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克任|南方水戰

【編按】本文為「愛鄉三十根自然立美濃」系列文章,與上一篇鍾喬老師的文章互相呼應,描寫這些年來美濃愛鄉協會的努力。作者為臺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理事周克任。文章回顧了作者於1990年代參與南台灣環保與政治運動的經歷,展現對土地的深刻情感與抗爭歷程。1995年,作者自中央圖書館返鄉,因關注南橫國道隧道計畫帶來的環境影響,進入屏東、投入地方政治與環保運動。隨後,參與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與好茶村反水庫運動,並與美濃愛鄉協會合作,號召地方力量反對美濃水庫與瑪家水庫的興建。

在美濃,作者結識了為環保奮鬥的鍾秀梅與鍾永豐,並參與黃蝶祭,將反水庫擴展為森林保護行動。作者運用心理戰與集體行動,如「幫美濃水庫辦出山」儀式,打擊對手士氣,最終促成美濃水庫計畫取消。

回首1998年至2001年,周克任認為「南方水戰」是一場人民的勝利,儘管過程艱辛、政治代價高昂,但不後悔投入這場為土地、族群與正義而戰的革命。文末表達對美濃愛鄉協會三十年的敬意,並強調守護自然與家鄉的重要性。

Read more

陳瑩恩│訪談鍾秀梅:八〇年代後期的台灣農民運動

【編按】本訪談選自台灣國立交通大學陳瑩恩碩士學位論文《八〇年代後期台灣農民運動的人民民主路線:社運工作室與農民聯盟為線索》附錄部分。受訪者鍾秀梅現為台灣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教授。她出身台灣美濃小農家庭;大一那年父親吸入農藥身亡,她自此離開校園,開始參與農民運動、工人運動等社會改造工作;其間受夏潮影響,曾參與(前方)雜誌編輯。90年初期,回到家鄉參與文化調查工作;92年開始,她組織鄉親對抗政府和財團粗暴規劃的「美濃水庫」;97年起赴香港、澳洲進修,直至取得社會人文博士回到台灣,旋即參與教育公共化運動,訴求「反對教育商品化,落實教育公共化,反對高學費政策」。曾著《發展主義批判》、《美濃鍾、宋兩家族客家婦女研究》、《尋找社會力》等書。本訪談梳理和討論了八〇年代後期台灣農運人民民主路線的實踐方法與思想內涵。聚焦點在於當時的社運工作室、農民聯盟(簡稱農盟)、民主學生聯盟(簡稱民學聯)在農運歷程的行動,及作為組織與行動基礎的歷史觀。本文轉載自食物天地人,也感謝鍾秀梅老師分享。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