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總批判與台灣治理失靈狀況中思想界行動連線│文化行動與說真話的勇氣

時間:8月21日(六)19:00-22:00
加入 Zoom 會議
https://us02web.zoom.us/j/81885101123?pwd=ZjV6QzM3U1BHSUpyV0ZzYjFjS1RoZz09&fbclid=IwAR3Qh6kdFncBhnChoeybU9NO3iWryV7GwTBmyd8x2CmJidTYmeH6XTMmqXA
會議 ID:818 8510 1123
密碼:331954
Youtube直播:https://youtu.be/uoql-ulZVUw

主持人:

吳永毅
南藝大音像所助理教授。香港理工大學 應用社會科學博士、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環境與建築設計學院碩士。台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 研究員、全國關廠工人連線 新聞聯絡人。

與談人:

謝英俊
建築師,1977年臺灣淡江大學建築學系畢。曾經營多年施工隊,之後重回建築設計行列。

1999年臺灣發生921大地震,謝英俊帶領同仁協助日月潭周邊地區少數民族部落,以環保材料與簡單工具自力造屋,在極低的經費限制下完成重建。2004年起,進入中國大陸農村,先後於河北、河南、安徽推動農村生態建築協力造屋。08年512地震後,協助四川偏遠山區農房重建。09年協助臺灣八八水災原住民部落興建中繼屋與永久安置房1000戶。2010年完成西藏牧民定居房,近期則於河南進行新型農村建設工作。2015年完成88水災重建的最後一個部落-臺灣來吉部落遷村入住。
謝英俊建築師及其團隊認為,建築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問題,還必需考慮經濟、社會文化、與環境等因素。廣大農村地區是70%人類居住生存的居所,為因應千家萬戶,謝英俊致力於研發能就地取材、降低成本、採用適用技術的開放式構造體系,使農民能參與符合綠色環保、節能減碳的農房興建,保障了弱勢族群生存權與工作權,並讓建築得以反映不同地區、族群文化的多樣性。同時,還探索各地建築原型。

在中國,農民或窮人處境都跟其他第三世界相同,中國農民勞碌一生,為的就是一件事──幫兒子蓋房娶媳婦。中國農村什麼都缺,就是不缺勞動力,如果一個村裡幾年內準備建房的有20戶,那麼這20戶人就可以組成一個建房合作社,利用農閒互助建房,只要有勞動意願,任何人都蓋得起房子。在台灣,尤其是城市,一般民眾的自主性無奈地被極度壓縮,分配不均而衍生出了許多社會問題,如何在這樣現實的條件底下釐清城市的公共性與居住者自主性,並一起找回人民應該擁有建築實踐的參與權是首要課題。

陳界仁
1960年生於臺灣臺北,現居住、工作和創作於臺北。

陳界仁的作品主題在探討全球化、資本、勞工及移民等議題對現今社會的我們所帶來的影響。他的重要作品包括《凌遲考: 一張歷史照片的迴音》(2002)、《加工廠》(2003)、《路徑圖》(2006)、《軍法局》 (2008)、《帝國邊界 I》(2008-2009)、《帝國邊界 II》(2010)、《幸福大廈》(2012)、《殘響世界》(2014) 。

近期重要展出包括:英國泰特現代藝術館Tate Film「Chen Chieh-Jen: Masterclass」(2020);新加坡國家美術館(2019)、韓國果川國立現代美術館(2019)及日本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2018)巡迴展「Awakenings: Art in Society in Asia 1960s-1990s」;臺灣臺北當代藝術館「穿越─正義科技@潛殖」(2018);韓國釜山現代美術館「People Walking the Future」(2018);俄羅斯莫斯科凱薩琳文化基金會「The Human Condition」(2017);巴西聖保羅Serviço Social do Comércio「Uprising」(2017);臺灣臺北市立美術館「在帝國的邊界上:陳界仁1996 – 2010」(2010);美國洛杉磯REDCAT藝術中心「帝國邊界 II — 西方公司:陳界仁個展」(2010);西班牙馬德里蘇菲雅皇后國家美術館「軍法局 - 陳界仁個展」(2008);美國紐約亞洲協會美術館「凝結:五件陳界仁的錄影作品」(2007);法國巴黎國立網球場現代美術館「ASIA TICA II」(2001);義大利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2009, 2005 & 1999);法國第五屆里昂雙年展「Sharing Exoticisms」(2000)等。陳界仁於2009年獲頒國家文藝獎。

蘇偉碩
2012年因反美國萊牛進口,成為民進黨的戰友,2020年是反對民進黨進口美國萊豬的主要戰將,立場從未改變,也是疫苗正義運動發起人之一。

臺灣醫師、社運人士,嘉義縣人,曾任高雄榮民總醫院臺南分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投入政治與社會改造工作超過30年的中年大叔,有精神專科醫師的證照,偶而寫點散文詩,生平最氣仗勢欺人的惡霸,堅信人民團結力量大!

李銘盛
1977 國立海洋大學航海學系畢業。李銘盛是台灣當代藝術家中少數以表演為媒介的創作者。

在1980年代解嚴前後,他以極具達達主義的行為挑戰美術館的傳統體制,他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前大便抗議美術已死,此舉震撼當時社會,此後他不斷以一人身體的行動藝術,在台北街頭、全國各地實踐他的理念,挑戰公權力,也讓行為藝術引介到台灣藝術的領域中。

回顧九○年代的他,我們看到過去狂飆街頭的龐克青年,沈澱為對生命與自然思索的智者,他的轉變,也反映了台灣前衛藝術的歷程與轉變。
喧囂過後,近年李銘盛內化積累30多年的創作經驗,回歸初心,從最親近、熟悉的成長環境著手,探討人們與土地的相關議題,透過攝影、繪畫、影像、雕塑、裝置、表演等方式呈現。來自美濃的他,也保有著鄉下自然樸實的特質,除了行動藝術之外,大半的裝置作品皆涉及了自然的主題。花草、樹木、河流,都是他一貫的主題,用以控訴人類壞自然,異化了自我心靈的漠視與無知。

在創作過程裡,人、環境與自然的命題,明顯放大步伐,深化了李銘盛作品內容,這是近來他的作品比較新鮮的面貌,讓生活自然與創作有了踏實的接觸。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