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 Norton|英帝國40年屠殺1.65億印度人

——殖民主義如何激發法西斯主義?

【編者按】美國記者暨作家 Benjamin Norton 於2022年曾撰一篇文章,綜述多項學術研究,揭露英國在印度長達兩世紀的殖民統治所造成的巨大人道與經濟災難。研究指出,1880 至 1920 年間,英國政策導致印度約 1.65 億人過早死亡,死亡數字甚至超越兩次世界大戰總和。殖民時期,印度實質工資下降,貧困與飢荒加劇,平均壽命反而低於殖民前。其中經濟學家烏薩‧帕特奈克估計,英帝國自印度榨取了高達 45 兆美元的財富,透過出口盈餘與金融轉移資助工業革命與歐洲、美國的現代化。殖民政權的掠奪導致印度營養不足、糧食消費量大幅下降,醫療與社會條件惡化。

文章同時揭露邱吉爾在1943年孟加拉大饑荒中扮演的角色,當時超過300萬人餓死,卻仍遭到糧食輸出與進口禁令。研究者認為,英國在印度的政策不僅是單純的剝削,而是一場規模龐大的結構性種族滅絕。Norton強調,現代全球資本主義的崛起,根源於殖民主義對印度與其他地區的血腥掠奪。文章由竇笨叟翻譯。

前言

一項學術研究發現,1880年至1920年間,英國殖民主義在印度造成約1億6500萬人死亡,並竊取了數兆美元的財富。全球資本主義體系建立在歐洲帝國主義種族滅絕的基礎上,啟發了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導致了法西斯主義的興起。


正文

一項學術研究表明,英國在印度大約40年的殖民主義至少造成1億人死亡。

一位著名的經濟學家算出,大英帝國近200年的殖民統治期間,從印度至少竊取了45兆美元的財富。歐洲帝國在國境外犯下的種族滅絕罪行,鼓舞了阿道夫‧希特勒和貝尼托‧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導致法西斯政權崛起,並在自己的國境內實行類似的種族滅絕罪行。

經濟人類學家傑森‧希克爾(Jason Hickel)和迪倫‧沙利文(Dylan Sullivan)在著名學術期刊《世界發展》(World Development)共同發表了一篇《資本主義與極端貧困:16世紀以來全球實際工資、身高和死亡率的分析》(Capitalism and extreme poverty: A global analysis of real wages, human height, and mortality since the long 16th century.)。兩位學者在報告中估計,1880年至1920年,印度因英國殖民統治而超額死亡的人數達1.65億。他們指出:這個數字比兩次世界大戰(包括納粹大屠殺在內)的死亡人數的總和大的多。

他們還補充說,「印度人的預期壽命要直到 1950 年去殖民化之後,才達到現代英國初期的水平(35.8 歲)。」

希克爾和沙利文將他們的研究總結,以「英國殖民主義如何在 40 年內殺死 1 億印度人」為題,發布在半島電視台(Al Jazeer)。

他們的文章指出:

根據經濟史學家羅伯特‧C‧艾倫(Robert C. Allen)的研究,在英國統治下,印度的極端貧困率從1810年的23%上升到20世紀中期的50%以上。在英國殖民時期,實質工資下降到19世紀最低點,飢荒也變得更加頻繁和致命。殖民主義非但沒有造福印度人民,反而是人類歷史上一場無可比擬的悲劇。

專家們一致認為,英帝國權力巔峰的1880年至1920年,印度的災難特別深重。殖民政權從19世紀80年代開始進行的全面人口普查顯示,這段時期死亡率大幅上升,從19世紀80年代的每1000人死亡37.2人,上升到1910年代的每1000人死亡44.2人。預期壽命從26.7歲下降到21.9歲。

在最近發表於《世界發展》雜誌的一篇論文中,我們利用人口普查數據估算了這40年殘酷的殖民統治期間,印度被英帝國政策屠戮的死亡人數。印度直到19世紀80年代才有可靠死亡率數據。如果我們以此作為「正常」死亡率的基準,我們會發現,在英國殖民統治「庇護」下的1891年至1920年,印度超額死亡人數約有5000萬。

5000萬是一個驚人的死亡數字,但這還只是保守估計。實際工資數據表明,到 1880 年,殖民地印度的生活水平已經比以前大幅下降。艾倫和其他學者認為,在殖民之前,印度的生活水平「與西歐發展地區不相上下」。雖然我們無法確切知道印度殖民前的死亡率,但如果假設與 16 和 17 世紀的英國相似(每 1,000 人死亡 27.18 人),我們會發現,從 1881 年到 1920 年期間,印度的超額死亡人數為 1.65 億。

