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慶雲│陸生中斷來台,是誰之過?

日前,教育部在宣布各國境外舊生全面解禁來台後,又突然髮夾彎說要「排除陸生」,原因是「兩岸情勢」,再次顯示討論陸生問題不可能迴避政治,只談人權,否則解不了兩岸的結。

我可以理解陸生及其同情者想要「去政治化」地談論自己的處境,僅僅爭取「求學」、「來台生活」的權利,但是那恐怕無法解決現在的癥結。癥結就是,兩岸是陷在一個分斷對峙的體制當中,如果不去批判這個體制,不去對抗這個體制,不去指認是誰在挑動對立和維繫這個體制的存續,那麼能夠撐出多少空間,實在也成疑問。

回頭看大陸當局四月宣布中斷陸生來台的時候,也引發一波爭議,當時有一位陸生在端傳媒發表了一篇文章〈忽然有一天,陸生離開了台灣〉,我對這篇文章也寫下了一些想法,但當時按著沒發出來,現在提出來,希望促成一些思考。

今日兩岸交流的真正基礎,不是九二共識,也不是兩岸當局的互信,而是基於「分斷」的歷史原因。正是因為兩岸分斷,才需要交流,也才有了一切圍繞著這樣的交流的機構和人員。兩岸間交流來往的人員,或許有的只想著讀書、做生意、吃喝玩樂,覺得政治與我何干,兩岸分斷的歷史與我何干,但那也要意識到,不解決分斷,這樣的交流本來就可能隨時終止。

兩岸交流,當然有人與人交往的面向,當然有促進兩岸人民相互理解的面向,但是倘若以為單純的交流就可以串連起「兩片被冷戰、歷史、權力所分割的社會」,而不去面對「冷戰、歷史和權力」所構造的紮紮實實的分斷體制的問題(這裡遺漏了關鍵的「內戰」問題),以為片面的「理解」就等於解決問題,而不去批判內戰/冷戰歷史遺留下來的結構,不去質問帝國主義的干預,不去思索如何彌合這些斷裂和敵意,那麼這樣的「交流」不僅對於兩岸而言是無益的,對於個人而言恐怕也是流於膚淺的。

我相信所有盼望兩岸和平和解的民眾(敢問台灣這邊有多少?),都不樂見任何形式的兩岸交流喊停,但是客觀形勢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過去幾年的交流,究竟為兩岸政治上和民間的破冰帶來了多少幫助?還是說,兩岸經濟社會文化交流持續的結果,竟是雙方在政治和民意上反而漸行漸遠、更加劍拔弩張?君不見到大陸發展的台灣藝人,稍微發表同情大陸的言論,就被台灣罵到臭頭?君不見武漢返台包機中台灣人對於陸配的不信任和敵意?誰說存在「跨越」兩岸的行動者,就可以為兩岸關係「開啟另一種想像」,創造所謂的「兩岸民間社會」?這不是一廂情願是什麼?

在陸生中斷來台之前,陸客已經不來了,下一步是影響的是台商嗎?與其簡單歸咎於大陸的政策收緊,不如好好反思兩岸形勢何以至此,正視一下台灣社會對大陸到底是什麼態度。只是意識形態對立可能還有解,民族情感沒有了也還有得討論,都不把對方當人看了,缺乏基本尊重還不時辱罵詆毀,還要厚臉皮交流下去不尷尬嗎? 要我說,暫停陸生來台,台灣方面的責任比較大。只是,多數台灣人應該也不會介意這件事情就是了。

(感謝作者授權轉載)

發佈日期:2020/08/09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