫夫,盧甘斯克商業集團及議會地區黨團領導人;瓦季姆·諾維斯基(又譯瓦迪姆·諾文斯基),2013年時烏克蘭第二富豪,2021年為烏克蘭第七富豪;尤里·科休克,烏克蘭大資本家,2013年時總資產排名烏克蘭第13名。

  • 第聶伯彼得羅夫克幫

該地區的工業產值佔全烏克蘭16%,[5]與附近的紮波羅熱一道,工業產值佔據全烏克蘭的1/4。代表人物是前烏克蘭總統庫奇馬的女婿,平丘克,烏克蘭鋼鐵業壟斷巨頭,親歐派,現為烏克蘭第二富豪;科洛莫伊斯基(2013年時為烏克蘭第三富豪,2021年為烏克蘭第四)曾任第聶伯彼得羅夫斯克州州長,普利瓦特集團的大資本家,與烏克蘭首富阿赫梅托夫是競爭對手;波戈留波夫(又譯根納季·博戈柳博夫)2013年時為烏克蘭第四富豪,2021年為第五;還有大名鼎鼎的季莫申科。

  • 波爾塔幫

代表人物康斯坦丁·日瓦戈(又譯科斯蒂安廷·熱瓦戈),現為烏克蘭第三富豪,僅次於阿赫梅托夫和平丘克;安德烈·維列夫斯基,2013年時其個人為烏克蘭第15富豪。

  • 基輔幫

代表人物有如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全歐洲最大的糖果業資本家;敖德薩幫等等。

3. 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邏輯

烏克蘭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邏輯是政權與資本相融合。

烏克蘭壟斷資本主義起源於蘇聯時期日益擴大的資產階級法權和官僚特權,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則表現為資本主義私有製,這是確定無疑的。

烏克蘭的壟斷資本家主要有三個來源:

來源於政治上的高層官僚:如克拉夫丘克,當年的烏克蘭蘇維埃主席;季莫申科,其公公為蘇聯時期烏克蘭高官,後轉型資本家。

來自於科技官僚:如維克多·平丘克,烏克蘭第二大富豪,迎娶了烏克蘭總統庫奇馬的女兒;波羅申科,其父親是蘇聯時期的工程師,後成為烏克蘭工業投資公司總經理。

來自於國企官僚:如庫奇馬,曾任蘇聯南方機械廠總經理;尤先科,曾任烏克蘭農業銀行副董事長;亞歷山大·沃爾科夫,曾任蘇聯時期水果生產基地主任。

整個烏克蘭前100名大資本家的財富約為1300億美元,約佔整個烏克蘭國民生產總值的83%,這一比例高得驚人。

這些大資本家由於均是從蘇聯時期的各行各業的官僚轉業而來,對蘇聯修正主義式的官僚權力運作和公有製企業的上下其手極為熟悉。因此,我們可以說,烏克蘭壟斷資本家的產生本身就帶著原罪:

所有權的取得:烏克蘭的大資本家通常需要依憑其在官僚集團內部的地位和關係,逐漸吞併國有資本的財產,或者直接取得國有企業的領導權,或者取得國有企業的資產的所有權,並在官僚權力的支撐下較為輕易且迅速的獲得國有銀行的融資,這是其他烏克蘭小資本所不能及的。例如在2004年,大資本家平丘克與阿赫梅多夫聯合以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克里沃羅什鋼鐵廠,在烏克蘭引起巨大爭議。2005年,平丘克的岳父、時任烏克蘭總統的庫奇馬下台,新上台的總統尤先科重新拍賣該鋼鐵廠,結果得價48億美元[6]。此間差價可見一斑。

官倒:在烏克蘭獨立早期,烏克蘭境內的商品價格與西方的價格存在驚人的價格差異。烏克蘭寡頭就曾將俄羅斯供應的廉價石油以極低價格倒賣到歐盟市場,從中獲取驚人的回報。

稅收優惠:在壟斷資本家及其政權代理人的聯合操作下,壟斷資本可以合法避稅。如季莫申科領導的「烏克蘭統一能源公司」在1996年時以數十億美元的營業額,摘得「石油女皇」的稱號,然而該企業繳納的稅款不足6000美元[7]。2000年,烏克蘭大壟斷資本家庫奇馬擔任總統期間,簽署法令不再徵繳90年代的各項偷漏稅,大量寡頭的資本原始積累得以洗白。同時,大量烏克蘭企業將註冊地在開曼群島、塞浦路斯、阿聯酋等地[8],以各種合法的非法的方式避繳稅款。這也是烏克蘭財政危機的一個原因。