雖然確切的死亡人數容易受到對死亡率基準預設的影響,但在英國殖民主義鼎盛時期,約有1億人過早夭亡是明顯的事實。這是人類歷史上政策性死亡的最大危機之一,死亡人數甚至超過了蘇聯(Soviet Union)、毛澤東時代中國(Maoist China)、北韓(North Korea)、波布(Pol Pot’s)統治下的柬埔寨(Cambodia)和門格斯圖(Mengistu)統治下的衣索比亞(Ethiopia)飢荒期間所有死亡人數的總和。

這個驚人的數字還不包括因英帝國造成的人為飢荒而死亡的數千萬印度人。1943年孟加拉(Bengal)飢荒,估計有300萬印度人餓死,臭名昭著的英國政府卻輸出糧食還禁止穀物進口。科學家的學術研究發現,1943 年的孟加拉飢荒不是自然原因造成的,而是英國首相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政策的產物。

邱吉爾本人就是一個聲名狼藉的種族主義者,他曾說過:我討厭印第安人。他們是一群有野蠻宗教的野蠻民族。早在1930年代初,邱吉爾就表示仰慕納粹領袖阿道夫‧希特勒和創立法西斯主義的義大利獨裁者貝尼托‧墨索里尼。支持邱吉爾的學者也承認他「對墨索里尼表示欽佩」,並且「如果被迫在意大利法西斯主義和意大利共產主義選邊,邱吉爾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法西斯主義。」

曾任聯合國副秘書長的印度政治家沙希‧塔魯爾(Shashi Tharoor)詳盡地記錄了英帝國,特別是邱吉爾統治時期的罪行。

「邱吉爾手上沾滿的血和希特勒同樣多」。塔魯爾強調,「孟加拉飢荒期間,他(邱吉爾)親自簽署採行或支持的那些決策,導致430萬人喪生。」

印度獲獎經濟學家烏薩‧帕特奈克(Utsa Patnaik)估計,英帝國從印度次大陸榨取了 45 兆美元的財富。2018 年接受印度新聞網站 Mint 採訪時,她揭示:

以出口盈餘收入和 5% 的複利計算為衡量標準,1765 年至 1938 年間,印度外流(drain)的資本高達 9.2 兆英鎊(相當於 45 兆美元)。印度人從未能以黃金和外匯收入作為信用。相反,印度的本地生產的「報酬」是從預算中獲得等值的盧比rupee。這是在任何獨立國家都不可能出現的狀況。中央政府「資本外流」的預算在26% 至 36%間變動。如果印度龐大的國際收入留在國內,情況顯然會大有改觀。印度將會更加發達,擁有更好的醫療和社會福利指標。儘管在 1929 年之前的30年裡,印度的出口盈餘收入位居世界第二,但在 1900 年至 1946 年間,人均收入幾乎沒有成長。

由於所有收入都被英國拿走了,這種停滯並不奇怪。一般民眾因營養不良和疾病像蒼蠅般死去。令人震驚的是,1911年印度人的預期壽命僅22歲。然而,最能說明問題的指標是糧食供應。由於高額稅收榨乾了一般印度人的購買力,人均年糧食消費量從1900年的200公斤下降到二戰前夕的157公斤,到1946年進一步暴跌至137公斤。當今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即使是最不發達國家的情況,也不及1946年的印度那樣惡劣。

帕特奈克強調:

如果沒有殖民主義和資本榨取,現代資本主義世界就不可能存在。在1780年至1820年的英國工業轉型期間,自亞洲和西印度群島榨取的資本總額約佔英國GDP的6%,幾乎與英國自身的儲蓄率相當。 19世紀中葉以後,英國對歐洲大陸和北美的經常帳(current account)出現赤字,同時又在這些地區進行大規模投資,這意味著資本帳(capital account)也出現赤字。這兩個赤字加起來,就形成了英國對這些地區龐大且不斷上升的國際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簡寫為BoP)逆差。

英國如何能夠輸出如此多的資本,用這些資本在美國和歐洲大陸建造鐵路、公路和工廠?英國與這些地區的國際收支逆差是透過侵占殖民地(尤其是印度)所賺取的金融黃金和外匯來彌補的。所有像戰爭這樣的不尋常開支也被計入印度的預算,印度透過年度貿易收入無法滿足的任何需求都被列為債務,並疊加利息。


延伸參考資料

1、Utsa Patnaik-British Raj siphoned out 45 trillion from India.

https://www.livemint.com/Companies/HNZA71LNVNNVXQ1eaIKu6M/British-Raj-siphoned-out-45-trillion-from-India-Utsa-Patna.html

2、Dylan Sullivan and Jason Hickel-How British colonialism killed 100 million Indians in 40 years

https://www.aljazeera.com/opinions/2022/12/2/how-british-colonial-policy-killed-100-million-indians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