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來台演講系列專文】 高圍籬,難睦鄰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來台演講系列專文】
高圍籬,難睦鄰
High Fences Do Not Make Good Neighbours
◎梅沙悟德荷穆達尼
翻譯:鄭亘良**

 

【編按】成功大學與成功大學台文系將於今年12月20日邀請2015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突尼西亞全國四方對話」代表來台進行座談。「突尼西亞全國四方對話」是由「突尼西亞總工會」、「突尼西亞工業及貿易與手工業聯合會」、「突尼西亞人權協會」、「突尼西亞律師公會」等團體組成,他們長年在突尼西亞耕耘,累積不少政治嘗試,在後茉莉花革命時期,致力於推動「多元民主」(pluralistic democracy),促進不同政治與宗教團體的對話,在突尼西亞和平轉型過程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避免該國內戰爆發,陷入民粹政治對立。台灣現今無論是在轉型正義的議程,或是當前公民運動與民主政治的課題,面臨了許多困境與瓶頸,「突尼西亞全國四方對話」的政治與社會轉型實踐,開啟了社會不同團體與政治之間多元對話、協商的空間,是一個正向、積極的案例。

講者梅沙悟德‧荷穆達尼指出,歐盟為了打擊非常態移民(irregular migration)所採取的「歐洲堡壘」(Fortress Europe)政策,即實行更嚴格的邊境管制,並在地中海一帶增加軍事武力邊防,既不能減少移民歐洲的人數,反而造成這些移民承受更大的負擔,並使他們更加依賴猖狂的偷渡組織,他們的死亡率也更高。

2013年10月17日地中海上的非常態移民受難獲救,來源:維基(U.S. Navy photo/Released)

 

 

歐盟移民政策如此壓迫,只會使走私偷渡的網絡更加擴大、更多人命喪地中海。

 

摘要

為了打擊非常態移民(irregular migration),歐盟採取所謂「歐洲堡壘」(Fortress Europe)的政策,實行更嚴格的邊境管制,並在地中海一帶增加軍事武力邊防。這類措施並不能減少移民歐洲的人數,反而造成這些移民承受更大的負擔,並更加依賴猖狂的偷渡組織,他們的死亡率也更高。

荷穆達尼在這篇評論中簡要地指出「歐盟—突尼西亞移動夥伴關係」(the European Union-Tunisia Mobility Partnership)與「歐盟移民議程」(the European Agenda on Migration)不僅無法阻止由北非來到歐洲的非常態移民,也無法減少他們在地中海喪命的死亡率。

荷穆達尼認為,將非常態移民與因偷渡而溺斃的問題歸咎於偷渡業者,其實忽略了這些移民之所作出這個他們人生中最重要決定的主要推力。這種譴責的論調,也轉移了歐洲各政府應該對每年幾千名在地中海溺斃死亡的移民所負起的責任。

關鍵字:

移民、偷渡、突尼西亞、歐洲、移動夥伴關係(Mobility Partnership)、保安化(Securitisation)

 

長久以來,地中海灣就被視為是孕育不同文明的搖籃,連結不同的人與文化。然而現在,監控的系統持續增強,為的是阻止移民來到歐洲追求更好的生活,並阻止逃離戰爭與生態災難的難民尋求安全的庇護。這套安全機制已經讓這個「中土」變成成千上萬人的墳墓。[1]

即便歐洲簽證在1990年代開始限縮,同時邊境管制與武力海防都加強了[2],從北非與亞撒哈拉地區來的非常態移民與難民,還是一波波地嘗試找管道進入歐洲,通常是靠船運。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無論是金錢上還是個人身上,這些人都需要付出極高的代價才能擠上這些擁擠的船,在冒著自己的生命安危的同時,需要塞滿這些偷渡業者的荷包。當中的悖論是:當歐洲採取更多保安措施管制移民與難民,這些移民與難民就更依賴偷渡,而那些偷渡業者的勢力就越大。本篇評論概略地討論兩項歐盟的主要政策——「歐盟—突尼西亞移動夥伴關係」與「歐盟移民議程」——並指出過度強調針對移民的保安措施,實際上只會導致偷渡增加,而非減少,而且還使更多移民命喪地中海。