以公謀私:2011年,剛上台的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將外界估值約為30億美元往上的國有企業烏克蘭電信公司,以13.3億美元的價格賣給支持他上位的大財閥阿赫梅多夫。該公司是烏克蘭唯一的3G牌照擁有企業。而亞努科維奇自己則積極培植家族勢力。其在位期間,其子亞歷山大·亞努科維奇的個人財富迅速攀升,一躍成為烏克蘭的大寡頭之一,輕鬆拿到諸多政府項目,引起其他寡頭的強烈不滿。最終招致眾多寡頭的拋棄[9]。  

正是由於烏克蘭壟斷資本家在發財致富的路上帶著骯髒的原罪,他們更加懼怕被政治打擊。因此,大量資本家都擁有多重國籍,他們有的甚至不居住在烏克蘭,而長期居住於國外,遙控烏克蘭經濟。同時,為了避免自己被競爭對手打擊,並求得在烏克蘭更多的發展機會,每一個資本家都極力參與政治,或親自下場擔任政府官僚,或尋找懂事的政治代理人。這在眾多壟斷資本主義國家中是一大奇觀,但在眾多從社會主義復闢而來的資本主義社會裡,卻有驚人的一致性。

4. 壟斷資本主義的對外態度

烏克蘭的資本對外依存度是較高的,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普利瓦特集團」,該集團以烏克蘭最大的私人銀行「普利瓦特銀行」為中心,控制著烏克蘭幾乎所有的鐵合金企業,並收購澳大利亞的鋼鐵行業企業,控制了全球30%的鐵合金市場;又如波羅申科旗下的「如勝公司」生產糖果類消費品,行銷整個歐洲。然而,烏克蘭在對外問題上始終夾雜在歐盟與俄羅斯之間,難以掙脫。

對於歐盟來說,烏克蘭的基本態度是希望加入歐盟。因為:

(1)歐洲市場和亞太市場是烏克蘭的主要商品市場。加入歐盟,可以降低關稅,使烏克蘭的商品大量行銷歐洲,獲取豐厚的利潤;

(2)歐盟是烏克蘭最重要的資本輸出地,加入歐盟可以使烏克蘭大資本獲得歐盟資本的注資幫助,且烏克蘭資本可以深度參與到歐盟的金融市場中;

(3)歐盟可以提供烏克蘭重工業發展需要的技術支持;

(4)歐盟可以為烏克蘭壟斷資本家提供資產合法化的途徑,為其資產安全提供保障,烏克蘭大的資本家可以藉此洗白自身,無憂後患。

烏克蘭在獨立後與歐盟市場交往頻繁,然而歐盟一直對烏克蘭的重工業加工產品、農產品實施「配額制度」。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歐盟的貿易保護主義也逐漸興起,保障歐盟本身的低端製造業的發展水平、維持歐盟就業人數成為歐盟自身的迫切需要,這同烏克蘭的經濟利益產生背離。因此,烏克蘭的統治階級們急需推動與歐盟的自貿區談判,力主加入歐盟。

對於俄羅斯,由於處於相對矛盾的經濟利益下,烏克蘭的態度則有所搖擺:

(1)烏克蘭重工業基地皆存在於東烏地區,與俄羅斯接壤,經濟上與俄羅斯聯繫緊密,尤其是能源供應問題上較為依賴俄羅斯;在烏克蘭獨立早期,俄烏之間的貿易額一度達到70%;然而自2013-2014年烏克蘭危機發生前後,俄烏之間的貿易額已經下降到25%左右;烏克蘭雖然在能源供應上對俄羅斯較為倚重,但長期以來烏克蘭與俄羅斯矛盾尖銳,烏克蘭工業資本家們不斷尋找新的能源供應來源,從歐盟、捷克乃至意大利、土庫曼斯坦等地區相繼進口大量能源,逐漸尋找擺脫對俄依賴的局面,雖說這一目標還任重道遠;

