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你的防疫漏洞

【編按】因應新冠狀病毒肺炎的疫情,台灣政府採取即時的防疫措施,並特別限制中國籍人士來台,邏輯是因為中國(特別是湖北省)是疫區,必須限制或監控來自疫區的人士避免傳染擴大。然而,這樣的措施往往也容易混淆了地域與國籍身分,例如,有中國湖北旅遊或接觸史的台商或非中國籍旅客不會被限制入境台灣或僅需自主管理,但是相對地,陸生被要求暫緩來台或後續必須集中隔離管理(先不論陸生來台居住的差異與目前集中隔離管理等問題),當中也有少數陸生在第三地旅遊卻後續因疫情爆發後而沒有回過大陸,但因為該措施而被禁止回台滯留海外,後續可能還要集中隔離。這樣的錯置假定了國家身分別等同於地域旅遊與接觸史,而非完全科學地以實際旅遊接觸史作為基礎(但是病毒是不分國籍的),本文作者即指出了這當中差別待遇的問題,並認為這更容易造成防疫的漏洞與資源的浪費(例如沒有相關旅遊接觸史的陸生需要浪費資源隔離)。文末作者呼籲台灣當局:「不要根據國籍而差別對待」,而是「更精準的篩選和評估,把資源調配給真正有需要返台人士」。本文同步登於2020年2月2日風傳媒觀點投書。

Read more

王紹光:中國公共衛生的危機與轉機

【編按】武漢肺炎確診人數上升,成為全球防疫的重點,也再次喚醒與提醒2003年SARS的記憶與缺失。本文寫在2003年,將SARS危機放到中國更大的歷史與政治經濟背景下加以考察,指出中國改革開放後對經濟增長的迷信與對市場的迷信,導致在公共衛生領域同時出現政府失職和市場失靈,進而使得衛生防疫體系的癱瘓,地區間、城鄉間、社會階層間的衛生不平等,以及醫療體系效率的下降。這樣的制度性背景下,使得非典對經濟和社會帶來了難以估量的損失。本文轉載自2020年1月22日《察網》,原載於《比較》第七期。

Read more

今日中國的非洲:初步觀察(下)

當然,這些高曝光度的影視產品並不代表「中國的非洲」之全貌。以上的討論也不只是為了批評中國傳媒的非洲再現陷於東方主義的框架。相反的,這僅僅構成了一個考察的起點,要求我們思考中國對於非洲的知識與想像究竟來自哪裡,又如何受到主體意識的中介?中國的非洲故事又如何反映中非關係以及中國人腦子裡的非洲?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