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8(六)19:00~22:00
地點:自由廣場牌樓下
楊祖珺x蘇偉碩x陳界仁
我們試著拋棄網軍、政客和名嘴所慣用的,那些破壞社會信任的心態和妨害社會對話的語言,邀請重要的藝術和文化工作者,用他們的創意來重新認識何謂生命、自由、正義與尊嚴。
我們希望大眾能一起參與這個探索行動,走出冷漠、厭世與無奈,撿起政治責任,證明理想主義不死,共同創造一個不同的「時刻」。
Read more思想的、戰鬥的、另類的,推動社會理論與實踐的辯證發展,解釋世界,改變世界。
8/28(六)19:00~22:00
地點:自由廣場牌樓下
楊祖珺x蘇偉碩x陳界仁
我們試著拋棄網軍、政客和名嘴所慣用的,那些破壞社會信任的心態和妨害社會對話的語言,邀請重要的藝術和文化工作者,用他們的創意來重新認識何謂生命、自由、正義與尊嚴。
我們希望大眾能一起參與這個探索行動,走出冷漠、厭世與無奈,撿起政治責任,證明理想主義不死,共同創造一個不同的「時刻」。
Read more(本文為作者8月26日大眾葬文化行動祭記者會發言,作者吳永毅任教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大眾葬‧文化行動祭】召集人)
在被官方刻意隱瞞的霍亂疫情黑數下,托馬斯 · 曼的同志情慾產生了文學史上最重要的同志小說《威尼斯之死》;在法國對殖民地鎮壓和二次大戰納粹佔領法國的雙重陰影下,卡謬書寫了《瘟疫》。這都是疫情劫難帶來藝術力量的證明。
我們在九十年後再度舉辦「大眾葬」,除了悼念和追思因疫而亡的近1500人外,更是要效法當年的台灣文化協會和台灣工友總聯盟的想像力,讓往生者生產力量,讓無力者說話。
Read more(本文轉載自高雄民間防疫聯盟,影片為行動發起人吳永毅攝影)
大眾葬文化行動小組23日於自由廣場舉行記者會,紀念蔣渭水逝世90週年,並以行為藝術表演,表達對於疫情下的死亡和疫苗問題的省思。
民團也宣布,自8月28日下午2時起至9月5日,將有9天的文化行動祭活動,廣場上將搭起6米高的大帳,屆時白天有悼念新冠疫情的藝術展演外,每天晚上會有公投議題與傾聽死亡的座談活動。
Read more台灣可說是一個國不國、家不家的地方,通常大家最不熟悉的就是離自己距離最近的人。黃春香家的鄰居,甚至社會大眾就是這樣。就算黃春香及關注組怎麼說,黃春香不要政府半毛錢,黃春香不反對鐵路地下化,只要求能夠保留原梯。政府、網軍甚至造謠者,仍是會不斷汙衊黃春香貪財、說黃春香反對鐵路地下化,集合整個國家與輿論之力,對付一個小到不行的小市民。這就是台灣。
Read more悼念新冠疫情文化行動,要去汙名求真相。
追思亡者邀請民眾致意,不忘錯誤政策輕送生命。
本土新冠(covid-19)疫情自5月中爆發以來,累計已有821人染疫死亡。文化界人士與社會團體今(17)發起大眾葬文化行動祭,將自 8月28日下午14時起至9月5日,於 自由廣場 公開追思悼念新冠受難者。
covid-19網路墓誌銘 https://covid-19taiwan.info/
Read more時間:8月21日(六)19:00-22:00
加入 Zoom 會議
https://us02web.zoom.us/j/81885101123?pwd=ZjV6QzM3U1BHSUpyV0ZzYjFjS1RoZz09&fbclid=IwAR3Qh6kdFncBhnChoeybU9NO3iWryV7GwTBmyd8x2CmJidTYmeH6XTMmqXA
會議 ID:818 8510 1123
密碼:331954
Youtube直播:https://youtu.be/uoql-ulZVUw
(本文轉載自關鍵評論,感謝作者鍾喬老師授權提供)
「革命者選擇自己的死亡,是為了理想;卻為他劇本裡的主角,選擇了悲劇性的死亡。」
上述是《戲中壁X》這齣戲的核心命題;然則,這命題在戲劇中或現實裡,終究都只能是時間的長河裡,深入的探索,而不是命題的解答。
《戲中壁X》便是以此構想而誕生,而且加入一個核心的人物X。X是誰?他是寫這劇本的當代劇作家,和戲中的革命劇作家與戲劇人物,隔著一個平行或偶而交錯的時空,發生著類似榮格(Carl Gustav Jung)所言的「共時性」對話。
Read more【編按】2021年7月13日,著名文學理論家、後殖民理論代表學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講座教授佳亞特里.C.斯皮瓦克(Gayatri Chakravorty Spivak)受邀參加第八屆南南論壇(South-South Forum on Sustainability),作了題為「何為心懷希望?」(What it is to hope?)的講座,本文由講座錄音整理譯出,經南南論壇發起人、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教授劉健芝修訂,有刪節。整理原文刊登於澎派思想市場,感謝授權轉載。
整理|Aseem
Read more【編按】東京奧運無顧新冠疫情召開了,大部分的觀眾投入這四年一度的盛世,除了日常多了一項日常消遣,有的受到當中的國族主義激情所召喚,又或者被運動員展露出的運動精神所感動。日本政府在2013年申奧開始,更將本屆奧運定義為「恢復和重建」的奧運會,努力創造出積極的敘事,試圖打造出日本能從2011年地震、海嘯和核洩漏三重災難中恢復的意象。然而,今年特別因為疫情爆發,且少了來觀光的觀眾,看似風光的奧運對當地的衝擊也更為顯露。奧運場館對於無家者與住戶的迫遷、因應國際運動員的到來提高新冠疫情的風險、國際奧委會主席托馬斯.巴赫(Thomas Bach)本人對於隔離政策的漠視與將運動員置於民眾健康安全之上的言論等等,都讓不少日本與東京居民反問:「他們在想什麼,現在舉辦這個活動?」反對奧運的抗議聲音,甚至在開幕之時,被NHK的轉播所消音。作者切爾西.辛蒂.席德(Chelsea Szendi Schieder)是日本東京青山學院大學經濟系教授,著有《男女同校革命:日本新左派中的女學生》。本文轉載自澎湃思想微信,原文刊於The Nation。
Read more主持:李逸倫
與談:聖龍、蔡勝弘、牛煦庭
回應:林建廷、陳光興
Zoom 會議:
https://us02web.zoom.us/j/88937713749?pwd=Wi80QitHNStzWkQ0dG50bnBUT1RlUT09&fbclid=IwAR1WGKgTQXHvXcBl0hEcqmSOeG8PKymephYZvJP3B-5bT08kBcLvVn1q9kM#success
會議 ID:889 3771 3749
密碼:736295
Youtube同步直播
https://youtu.be/05XtYG_I-n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