(2)烏克蘭與俄羅斯同為蘇聯遺產主要繼承人,雙方在重工業發展上具有同質性,因此雙方在重工業的市場上處於競爭關係;烏克蘭的大壟斷資本家為了控制對本國市場的壟斷地位,不斷對抗俄羅斯資本的進入。

在這樣的背景下,烏克蘭的壟斷資本家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那就是:加入歐盟。可見,任何政治行為的背後都是經濟利益驅使的必然。只不過在對待歐盟與俄羅斯的方法上,不同資本集團的態度有所不同:

東部頓涅茨克幫等:頓涅茨克幫是烏克蘭重工業的基地,與俄羅斯經濟聯繫密切,因此在支持加入歐盟的背景下希望與俄羅斯保持正常關係,可以稱為「溫和西化」的代表。其代表人物:前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就是出自該地。此人以平衡俄歐關係的外交方針著稱,得到普京的認可。然而在俄羅斯的壓力下,亞努科維奇暫停了與歐盟簽訂「聯繫國協定」,而「聯繫國協定」幾乎賦予了烏克蘭有實無名的歐盟成員國地位,這違背了烏克蘭大部分壟斷資本家要求加入歐盟的利益,加之亞努科維奇的其他不正當資本競爭手段,在2014年烏克蘭危機中被烏克蘭寡頭們集體拋棄也不足為奇。

中西部資本家:以中部基輔的金融業、傳媒業、消費品生產業和西部的農業為主體的壟斷資本家,則沒有這麼多顧忌。他們與俄羅斯在經濟上並無聯繫,同俄羅斯全無利益關切;相反,與歐盟市場則關係深刻。因此支持激進的全面西化政策。烏克蘭前總理亞採紐克、兩位前總統尤先科、波羅申科即是其中代表。

因此,歐盟與烏克蘭的合作、與俄羅斯的偏離是長期發展的結果。1994年,烏克蘭與歐盟簽署《夥伴關係與合作協定》,在政治、貿易、投資、文化等領域奠定雙方合作的基礎。2003年,烏克蘭獲得「歐洲鄰國政策」的地位,歐盟在在貿易關係中提供優惠,烏克蘭獲得進入歐盟的內部市場的機會;2005年,烏克蘭與歐盟簽署了《歐盟-烏克蘭行動計劃》,其內容涵蓋了能源、交通、環境、簽證等問題,雙方合作加深;2007年,歐盟與烏克蘭簽署《簡化簽證和重新接納條約》;2009年,歐盟推出"東方夥伴關係"計劃,針對烏克蘭、白俄羅斯、格魯吉亞、摩爾多瓦、亞美尼亞、阿塞拜疆6個前蘇聯國家展開合作計劃,其中以烏克蘭為核心;2008-2009年經濟危機之後,歐盟在「東方夥伴關係計劃」的基礎上推出著名的「聯繫國協定」,該協定將使歐盟和烏克蘭之間的政治經濟合作空前加深,如:免關稅進入歐盟市場、獲得財政援助和技術援助、創建與歐盟的自由貿易區、免簽證進入歐盟的待遇等等。該協定即將達到賦予烏克蘭歐盟成員國的地位。2013年,該協定正式簽訂。該協定的簽訂對俄羅斯來說是極其不利的消息。因此俄羅斯拿出其主導的「歐亞經濟聯盟」、降低天然氣出售價等條件,以蘿蔔加大棒的形式施壓烏克蘭亞努科維奇政府。隨即,亞努科維奇政府宣布暫停與歐盟的「聯繫國協定」。於是,2013-2014年,烏克蘭「廣場革命」事件發生,亞努科維奇政府倒台,隨後接連發生「克里米亞事件」、「東烏反政府武裝事件」、「頓涅茨克獨立」、「盧甘斯克獨立」等一系列事件。俄羅斯大資本支持的東烏克蘭勢力與親歐派壟斷資本家和歐美資本家支持的西烏克蘭勢力在烏克蘭開展「烏克蘭內戰」。2014年,大資本家波羅申科上台,繼續與歐盟簽訂《自由貿易和政治合作協議》,再啟加入歐盟的協議;2019年澤連斯基上台,繼續向歐美方靠攏,而俄烏矛盾也繼續升溫,直至本次戰爭爆發。