總而言之,在這項所謂「歐洲堡壘」的政策下[3]只有兩位大贏家:提供保安服務的大財團,以及常常提高偷渡價碼來躲避保安措施的偷渡業者。同時,兩大輸家則是花了數十億歐元在註定失敗的監控系統上的歐洲納稅人,以及人權價值。我們必須牢牢記住,那些前來歐洲的移民與難民,是因為覺得歐洲大陸尊重人權、民主、弱勢者的權利。像是北非的年輕人,很多人面臨失業[4]、得不到任何真正的尊重。因此歐洲就是他們的「黃金國」(Eldorado),而且一直以來都是。

以突尼西亞來說,超過百分之十的突尼西亞人在國外生活與工作,多數都在南歐。[5]2011年1月14日發生革命,但上千名年輕人對革命未能如他們所期待的方式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而感到失望,他們選擇出走,渡海到歐洲。根據突尼西亞經濟社會權利論壇(Tunisian Forum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Rights,法文縮寫FTDES)的統計,光2011年就有將近四萬名突尼西亞的移民橫渡西西里海峽到義大利。同年間,大約有1,500到2,000位移民在地中海死亡或失蹤。[6]該年也正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的軍隊向利比亞開戰,超過一百架戰鬥機、二十艘驅逐艦與數艘補給艦正在該海域巡邏。如同海因德海斯(Hein de Haas)與南鐸斯葛納(Nando Sigona)提到:「單2011年實際死亡人數預估就有2,000名,當時地中海正是全球最嚴格的武力軍事管制區域。這個數據完全凸顯出歐盟主張發展與人權的說詞與實際作為的落差。」[7]

突尼西亞是許多亞撒哈拉地區人前往歐洲的途徑。自21世紀之交開始,越來越多人在透過西西里島或蘭佩杜薩島進入歐洲之前,會利用突尼西亞對許多亞撒哈拉地區國家免簽的政策,合法地移住在突尼西亞三個月。

當成千上萬的移民由利比亞穿越邊境來到突尼西亞時,2011年的利比亞戰爭帶來棘手的挑戰。[8]此時需要提供食物、住宿、醫療等緊急救援措施。雖然突尼西亞簽署批准了日內瓦公約,但是它尚未建立一套難民保護系統。突尼西亞南方的舒沙(Choucha)難民營曾庇護了上千位亞撒哈拉地區的移民,於2013年關閉,當中4,000位的難民身分已經獲得聯合國難民署承認,聯合國難民署是突尼西亞唯一處理庇護請求的正式機構,其餘的移民則被迫遣返回他們各自的母國,因為他們沒有取得突尼西亞的居留許可。但是對絕大多數曾待在利比亞工作的亞撒哈拉地區移民來說,突尼西亞並非他們的終點站。許多人希望渡海來到義大利的海岸,但他們往往面臨致命的結果。2013年10月3日發生了366名移民命喪地中海的船難悲劇後,歐盟內部事務委員會委員(European Commissioner for Home Affairs)塞絲莉亞‧馬爾姆斯特洛姆(Cecilia Malmström)指出,歐洲應該「更加加強力道打擊那些剝削利用絕望人心的犯罪網絡」,避免再「有人冒著生命安危搭乘狹小擁擠、不適合航行的小船」。[9]

 

