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忠政 │ 三接兒戲能源政策與暗黑勢力

(本文轉載自作者2021/12/8臉書)

唯一方案之不可思議

我們怎麼也想不通,國家重大建設怎會出現所謂的「唯一且無替代方案」的規劃?尤其能源轉型的路徑絕非單一,絕對是可以多元調整的。一般民眾要辦個活動也會考慮天候或其他狀況,至少要有個雨天備案什麼的,為什麼國家重大政策,竟然以「因為觀塘工業區已經通過環評,才趕得上大潭8號機2022年7月運轉的時程」為理由,就要一路顢頇的硬闖?尤其可議的是,觀塘海域還是開發單位中油前董事長曾公開發表不適合做天然氣接收站的地方。

事實上,2014年中油委託泰興工程顧問公司做的三接可行性研究,白紙黑字寫著替代方案是:「台北港」(圖片)。在該研究報告中,我們看到台中港也是評估項目之一,雖然它是三個選項中較差的,但也有以海管輸送到大潭電廠的規畫。依照我們搜尋的資訊顯示,台中第二天然氣接收站就有二期計畫要做三個儲槽,之後還有三期、四期又有六座儲槽增建計畫,只要再接一條海管到大潭,一切就可迎刃而解。但是當我們在環評提出這些替代方案,中油和經濟部都說不可行,說海管困難度高、說海管一樣會穿越破壞藻礁。事實上,我們在中油發行的刊物中發現,鋪設海管一天可以進行4公里,並且這些海管都是鋪設在外海水深30公尺以上的海域,並不會對藻礁造成嚴重破壞。只是他們還是堅持「觀塘是唯一方案」,堅持到最後竟說:「若使用台北港,需要十八年的時程。」,簡直離譜到極點。最近他們總算統一口徑,表示最快需要11年。

台灣維新黨召集人蘇煥智也質疑三接選在台北港是個匪夷所思的事。他說東帝士陳由豪集團曾邀中油合作開發觀塘工業區,被中油以「海象不佳、潮差過大、天然氣卸收安全日數不足」為由婉拒。台北港於2009年開始營運,填海造陸工程持續進行,有相當大的腹地。三接是在2015年核定,不管怎麼看,都應該選既有的港口台北港,或是台中港,怎會選在一個海象條件最差,且是有生物礁的地方?背後是否有不可告人之事?。這種資訊前後不一、自相矛盾的狀況,在環評以至於到公投成案即將投票的今日,都還是屢見不鮮。

三接不蓋會影響電力

多少比如說,關於三接如果不蓋,會影響電力多少?2018年環評史上最黑暗的一天前的9月,經濟部表示會影響2.5%;去年12月由民眾黨蔡壁如委員召開的公聽會中,台電總經理鍾炳利親口回覆是2.4%;但是今年公投連署數量開始飆升後,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公開表示會影響6%。如果是前兩者的資料正確,按照能源局公布的未來電力供需表,2025年備用容量率可達17.1%,扣除2.4%,與法定的15%相差無幾,透過多元的調整調度一定沒有問題。可是,我們看不到政府積極的保育態度,反而是不斷利用不對等的媒體資訊戰來散佈缺電的恐嚇,以利他們達成目的。

頭過身就過的騙術

2018最後環評通過的【迴避替代修正方案】,環說書上明載:僅保留2座LNG儲槽,和1座碼頭;但是2020年10月,中央政府送審的2021年總預算中,中油已經把三接二期計畫的521億經費編入,目的是要增建6個儲槽。這個動作證明了在環評期間不斷地被迫擠牙膏式推出的所謂「減少填地面積」、「工業港外推」等都是騙術。當藻礁公投連署數量達標送中選會後,經濟部又再提出所謂【再外推方案】,說工業港願意再外推455公尺,甚至不惜延後2.5年完工。說得好聽是為了藻礁願意再退讓,但始終不願意離開大潭藻礁海域就是假退讓。這一樣是先射箭再畫靶,一樣是擠牙膏的騙術。他們就是不願面對公投可能過關,基於尊重民意和國家風險管理的需求,應即刻進行遷離大潭海域的因應對策,反而是以更強硬的姿態,想要繼續以優勢的媒體權來灌輸民眾「三接不蓋會缺電」、「中南部的鄉親將以肺換藻礁」。這是非常不厚道的做法,也完全失去民主進步的格局。