可以說,烏克蘭國內的壟斷資本的利益是明確的。然而,烏克蘭作為冷戰結束後獨立的國家,其國家綜合實力、壟斷資本家的競爭能力在全世界均稱不上強大。而烏克蘭卻恰恰處於極為敏感的地理位置上,正如「烏克蘭」這一詞彙本身的含義那樣:邊緣地帶。烏克蘭地處北約與俄羅斯之間的緩沖地帶:南鄰黑海,東為波蘭,西接俄羅斯,自古以來就是四戰之地。

因此,烏克蘭的命運並不掌握在烏克蘭自己的手裡,或者說,並不掌握在烏克蘭壟斷資本家的手裡,而掌握在三個龐然大物:歐盟、美國、俄羅斯的鬥爭制衡中。烏克蘭的無產者也以他們的形式開展對統治階級的反抗,但卻是稚嫩而不成熟反抗。

图片

烏克蘭首富、大資本家阿赫梅托夫

圖片

烏克蘭大資本家平丘克

烏克蘭在壟斷資本主義的統治下,產生寡頭政治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由於烏克蘭屬於從社會主義蘇聯復辟而來,大量在蘇聯時期擁有日益膨脹的資產階級法權和官僚特權的官僚通過貪污腐敗、以公謀私的形式,竊取蘇聯的國有財產等遺產據為己有,成就了烏克蘭私人壟斷資本主義的局面。

馬克思說:人的本質是社會關係的總和。一個人處於什麼樣的社會關係中,他就將被制約和塑造成什麼模樣。資本家也是如此。烏克蘭的壟斷資本家處於「得位不正」的社會歷史關係下,在資本原始積累時期即帶有「原罪」。因此,他們尋求政治暴力保護的需要是極其強烈的。這從來不是因為什麼「對政治有著天然的熱情」、「政治志向」等等騙人的鬼話所致,這是由其所處的社會歷史關係和政治經濟利益所決定的!烏克蘭的壟斷資本家們甚至對政治代理人都多有不放心,紛紛親自下場,大約有一半的寡頭都在政府機構擔任過職務,以最直接的形式實現資本和政權的結合。這在壟斷資本主義國家中也是少見的。

《孫臏兵法》雲:「法無定式,式無定式。因時利導,兆於變化。」這一句話用來形容壟斷資本家們是最合適不過的了。對於烏克蘭的資本家們而言,迎合誰擔任總統、總理均無所謂,只要能夠保障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失,他們可以任意在不同的政黨、政客之間來回搖擺。即便政局發生動盪,資本家們也可以迅速在新的代理人中找到自己利益的支撐點,這對他們來說是毫不費力的。乃至一些政局動蕩的示例本身就是資本家改換門庭,另行選擇別的政客的結果。例如亞努科維奇在2010年選舉時受到頓涅茨克州大資本家、烏克蘭首富阿赫梅托夫的大力支持,隨後亞努科維奇投桃報李,將烏克蘭僅一家擁有3G牌照的國有電信公司低價轉讓給阿赫梅托夫財團。然而幾年後,雙方越走越遠。私有製下每個資本家均各懷鬼胎,不足為奇。最終,阿赫梅托夫集團拋棄亞努科維奇政府,2014年烏克蘭危機爆發,亞努科維奇政府倒台。對於資本家們來說,兩邊下注是家常便飯,如多次提到的阿赫梅托夫,不僅給亞努科維奇所在的「地區黨」投注,也為親歐的「祖國黨」代表人物亞採紐克投注,而這兩黨卻是政治對立的。政客們作為壟斷資本家的政治代表,在明面的政壇上呼風喚雨,用各種手段對敵對資本家進行打擊,對己方資本家給以回報。方法包括但不限於:1.拉攏議員,以法案的形式瓜分利益。如烏克蘭前100名富豪中,大多數時期都有20人左右直接擔任議員,更不論其他傀儡政客;2.利用稅務、警察、司法系統,對敵對集團進行打擊。例如季莫申科就曾兩次入獄;3.利用政策手段,限制敵對資本家侵吞國有財產,或上下其手以低價讓己方侵吞國有財產,如波羅申科任總統期間,多次將國有財產拍賣而自得。