一、「移動夥伴關係」

處理這股非常態移民潮的其中一項努力就是2014年3月成立的「歐盟—突尼西亞移動夥伴關係」,該政策「旨在促進人們在歐盟與突尼西亞之間的移動,並對既存移民潮提倡共同與負責任的管理措施,包括簡化簽證手續。」[10]突尼西亞主要的公民社會團體譴責該夥伴關係政策缺乏透明度,因為內容協商過程完全缺乏公民社會的參與。[11]現在「移動夥伴關係」已經名不符實。與其說促進移動,真相是該政策提倡「更有效的遣返與再次入境許可」。[12]雖然這個政策據稱是「尊重人權與國際難民保護機制」[13],但是具體如何能夠落實並不明確,特別是當突尼西亞一直都沒有制定庇護法規來決定難民的身分,而且還將非常態移民關在移民拘留中心與一般的監獄內。[14]除此之外,一般突尼西亞公民能夠透過這項政策取得合法入境歐盟簽證的機會更是微乎其微,只有那些具備高資格的公民與專業人才才可以取得,但是這些人實際上已經有入境歐洲的管道了。這政策對於成千上萬夢想更好生活、希望在歐洲能找到展現能力機會的失業青年來說,未能提供任何前景。最後的結果是,他們的選項只剩下不顧一切危險、偷偷摸摸地橫渡地中海的旅途,而這管道又幫死亡的人數不斷攀上新高。

「移動夥伴關係」的確失敗了,無法減少橫渡地中海的非常態移民人數。2015年的記錄數目達到新高,有1,015,078人渡海抵達歐洲,並有3,771人因此死亡。[15]

 

二、「歐盟移民議程」

為了要解決這個「人類悲劇」,歐盟決議「立即採取行動」,於2015年5月發佈「歐盟移民議程」。[16]然而,這項議程凸顯出歐盟依舊將移民議題視為是保安議題,而非人權議題。例如,其短期目標是「避免更多移民命喪地中海」,當中的執行內容是在各個方面增加經費,包括資助歐盟邊境管理局(Frontext)持續監控地中海,以及資助歐洲刑警組織(Europol)建立情報中心,以便「逮捕與瓦解」在地中海經營偷渡的船家。[17]這樣的作法強調保安化的重要,而非以權利為基礎,其長程計畫的四項核心原則也反應了這樣的取向。過度強調「減少非常態移民的動機」與「確保外部邊境安全」的作法,反而忽略了提供合法進入歐洲途徑的重要。確實大多數關於合法移民的討論都著重在「吸引歐盟經濟需要的勞工」。[18]但是持續緊縮合法入境管道的結果,只會導致更多的偷渡。而且當「瓦解偷渡與販運網絡」的作法其實正是構成了前述等式的一端時,偷渡販運業者就成了問題的代罪羔羊,歐盟便可以輕易地將自己造成死亡的責任轉移開來。

增強邊境管制與打擊偷渡網絡,無法阻止移民、難民、尋求庇護者冒著生命危險渡海而來。這些作法只會逼著他們透過非常態的方式渡海,使他們更加依賴偷渡業者。位在布魯塞爾的智庫「歐洲政策研究中心」(CEPS)曾指出:「最有效處理偷渡的辦法,就是提供人們更為安全、更有彈性、更便宜的旅行方式。」[19]因此關鍵在於,歐盟需要重新評估地中海移民議題上的保安化作法,並改採權利導向的作法。

突尼西亞的公民社會會保持警戒,持續向地中海兩岸的政府施壓,使我們與歐洲能形成公平公正的夥伴關係——同時我們也呼籲歐洲的公民社會與我們採取一樣的行動。任何歐盟—突尼西亞的夥伴關係,都必須尊重國際公約,保護移民、難民、尋求庇護者的基本權利,並且能夠改善移民進入歐洲的管道,提供真正有別於偷渡業者的選擇。

 

注釋:

來源:SUR第13卷,第23期,頁43-48,2016年7月,http://sur.conectas.org/en/high-fences-not-make-good-neighbours/

**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博士、《新國際》編輯、兼職中英翻譯。

[1] “Watery deathtrap: Mediterranean migration routes to EU killing 10s of 1,000s over decades,” RT News, September 13, 2015, accessed May 23, 2016, https://www.rt.com/news/315202-deadly-mediterranean-migration-routes/.

[2] Katharina Natter, “Revolution and Political Transition in Tunisia: A Migration Game Changer?” Migration Policy Institute, May 28, 2015, accessed May 23, 2016, http://www.migrationpolicy.org/article/revolution-and-political-transition-tunisia-migration-game-changer.

