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來台演講系列專文】被社會排除在外的馬格里布青年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來台演講系列專文】
被社會排除在外的馬格里布青年
Leaving Maghreb Youth on the Sidelines
◎梅沙悟德‧荷穆達尼
翻譯:葉宇軒**

 

【編按】成功大學與成功大學台文系將於今年1220日邀請2015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突尼西亞全國四方對話」代表來台進行座談。「突尼西亞全國四方對話」是由「突尼西亞總工會」、「突尼西亞工業及貿易與手工業聯合會」、「突尼西亞人權協會」、「突尼西亞律師公會」等團體組成,他們長年在突尼西亞耕耘,累積不少政治嘗試,在後茉莉花革命時期,致力於推動「多元民主」(pluralistic democracy),促進不同政治與宗教團體的對話,在突尼西亞和平轉型過程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避免該國內戰爆發,陷入民粹政治對立。台灣現今無論是在轉型正義的議程,或是當前公民運動與民主政治的課題,面臨了許多困境與瓶頸,「突尼西亞全國四方對話」的政治與社會轉型實踐,開啟了社會不同團體與政治之間多元對話、協商的空間,是一個正向、積極的案例。

講者梅沙悟德‧荷穆達尼長期從事人權運動,本文指出了突尼西亞的政治問題,以及青年所面對的困境與運動訴求。

來源:http://campchamparabspring2014-1.blogspot.tw

 

無論是在突尼西亞的泰塔溫(Tataouine)或是摩洛哥的胡賽馬(El-Houceima)的青年們,都面臨一樣的問題:長期失業、地方性的貧困、為當權者蓄意邊緣化。政府並不試圖改善人們惡劣的生活條件,而是以鎮壓或者各種緊急措施來回應許多抗爭,希望藉此平息人們不斷升高的怒火。但是,這無疑地增加了此地的不穩定性和激進化的可能。

2012年,在突尼西亞經歷了史上首次自由選舉的幾個月之後,「世俗主義者」(secularists)和「伊斯蘭教主義者」(Islamists)因身分認同、文化和伊斯蘭教產生的衝突趨於白熱化,我在法國的加布里埃爾‧佩里(Gabriel Péri)基金會所主持的討論小組上指出(另幾個民間組織也出席了該會議),突尼西亞起義不僅受到人們對民主自由的渴望所驅使,也不是對於宗教壓迫和認同危機的回應,而是青年們在反抗一個企圖以暴力竊國、扼殺政治、將國家私有化且邊緣化社會力量的政權。年輕人更渴望實現社會正義、區域平等和解決就業問題,他們早就抵制本‧阿里(Ben Ali),對他在2011年1月13日——也就是他離開突尼西亞前夕——演講中所做的政治讓步興致缺缺。不過,在突尼西亞起義的六周年後,我們仍未找到出路。

根據世界銀行的調查,三十歲以下的國民中有五分之二處於失業狀態,而這佔了總勞動人口的三分之一。

2010年底率先揭竿而起的內陸地區,其經濟發展仍受到邊緣化,苦於貧窮、基礎設施匱乏和失業。舉例來說,此處的失業率(30%)是全國(15.5%)的兩倍,更讓人感到難堪的是,這些失業人口多數具有大學學歷。

談及阿拉伯世界的青年,經濟學家表示,他們「苦苦周旋於國內的貧窮、人口外移,或者——在特別極端的情形下——聖戰組織之間」。這確實是馬格里布地區[1]的即景。

可喜的是,多數突尼西亞青年並未陷入絕望的圈套。他們正和平地爭取「工作的權利」,並要求當局落實2014年憲法載明的「積極性差別待遇」(positive discrimination),儘管續任的政府迄今未能具體施行這些法令。