在1994年-2004年庫奇馬任總統期間,烏克蘭的壟斷資本財團正處於成長期,期間的鬥爭也較為野蠻。九十年代末發生「拉扎連科」事件。拉扎連科,1995年被庫奇馬任命為能源部部長,第二年升任烏克蘭總理,第三年就因政治經濟鬥爭失敗被免職。第四年,扎拉連科在民間組織領導反對總統庫奇馬的運動,接連遭到庫奇馬的打擊。1999年扎拉連科逃往美國,結果在美國受到審判。據稱扎拉連科與季莫申科家族的「烏克蘭統一能源公司」具有幕後交易。而在扎拉連科被免職後,季莫申科直接出任烏克蘭副總理,填補其家族在政壇勢力上的空缺,季莫申科家族在政壇依舊炙手可熱。2000年,貢加澤事件爆發。貢加澤是烏克蘭一位記者,對政壇腐敗多有揭露批評。2000年時貢加澤神秘死亡,死狀慘烈。烏克蘭反對黨領袖莫羅茲記者會上直接公開聲稱是總統庫奇馬所為,並提供某高官所予的錄音帶,海內震驚。2002年各地反庫奇馬運動此起彼伏,美國國務院甚至派莫羅茲直接帶話與總統庫奇馬,要求其「懂事」,下台。結果庫奇馬在各方反對中不斷離間,竟然挑起各個反對派之間的矛盾鬥爭,自己則穩坐天平。直至2004年橙色革命後下台。庫奇馬在位期間還招婿平丘克,而平丘克現為烏克蘭第二大富豪。

在2004年橙色革命前的總統大選時,候選人尤先科忽然「化學中毒」,被緊急治療。尤先科後來在採訪時公開聲稱是當時的庫奇馬政府所為,且說出了自忖中毒的時間和地點:在與烏克蘭國家安全局局長斯梅什科及其助手一起吃飯時中毒。拱下庫奇馬後,尤先科在親歐財團的支持下於2005年上位。上位伊始,就展開對政敵的打擊。尤先科先後調查清算了庫奇馬和亞努科維奇的金主、大資本家阿赫梅托夫;庫奇馬的女婿、大資本家平丘克。最終,阿赫梅托夫的鋼鐵集團被沒收,二人皆面臨被逮捕的命運。樹倒猢猻散,阿赫梅托夫潛逃摩洛哥,直到亞努科維奇2006年出任總理方才回到烏克蘭。平丘克遠走倫敦,遙控國內。此後,大資本家們皆學會「兩邊下注」的政治精髓。如今,阿赫梅托夫和平丘克分別為烏克蘭第一和第二大資本家。

橙色革命前後,庫奇馬政府領導議會出台法案,禁止議員參與商業活動。寡頭們紛紛轉向招納政治代理人一途。這既可以讓寡頭們減少在媒體前出鏡的頻率,通過代理人政治和幕後交易,以低調的姿態控制烏克蘭經濟;也有利於樹立政黨的「無利益關涉」的正面形象,便於鎮壓無產階級的反抗,熄滅階級鬥爭的火焰。這可以稱為壟斷資本家的較高級統治形態。

政壇明星季莫申科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粉墨登場。1999年季莫申科出任副總理時,使用公開招標拍賣烏克蘭石油開採項目,結果國外資本中標。一舉侵犯了壟斷寡頭的利益。2001年,季莫申科被逮捕,入獄42天。獄中痛定思痛的季莫申科在政治上逐漸成熟,開始與庫奇馬對立。2004-2005年橙色革命時,季莫申科與尤先科聯盟,共同上位,季莫申科任總理。結果季莫申科與尤先科不和,雙方越走越遠。僅7個月後,總統尤先科便解散了季莫申科的總理團隊,亞努科維奇趁機上位,擔任總理,一年後也被搞下台。季莫申科於2007年又雙叒叕擔任總理。2010年大選後,尤先科下台,亞努科維奇擔任烏克蘭總統。2011年便將老對手季莫申科再次送進監獄,判刑7年,理由是在俄烏天然氣交易時濫用職權。2014年亞努科維奇被顏色革命拱下台。亞努科維奇下台的當天,烏克蘭議會通過投票,將還有4年刑期的季莫申科釋放。嗣後最高法院判季莫申科無罪,再次漂白。2018年季莫申科甚至再次競選總統,其支持率乃至超過了現任總統波羅申科,哪知道被半路殺出的澤連斯基擊敗,不然卻有機會圓其總統大夢。