[3] 「歐洲堡壘」是口語的用法,而且通常帶有貶意,指責歐盟的移民政策。

[4] 根據OECD的統計數據,2015年青年失業率達到百分之四十。可參見:Jeremy Fryd, “OECD Report: Youth Unemployment in Tunisia ‘A True Social Tragedy’”. Tunisia Live, March 12, 2015, accessed May 23, 2016, http://www.tunisia-live.net/2015/03/12/oecd-report-youth-unemployment-in-tunisia-a-true-social-tragedy/.

[5] Stéphanie Pouessel, “Report on Tunisian Legal Emigration to the EU Modes of Integration, Policy, Institutional Frameworks and Engagement of Non- State Actors.” European University Institute, Robert Schuman Centre for Advanced Studies, accessed May 23, 2016, http://cadmus.eui.eu/bitstream/handle/1814/33135/INTERACT-RR-2014%20-%2022.pdf?sequence=1.

[6] “Appel À Soutiens! La Mobilisation A Commencé! Première Action Du 1er Au 19 Juillet Dans Le Canal De Sicile,” Lacimade, April 2012, accessed May 23, 2016, http://www.lacimade.org/wp-content/ uploads/2012/04/boats4people_newsletter1.pdf.

[7] Hein de Haas and Nando Sigona, “Migration and revolution,” Forced Migration Review, no. 39 (June 2012): 4.

[8] Natter, “Revolution and Political Transition in Tunisia,” May 28, 2015.

[9] Cecilia Malmström, “Tragic accident outside Lampedusa: Statement by European Commissioner for Home Affairs. “European Commission, October 3, 2013, accessed May 23, 2016, http://europa.eu/rapid/press-release_MEMO-13-849_en.htm.

[10] “EU and Tunisia establish their Mobility Partnership,” European Commission, March 3, 2014, accessed May 23, 2016, http://europa.eu/rapid/press-release_IP-14-208_en.htm.

[11] “Tunisia-EU Mobility Partnership,” EuroMed Rights, March 17, 2014, accessed May 23, 2016, http://euromedrights.org/publication/tunisia-eu-mobility-partnership/.

[12] “Déclaration conjointe pour le Partenariat de Mobilité entre la Tunisie, l’Union Européenne et ses Etats Membres Participants,” preamble, page 2, European Commission, accessed May 23, 2016, http://ec.europa.eu/dgs/home-affairs/e-library/documents/policies/international-affairs/general/docs/declaration_conjointe_tunisia_eu_mobility_fr.pdf.

[13] “Déclaration conjointe,” European Commission, preamble, page 2.

[14] “A/HRC/23/46/Add.1 para. 60-65,” United Nations, May 3, 2013, accessed May 23, 2016, http://www.europarl.europa.eu/meetdocs/2009_2014/documents/libe/dv/16add_ tunisia_/16add_tunisia_en.pdf.

[15] “Refugees/Migrants Emergency Response – Mediterranean,” The UN Refugee Agency, accessed May 23, 2016, http://data.unhcr.org/mediterranean/regional.php.

[16] “Communication From The Commission To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The Council, The European 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ttee And The Committee Of The Regions – A European Agenda On Migration – COM(2015) 240,” European Commission, May 13, 2015, accessed May 23, 2016, http://ec.europa.eu/dgs/home-affairs/what-we-do/policies/european-agenda-migration/background-information/docs/communication_on_ the_european_agenda_on_migration_en.pdf.

[17] “European Agenda on Migration – Why a new European Agenda on Migration?,” European Commission, October 29, 2015, accessed May 23, 2016, http://ec.europa.eu/dgs/home-affairs/what-we-do/policies/european-agenda-migration/index_en.htm.

[18] “COM(2015) 240 final,” May 13, 2015, p.14; and “European Agenda on Migration,” October 29, 2015.

[19] Sergio Carrera, “Whose European Agenda on Migration?.” CEPS, May 28, 2015, accessed May 23, 2016, https://www.ceps.eu/content/whose-european-agenda-migration.

