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來台演講系列專文】 諾貝爾獎頒給四方對話,很棒!但請等一切撥雲見日的一天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來台演講系列專文】
諾貝爾獎頒給四方對話,很棒!但請等一切撥雲見日的一天
The Nobel Prize for Quartet: Great!! But Let’s Wait For The Silver Lining
梅沙悟德荷穆達尼
翻譯:鄭亘良**

 

【編按】成功大學與浩然基金會邀請梅沙悟德荷穆達尼(Messaoud Romdhani)來台演講。他長期致力於突尼西亞的人權議題,曾擔任過「突尼西亞人權協會」(Ligue tunisienne des droits de l’homme, LTDH)的副主席,是2015年諾貝爾和平獎獲獎團體之一,同時他是「突尼西亞經濟與社會論壇」(Forum tunisien des droits économiques et sociaux, FTDES)的創辦人並為現任主席。他認為突尼西亞茉莉花革命與2013年的群眾抗議之所以未落入暴力對峙,有賴於公民社會活躍的力量,以及突尼西亞自獨立前以來建立的對話與妥協的政治文化。不過他也指出,突尼西亞即便受到諾貝爾獎肯定,仍有兩大嚴峻的挑戰:經濟問題,以及相應而來青年人加入極端組織的問題,二者息息相關。這是突尼西亞未來發展需要思考的問題。

 

突尼西亞1月14日革命廣場,圖片來源:劉姿君

 

突尼西亞的全國對話是由四個公民社會團體所演奏的四重奏,包括「突尼西亞總工會」、「突尼西亞人權協會」、「突尼西亞律師公會」、「突尼西亞工業及貿易與手工業聯合會」。諾貝爾委員會將和平獎頒給突尼西亞全國四方對話,理由是全國四方對話阻止了突尼西亞走向暴力衝突,重要性「可比擬諾貝爾本人遺願所希望成立的和平議會」。換言之,諾貝爾獎肯定四方集團在突尼西亞扮演的角色,因為它中介與調停各方政治勢力的衝突,施加壓力促使他們讓步妥協。

四方集團的確有助於保住突尼西亞剛萌芽的民主。全國對話的機制藉由設定「路線圖」(road map)的方式來緩和突尼西亞的政治僵局,在伊斯蘭復興黨(Ennahda)[1]的政權與其他世俗團體的反對力量之間鋪出一條建立新政府的道路,依此規劃新的民主選舉制度。

讓我稍稍回顧一下我們的經驗。2013年,在反對派中一向直言無諱的律師肖克里‧貝萊德(Chokri Belaid)與制憲議會(National Constituent Assembly)的議員穆罕默德‧布拉米(Mohamed Brahmi)遭到暗殺[2],該年夏天突尼西亞瀕臨無政府與暴力對峙的邊緣。此時有個重要的事件起了關鍵的作用:埃及的穆斯林兄弟會政治表現差勁,無能解決那些之所以引發革命的問題,使得上百萬的埃及人走上街頭,並讓軍隊得以趁機奪權造成動亂。這個事件粉碎了埃及人追求自由的希望並開啟了另一個獨裁的時代。這事件對突尼西亞的伊斯蘭政黨而言是個警惕。所有的突尼西亞人更是體認到,趁著現在仍為時未晚的時候,突尼西亞人必須要攜手合作,甚至做出痛苦的讓步,因為這是成功達成民主的唯一條件。互相讓步是使不同政治勢力能夠和平共生的根本。

其實綜觀突尼西亞的歷史,展開對話本來就是突尼西亞政治文化的一部分。二十世紀中期,突尼西亞就是靠抵抗與對話贏得了獨立。非暴力的公民抵抗是突尼西亞的文化。突尼西亞獨立前四年,成千上萬的突尼西亞人走上街頭和平示威,譴責工會領袖哈吉德(Farhat Hached)遭到暗殺,並要求獨立。對比當時「紅色之手」(la main rouge)[3]的野蠻暴行,突尼西亞的和平示威受到主流法文媒體的稱許,認為是凸顯了「突尼西亞的公民精神」。六十多年後,當貝萊德與布拉米兩位反對派指標性的領袖遭到暗殺後,和平抗議的場景再度重現。

班‧阿里(Ben Ali)在位的那段黑暗時期,雖然突尼西亞缺乏有力量的政黨,但是公民社會從未失去活力,一直為了未來的談判保持開放與做好準備。在長達四週的群眾起義期間,公民社會將群眾的憤怒引導至追求民主、性別平等、自由與社會正義。沒有了公民社會,突尼西亞就會走向無政府與暴力對峙。