被邊緣化的南部城市泰塔溫地區就是個實例。社會抗爭始於2017年3月,數百名年輕的失業者(其中多數已取得高中文憑),開始在卡爾穆勒(El Kamour)油田附近靜坐。他們幾乎每天都得到城市中各種示威活動的聲援。政府擺盪於鎮壓與對話之間的「棍棒與胡蘿蔔」兩手策略激化了事態,且維安部隊的暴力衝突導致了一位民眾阿諾阿爾‧斯克里菲(Anouar Skrefi)被國民警衛隊的車輛輾斃。

摩洛哥的胡賽馬發生了同樣的事。自2016年10月28此地魚販穆加奇‧菲克里(Mouhcine Fikri)身亡後(他在試圖從垃圾車中取回被沒收的漁獲時遭到夾斃),胡賽馬這個全摩洛哥最被邊緣化的城市,舉行了一場又一場抗議活動。在本次行動的領導者被捕後,抗議活動可能會延燒至國內其他被邊緣化的地區,進而威脅到摩洛哥全境的穩定。

這場社會運動的知名領導人納賽爾‧齊菲茲(Nasser Zefzefi)表示,和蒙阿西(Bouazizi)在西迪布濟德城(Sidi Bouzid)自焚一般:「穆加奇‧菲克里的死,實際上是死於國家多年來的錯誤政策,成了引爆人民不滿的最後一根稻草。」

突尼西亞和摩洛哥爆發抗議的地區,除了長期都被排除在發展藍圖之外,這些抗議在組織、結構和訴求方面,還展現出以下這些驚人的相似性:

  • 人們要求改革而非革命。據法新社報導,人們提出的訴求圍繞著「就業、公路、大學、醫院和資金挹注。」齊菲茲說:「我們並未要求任何特殊待遇——僅僅是希望我們所在的地區能恢復生機。」
  • 泰塔溫也提出了相似的訴求:石油公司的就業配額、環保機關釋出更多就業機會、促進地區發展的投資……
  • 拒絕主要政黨介入:泰塔溫的靜坐抗議拒絕與政黨有所牽扯,也拒絕政治領導人的拜訪。為了劃清界限,抗議者「禁止在靜坐帳篷裡討論政治。」
  • 同樣地,由摩洛哥人權運動者和知識份子所組成的「公民倡議」(Civil Initiative)發布報告指出,里夫(Rif)的抗議活動是人民自發的,無關政黨或工會。
  • 與一些政治人物的指控和媒體的偏頗報導相反,這些抗爭運動似乎沒有地方主義或分離主義的傾向,在泰塔溫的卡爾穆勒油田,人們一旦與政府簽訂了協議,便即刻停止靜坐,恢復石油的正常生產。

總而言之,無論是執政黨或在野黨的政治人物,似乎都無法明白社會運動經歷的改變。這些在地非正式組織以直截了當的具體訴求集結而成,他們不相信政黨政治的效率。有時候(無論這個判斷正確與否),人們甚至懷疑所有的、無論左右的政治人物,認為他們無法解決問題,反而都是問題的一部分,因為他們「太功利、選舉導向且渴求權力。」

此外,他們也相信自己不需要一個現成既有的領導者,而重視所有抗議者之間的橫向聯繫。這不表示運動過程中不會出現新的領導關係,但重點在於:這場社會運動與我們企圖實踐、我們所珍惜的社會正義之間,還有多少距離?

 

注釋

Alternativ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17/7/1, http://www.alterinter.org/spip.php?article4611.

** 國立台灣大學中文所、苦勞網特約翻譯,譯作多為政治、經濟、環境、社會運動相關評論。

[1] 譯按:Maghreb,指非洲西北部地區,阿拉伯語意為「日落之地」。今多做摩洛哥、阿爾及利亞與突尼西亞三國的代稱。

 


活動宣傳:

 

「諾貝爾獎國際論壇:世界的危機與希望大師系列講座」臺南場

Nobel Prize International Forum: The Master Lecture Series on World Crises and Hopes

突尼西亞青年:希望與挑戰

Tunisian Youth: Hope and Challenges

 