 

活動宣傳:

 

諾貝爾和平獎國際論壇:突尼西亞全國四方對話

Nobel Peace Prize International Forum

Tunisian National Dialogue Quartet

 

突尼西亞青年:希望與挑戰

Tunisian Youth: Hope and Challenges

 

一、時間/地點:

2017年12月20日(三)18:30-21:00(18:00開放入場)

成功大學成杏校區成杏廳

二、辦理單位:

主辦單位:國立成功大學、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

協辦單位:財團法人浩然基金會、新國際社會理論與實踐研究中心

贊助企業:國立成功大學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推動總中心、柏御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媒體夥伴:獨立評論@天下

 三、主旨:

台灣致力於推動轉型正義與民間團體對話,和國際接軌的過程當中,第三世界提供了重要的參照。為了讓一向缺少國際眼光與危機意識的台灣有新的思考方向,並提供台灣的青年學子有機會與國際著名的活動家與學問家進行對話與學習,我們邀請2015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突尼西亞全國四方對話」團隊(Le quartet du dialogue national / Tunisian National Dialogue Quartet)來台講座。

「突尼西亞全國四方對話」團隊是由突尼西亞四個公民團體組成,包括「突尼西亞總工會」(Union générale tunisienne du travail)、「突尼西亞工業及貿易與手工業聯合會」(Union tunisienne de l’industrie, du commerce et de l’artisanat)、「突尼西亞人權協會」(Ligue tunisienne des droits de l’homme)、「突尼西亞律師公會」(Ordre national des avocats de Tunisie)。這些工會與專業團體代表了突尼西亞社會不同階層的聲音,他們長年在突尼西亞耕耘,累積不少政治嘗試。在2011年茉莉花革命後,突尼西亞因為政治暗殺與社會動盪瀕臨崩潰,這些團體組成了「突尼西亞全國四方對話」,致力於建立人民與政府溝通的橋梁,並以「多元民主」(pluralistic democracy)的精神,促進不同政治與宗教團體的對話。「突尼西亞全國四方對話」提出的替代性和平政治進程,在突尼西亞和平轉型過程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避免該國內戰爆發,陷入民粹政治對立。因此,為鼓勵不畏挑戰、為國家奠定基礎的突尼西亞人民,並替國際社會立下典範,2015年諾貝爾委員會決定將和平獎頒給「突尼西亞全國四方對話」,以肯定其貢獻。

台灣現今無論是在轉型正義的議程,或是當前公民運動與民主政治的課題,面臨了許多困境與瓶頸,「突尼西亞全國四方對話」的政治與社會轉型實踐,開啟了社會不同團體與政治之間多元對話、協商的空間,是一個正向、積極的案例。本活動邀請團隊代表梅沙悟德‧荷穆達尼(Messaoud Romdhani)來台進行講座與訪問,分享從亂局中突破的經驗,相信不僅有助於開拓台灣的國際視野,更對台灣長期以來處於各種分裂與對峙的社會情況,能夠提供台灣未來民主發展道路上值得借鏡的典範。

四、講者介紹:

梅沙悟德‧荷穆達尼(Messaoud Romdhani)長期致力於突尼西亞的人權議題,曾擔任過「突尼西亞人權協會」(Ligue tunisienne des droits de l’homme, LTDH)的副主席,是2015年諾貝爾和平獎獲獎團體之一,同時他是「突尼西亞經濟與社會論壇」(Forum tunisien des droits économiques et sociaux, FTDES)的創辦人並為現任主席,推動突尼西亞社會與經濟的轉型。此外,他是「地中海歐洲人權網絡」(Réseau euromed des droits de l’homme)的執行委員,「地中海歐洲人權網絡」集結超過80個來自南北地中海地區的人權組織。他也是「突尼西亞尊重自由與人權委員會」(Comité pour le respect des libertés et des droits de l’homme en Tunisie, CRLTDH)主席。在2011年突尼西亞革命之後,梅沙悟德‧荷穆達尼曾任革命後第一場民主選舉的籌備委員。

 

聯絡人:曾家琪0912716465/pig520ya@gmail.com

官方網頁:

https://www.accupass.com/go/nckunobel2017

Facebook活動網頁請搜尋:

諾貝爾和平獎國際論壇:突尼西亞全國四方對話

 

 

(現場備有口譯)

 

發佈日期:2017/11/23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