確實在班‧阿里政權的打壓下,突尼西亞缺乏政治參與空間,政黨活動非常受限,但是公民社會一直以來都努力將政治拉回正軌。

最重要的例子是2011年1月14日[4],革命前形成的參眾兩院解散,立法機關呈現空缺狀態。此時公民社會擔負起重責大任,設立了突尼西亞革命之後的過渡性政府「以實現革命、政治改革、民主轉型為目標的最高機關」(The Higher Authority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Objectives of the Revolution, Political Reforms and Democratic Transition)。這個機關再次協助開啟突尼西亞的政治對話。公民團體(工會、律師協會、地方仲裁、人權倡議者)共同與政黨確立了法律制度以確保政權順利轉移,並且催生了選舉事務高等委員會,負責辦理突尼西亞首次自由的、公開透明的選舉工作。

其實政黨同樣貢獻良多。幾十年來的政治打壓使得政黨比較有凝聚力、也願意妥協。這也是為什麼儘管突尼西亞政治如此分歧與衝突,政黨的領導人仍始終保持願意妥協和解的態度。

伊斯蘭復興黨深知鄰國阿爾及利亞長達十年內戰的問題,以及埃及的軍事政變結束了穆斯林兄弟會的政權並將其領導人關進監獄,所以他們決定妥善應對。伊斯蘭教法團(Ansar Sharia)是極端主義的團體,被控暗殺貝萊德與布拉米,伊斯蘭復興黨與伊斯蘭教法團達成合作默契,放棄在憲法內置入伊斯蘭教法,並且在公民社會與反對力量持續加壓下,最後決定下台。

同樣地,集結在民族拯救陣線(National Salvage Front)之下的反對力量與公民社會運動份子也未曾提出任何禁止伊斯蘭政黨的主張。成千上萬的民眾在巴杜廣場(Bardo square)上靜坐抗議數週,要求政府辭職下台、草擬現代憲法,以及成立看守政府以確保下次的選舉。四方對話的路線圖即反應了所有的要求並協助安撫街頭的群眾。

不過突尼西亞的經驗並非事事完美、毫無問題。突尼西亞面對了兩大可能瓦解這些民主經驗的挑戰:低迷的經濟狀況(高失業率、經濟復甦緩慢、旅遊業破壞殆盡、貪汙腐敗猖獗……),以及大規模的安全威脅。

突尼西亞所在的區域中已有上千名沮喪的青年加入了極端組織,同時與突尼西亞接壤的利比亞爆發激烈的內戰,突尼西亞被暴力與動亂圍繞,不可能永遠是片「安定的淨土」。

簡言之,幾個歷史的因素促成了突尼西亞今日的成功,並可以總結為一個原因:對話與妥協的文化。然而,突尼西亞脆弱的民主仍有待解決社會與經濟發展的問題,以及遠離恐怖主義。

諾貝爾獎肯定了突尼西亞對話與妥協這個「突出的文化」,並鼓勵突尼西亞人與這區域的其他人皆能形成對話與和平的和解。突尼西亞人對獲獎感到驕傲,但是他們卻未因此感到開心,因為他們深知前方仍是一條艱難的道路。

雖然他們很感激獲獎,但對於那些2011年來只是口頭上道賀稱讚其重要成就的朋友們,他們也很想說(引用哈桑‧伊比希(Hussein Ibish)[5]的話):「感謝你們的打氣,但是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你們能夠提供系統性的協助來推動我們的經濟發展與反恐措施,而且順帶一提,這兩者是密切相關的。」

所以我無須多言關鍵所在了……。

 

本文為作者代表突尼西亞尊重自由與人權委員會(The Committee for the Respect of Liberties and Human Rights in Tunisia)撰寫的文章。

 

注釋:

Alternativ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15/11/05, http://www.alterinter.org/spip.php?article4402.

**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博士、《新國際》編輯、兼職中英翻譯。

[1] 譯註:受穆斯林兄弟會影響而成立,於突尼西亞革命後合法化並上台執政。

[2] 譯註:貝萊德與布拉米皆是反對派領袖,大力批評伊斯蘭復興黨,譴責伊斯蘭復興黨鼓吹政治暴力並欲建立獨裁政權。

[3] 譯註:「紅色之手」是1950年代由法國對外情報和反間諜局(Service de Documentation Extérieure et de Contre-Espionnage, SDECE)所操作的恐怖組織,旨在阿爾及利亞獨立戰爭時殲滅支持阿爾及利亞獨立的力量與阿爾及利亞民族解放陣線的成員。資訊參考來源:維基百科,https://en.wikipedia.org/wiki/La_Main_Rouge(上網日期:2017年11月21日)。