一、時間/地點:

2017年12月20日(三)18:00-21:00(17:00開放入場)

成功大學成杏校區成杏廳

二、辦理單位:

主辦單位:國立成功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楠弘貿易公司

協辦單位:科技部、新國際社會理論與實踐研究中心、浩然基金會

三、主旨:

台灣致力於推動轉型正義與民間團體對話,和國際接軌的過程當中,第三世界提供了重要的參照。為了讓一向缺少國際眼光與危機意識的台灣有新的思考方向,並提供台灣的青年學子有機會與國際著名的活動家與學問家進行對話與學習,我們邀請2015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突尼西亞全國四方對話」團隊(Le quartet du dialogue national / Tunisian National Dialogue Quartet)來台講座。

「突尼西亞全國四方對話」團隊是由突尼西亞四個公民團體組成,包括「突尼西亞總工會」(Union générale tunisienne du travail)、「突尼西亞工業及貿易與手工業聯合會」(Union tunisienne de l’industrie, du commerce et de l’artisanat)、「突尼西亞人權協會」(Ligue tunisienne des droits de l’homme)、「突尼西亞律師公會」(Ordre national des avocats de Tunisie)。這些工會與專業團體代表了突尼西亞社會不同階層的聲音,他們長年在突尼西亞耕耘,累積不少政治嘗試。在2011年茉莉花革命後,突尼西亞因為政治暗殺與社會動盪瀕臨崩潰,這些團體組成了「突尼西亞全國四方對話」,致力於建立人民與政府溝通的橋梁,並以「多元民主」(pluralistic democracy)的精神,促進不同政治與宗教團體的對話。「突尼西亞全國四方對話」提出的替代性和平政治進程,在突尼西亞和平轉型過程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避免該國內戰爆發,陷入民粹政治對立。因此,為鼓勵不畏挑戰、為國家奠定基礎的突尼西亞人民,並替國際社會立下典範,2015年諾貝爾委員會決定將和平獎頒給「突尼西亞全國四方對話」,以肯定其貢獻。

台灣現今無論是在轉型正義的議程,或是當前公民運動與民主政治的課題,面臨了許多困境與瓶頸,「突尼西亞全國四方對話」的政治與社會轉型實踐,開啟了社會不同團體與政治之間多元對話、協商的空間,是一個正向、積極的案例。本活動邀請團隊代表梅沙悟德‧荷穆達尼(Messaoud Romdhani)來台進行講座與訪問,分享從亂局中突破的經驗,相信不僅有助於開拓台灣的國際視野,更對台灣長期以來處於各種分裂與對峙的社會情況,能夠提供台灣未來民主發展道路上值得借鏡的典範。

四、講者介紹:

梅沙悟德‧荷穆達尼(Messaoud Romdhani)長期致力於突尼西亞的人權議題,曾擔任過「突尼西亞人權協會」(Ligue tunisienne des droits de l’homme, LTDH)的副主席,是2015年諾貝爾和平獎獲獎團體之一,同時他是「突尼西亞經濟與社會論壇」(Forum tunisien des droits économiques et sociaux, FTDES)的創辦人並任職於執委會,推動突尼西亞社會與經濟的轉型。此外,他是「地中海歐洲人權網絡」(Réseau euromed des droits de l’homme)的執行委員,「地中海歐洲人權網絡」集結超過80個來自南北地中海地區的人權組織。他也是「突尼西亞尊重自由與人權委員會」(Comité pour le respect des libertés et des droits de l’homme en Tunisie, CRLTDH)主席。在2011年突尼西亞革命之後,梅沙悟德‧荷穆達尼曾任革命後第一場民主選舉的籌備委員。

 

Facebook活動網頁請搜尋:

世界的危機與希望:諾貝爾獎國際論壇臺南場

講座報名請點:

https://activity.ncku.edu.tw/index.php?c=apply&no=2672

 

發佈日期:2017/11/09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