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國】從保釣到滋根 ── 介紹「滋根」在大陸偏鄉的工作以及今日中國的樣貌

在美國的老保釣們從1980年代末投入中國大陸的扶貧、助學工作,迄今已有36個年頭。滋根基於「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宗旨,除了在中國貧困地區一百多個村寨支持女童上學之外,其工作已惠及三千多所學校,受益人數超過126萬人。於今,滋根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 UNESCO )在中國可持續發展教育(ESD) 項目的主要合作組織之一。

如此龐鉅而艱困的扶貧、助學、可持續發展倡議工作究竟是如何推動的?有多少曲折?有多少動人的篇章?有多少感人的故事?剛從大陸參與滋根工作的李乃平和邱燕在回返美國之前,途經台灣,我們特別邀請他們到平行空間與老朋友相聚,同時也介紹他們長期投入的滋根工作,以及他們眼中所見的今日中國城鄉面貌。

Read more

JOHN PERRY │ 喬治亞、尼加拉瓜仿效美國法律立法,慘遭制裁

【譯者按】喬治亞和尼加拉瓜的政治人物,皆曾因立法限制境外勢力影響而遭美國制裁。他們立法的靈感來自美國《外國代理人登記法》(FARA),旨在要求接受外國資助的個人和組織登記為「外國代理人」。喬治亞的執政黨「喬治亞之夢」自2020年來已從美國策劃的政變中倖免於難,而尼加拉瓜左派桑定民族解放陣線也在2018年平息了政變。這兩個國家雖然脈絡不一樣,但他們都發現,許多境外資助的非政府組織(NGO)涉入叛亂,因而採取措施限制這些NGO。這些NGO宣稱推動民主、良善治理和公民意識,但實際上常是親西方的政治宣傳工具。

美國及其盟友不允許非西方國家擁有類似的立法權力,因為這會揭露他們的「特洛伊木馬」策略,即通過境外資金干預內政,甚至策動政權更迭。兩國政府試圖通過立法保護主權,限制外國勢力影響,這在西方國家是常見的做法。喬治亞和尼加拉瓜的案例顯示,美國的雙重標準:他們自己使用類似法律來保護主權,但卻對其他國家的相同立法進行打壓,並將其描繪成「俄羅斯法律」,以掩蓋自身的干涉行為。

本文作者為獨立撰稿人佩里(John Perry),他居於尼加拉瓜城市馬薩亞,著作見於西半球事務委員會、倫敦書評等平台。本文由孫訥翻譯、盧倩儀校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