[4] 譯註:本‧阿里於當晚出走至沙烏地阿拉伯,結束23年的執政。

[5] 譯註:伊比希是美國華盛頓特區阿拉伯海灣國家研究所(Arab Gulf States Institute)的資深駐院學者。

 


活動宣傳:

 

諾貝爾和平獎國際論壇:突尼西亞全國四方對話

Nobel Peace Prize International Forum

Tunisian National Dialogue Quartet

突尼西亞青年:希望與挑戰

Tunisian Youth: Hope and Challenges

 

一、時間/地點:

2017年12月20日(三)18:30-21:00(18:00開放入場)

成功大學成杏校區成杏廳

二、辦理單位:

主辦單位:國立成功大學、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

協辦單位:財團法人浩然基金會、新國際社會理論與實踐研究中心

贊助企業:國立成功大學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推動總中心、柏御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媒體夥伴:獨立評論@天下

 三、主旨:

台灣致力於推動轉型正義與民間團體對話,和國際接軌的過程當中,第三世界提供了重要的參照。為了讓一向缺少國際眼光與危機意識的台灣有新的思考方向,並提供台灣的青年學子有機會與國際著名的活動家與學問家進行對話與學習,我們邀請2015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突尼西亞全國四方對話」團隊(Le quartet du dialogue national / Tunisian National Dialogue Quartet)來台講座。

「突尼西亞全國四方對話」團隊是由突尼西亞四個公民團體組成,包括「突尼西亞總工會」(Union générale tunisienne du travail)、「突尼西亞工業及貿易與手工業聯合會」(Union tunisienne de l’industrie, du commerce et de l’artisanat)、「突尼西亞人權協會」(Ligue tunisienne des droits de l’homme)、「突尼西亞律師公會」(Ordre national des avocats de Tunisie)。這些工會與專業團體代表了突尼西亞社會不同階層的聲音,他們長年在突尼西亞耕耘,累積不少政治嘗試。在2011年茉莉花革命後,突尼西亞因為政治暗殺與社會動盪瀕臨崩潰,這些團體組成了「突尼西亞全國四方對話」,致力於建立人民與政府溝通的橋梁,並以「多元民主」(pluralistic democracy)的精神,促進不同政治與宗教團體的對話。「突尼西亞全國四方對話」提出的替代性和平政治進程,在突尼西亞和平轉型過程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避免該國內戰爆發,陷入民粹政治對立。因此,為鼓勵不畏挑戰、為國家奠定基礎的突尼西亞人民,並替國際社會立下典範,2015年諾貝爾委員會決定將和平獎頒給「突尼西亞全國四方對話」,以肯定其貢獻。

台灣現今無論是在轉型正義的議程,或是當前公民運動與民主政治的課題,面臨了許多困境與瓶頸,「突尼西亞全國四方對話」的政治與社會轉型實踐,開啟了社會不同團體與政治之間多元對話、協商的空間,是一個正向、積極的案例。本活動邀請團隊代表梅沙悟德‧荷穆達尼(Messaoud Romdhani)來台進行講座與訪問,分享從亂局中突破的經驗,相信不僅有助於開拓台灣的國際視野,更對台灣長期以來處於各種分裂與對峙的社會情況,能夠提供台灣未來民主發展道路上值得借鏡的典範。

四、講者介紹:

梅沙悟德‧荷穆達尼(Messaoud Romdhani)長期致力於突尼西亞的人權議題,曾擔任過「突尼西亞人權協會」(Ligue tunisienne des droits de l’homme, LTDH)的副主席,是2015年諾貝爾和平獎獲獎團體之一,同時他是「突尼西亞經濟與社會論壇」(Forum tunisien des droits économiques et sociaux, FTDES)的創辦人並為現任主席,推動突尼西亞社會與經濟的轉型。此外,他是「地中海歐洲人權網絡」(Réseau euromed des droits de l’homme)的執行委員,「地中海歐洲人權網絡」集結超過80個來自南北地中海地區的人權組織。他也是「突尼西亞尊重自由與人權委員會」(Comité pour le respect des libertés et des droits de l’homme en Tunisie, CRLTDH)主席。在2011年突尼西亞革命之後,梅沙悟德‧荷穆達尼曾任革命後第一場民主選舉的籌備委員。

 

聯絡人:曾家琪0912716465/pig520ya@gmail.com

官方網頁:

https://www.accupass.com/go/nckunobel2017

Facebook活動網頁請搜尋:

諾貝爾和平獎國際論壇:突尼西亞全國四方對話

 

(現場備有口譯)

 

發佈日期:2017/12/06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