季莫申科之所以在政壇呼風喚雨,成為政壇不倒翁,其根本原因在於:1. 季莫申科本人作為季莫申科家族在政治上的代言人,其背後有一系列的壟斷財團的支持,她本人也為其背後的財團提供政治保護;2.對於壟斷資本集團集體,季莫申科十分聰明,懂得平衡各個財團的利益。比如用「透明私有化」的方法將國有資產出賣給各個壟斷資本家。季莫申科是力主私有化的一大政客,這捍衛了壟斷資本家瓜分烏克蘭的根本利益;3.力主加入歐盟,政治態度親歐,積極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合作,符合壟斷資本家的需要;4.善於表演,個人魅力極強。善於利用民粹主義的方法騙取無產階級的支持,是能力過硬的政治明星。與之相比,亞努科維奇的倒台也是政治與經濟利益的必然。亞努科維奇背後沒有直接的壟斷家族支撐,依賴其他資本財團。不甘為傀儡的亞努科維奇在任期間腐敗不斷,其個人家族的勢力飛快崛起,招致其他財團不滿。2014年亞努科維奇被拋棄,歸根到底都是財團利益使然。

波羅申科於2014年顏色革命後上位,擔任新一屆烏克蘭總統。其在位期間,壟斷資本的鬥爭也不遑多讓。2017年,波羅申科與烏克蘭大資本家科洛莫伊斯基鬥爭激烈,指控其危害國家經濟安全,並將科洛莫伊斯基名下的私人銀行收歸國有。科洛莫伊斯基潛逃海外。2018年,受科洛莫伊斯基支持的喜劇演員澤連斯基異軍突起,殺了個波羅申科意想不到。2019年,澤連斯基擔任總統。嗣後,基輔法院裁定該銀行的國有化是非法的。科洛莫伊斯基終於返回烏克蘭。2022年年初,法院質控波羅申科參與經濟犯罪。1月份,此人剛交了保釋金。如今發生俄烏衝突,各資本家出逃烏克蘭,此事暫無消息。

總的來說,烏克蘭的寡頭政治是烏克蘭大壟斷資本家爭奪烏克蘭國內市場、爭奪前蘇聯的國有資產遺產、鎮壓無產階級運動的產物,是壟斷資本家們進行壟斷競爭的結果。列寧在《帝國主義論》中批評考茨基式的「壟斷排除競爭」的論調,就是要說明,壟斷資本之間也會產生競爭,並不是簡單的市場競爭,而且是全方位的、高級的、複雜的鬥爭。其鬥爭範圍早已涵蓋政治、輿論等一切社會領域。在烏克蘭,其根本目的有三:1.確保壟斷資本家們不會受到政治打擊,借政治代理人的形式掌握國家暴力,進行自我保護;2.確保壟斷資本家們對國內市場的壟斷,對國有資產的瓜分;3.確保資本主義的統治秩序,鎮壓和熄滅無產階級的階級鬥爭運動,這將以「民粹主義」的方法得到實現。


註腳:

[1] 列寧:《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頁。

[2] 沈莉華:《俄羅斯與烏克蘭關係走勢分析》,載於《俄羅斯學刊》2014年第3期,第37頁。

[3] 參見李秀蛟:《淺析烏克蘭寡頭現象》,載於《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2015年第2期。

[4] 參見畢洪業:《烏克蘭寡頭政治體制:形成、特徵及影響》,載於《俄羅斯學刊》2021年第5期。

[5] 同上。

[6] 張弘:《寡頭與烏克蘭危機》,載於《世界知識》2014年第8期,第34-35頁。

[7] See Ukraine: Oligarchs determine economic fate, Ox Research Daily Brief Service, May 9, 2000; Ukraine: Kyiv toys with capital amnesty, OxResearch Daily Brief Service, July 17, 2000; Ukraine: Organized crime activity stabilizes, OxResearch Daily Brief Service, Apr 28, 2000。同上,第29頁。

[8] 烏克蘭近90%的投資流向塞浦路斯(Украина направила на Кипр почти 90% инвестиций),訪問於2022年2月24日。

[9] 張弘:《寡頭與烏克蘭危機》,載於《世界知識》2014年第8期,第35頁。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