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p Burns | 美國如何迫使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及其潛在後果

本文探討了美國與俄羅斯之間的長期緊張關係,並指出美國對俄羅斯的敵對行為並未隨著蘇聯的解體而結束。在歷史上,西方曾多次透過烏克蘭入侵俄羅斯,導致幾千萬俄國人死亡。雖然美國曾承諾北約不會東擴,但這些承諾並未兌現,這進一步加劇了俄羅斯的安全憂慮。除此以外,作者亦批評美國對俄羅斯正當安全需求視而不見,並指責美國策劃烏克蘭政變,最終導致2022年俄烏戰爭。

Read more

劉世鼎│我們需要新的語言去描述俄烏戰爭

【編按】俄國對烏克蘭發動戰爭,引爆的不只是兩國之間的衝突,也激化了原本早已存在於歐亞之間、美國與敵對國家之間、不同政治立場群眾之間的對立。持不同立場者各自把自己的情緒投射到同情的一方,試圖召喚自己所認同的政治主體。歷史地看,超越民族主義的社會主義遺產的流失是俄烏悲劇的根源,烏克蘭「把蘇聯看作是痛苦、恐懼的創傷經驗」;俄羅斯把「蘇聯的解體」當作「創傷、不安及依戀懷舊的來源」。我們如何找到新的語言,去描述這場戰爭並總結當中的歷史?尤其當情緒對於群眾態度、國與國之間的行為起到重要作用時,我們又如何理解地緣政治下的歷史情感。本文嘗試從歷史與情緒政治的角度,分析俄烏政治主體的歷史構成,從中思考這場戰爭的根本與和平的可能。本文澳門大學傳播系劉世鼎教授近年關注情緒政治議題,包括〈和解的障礙:中國內地與香港情感結構的比較分析〉一文,透過《十年》與《戰狼》兩部電影,分析中港矛盾的情感。本文轉載自2022-03-06 Pourmarx保馬,感謝劉世鼎教授授權轉載。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