替代方案的虛與實

當中油咬定「觀塘是三接唯一的方案」後,就不斷強調大潭電廠8號新機組要在2022年7月供氣,否則電力會有缺口。但是2017年6月,大潭藻礁發現一級保育類柴山多杯孔珊瑚,環評被迫要提因應對策而卡關,次年2月,經濟部長沈榮津和中油總經理都承認趕不上時程了;但他們卻說可以用調度解決。

這「調度面」學問很大,早在2014年,中油和台電爭搶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開發權時,最終在8月底由時任經濟部長杜紫軍拍板定案,理由是:「委員會最終通過選擇中油,主要是考量中油可確保供氣穩定,若第三接收站無法操作,中油還能從永安、台中兩座接收站調度。」由此來看,沒有三接,中油一樣可以透過「調度面」因應;只要一接、二接的儲槽和輸送海管及時完成。

2017年10月18日,由於環評受保育類珊瑚卡關,環保署於立法院衛環委員會進行專題報告時,民進黨不分區立委吳玉琴質詢問台電是不是有其它替代方案。台電副總陳建益答詢說,從台中供應到大潭電廠的天然氣,每小時可以達到900公噸(尚有餘裕之意),且台電在基隆協和(第四接收站)、台中(第五接收站)等地都有設置接收站的計畫,會盡量擴充管線的輸送量來因應,並說「管子的量可以再增加」。從這裡又可以看出端倪:台電顯然很有信心可以因應。但是,開發單位中油公司仍不願轉彎。

三接蓋在藻礁上是政治問題

關於藻礁與三接是「政治問題」一事,前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曾在2019年受訪時如此表示(https://www.umedia.world/news_details.php……) 。2017年12月17日,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在台中辦理反空汙大遊行,對藻礁保育還很積極的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邀約了幾個夥伴在遊行前吃簡餐聊藻礁與三接案。談話中,陳副主委也表示三接蓋在觀塘就是政治問題。我們問起台北港不是最佳替代方案嗎?推動上到底是碰到什麼阻礙?陳則坦承是當時浮出檯面要選新北市長的一位民進黨立委反對所致,因為這樣會影響他的選票。國家重大建設,可以因人設事,國人能不提心吊膽嗎?

提起陳吉仲,我還記得最早和他見面是2016年11月22日。當天是我們獲悉中油董事會併購東鼎股權後,發動環團與在地居民大規模前往中油抗議的日子。抗議後,參與記者會為藻礁發聲的國民黨陳學聖立委立即連繫陳吉仲,要請教他藻礁該如何保育,陳也歡迎我們前去交流。他當時發言說了一段讓我難忘的話。他說:「我可以跟各位保證,不管是哪個政黨執政,其實都是從短期看環境,沒有從長期看。他們為什麼會這樣看?因為那個(指環境)在市場沒有在買賣,因此沒有價格。可是實際上他是有價值的。所以我們環境經濟學的功能就是要把這些價值凸顯出來,那該保育的當然就是要保育……」這個「價格」和「價值」的觀點,實在是讓我折服。但是在農委會是藻礁保育機關應有的作為上,陳的表現顯然越來越偏離他的專業,這點著實令人感嘆。

兒戲能源政策,可轉彎不轉彎

還有幾個實例可以印證觀塘三接開發是個兒戲政策,不但有替代方案,甚至很多時候都還有轉彎的機會。

2018年8月中旬,我在台北和當時是行政院能源與減碳辦公室委員的環團夥伴偶遇,他當面告訴我:有委員轉述,桃園市長鄭文燦和經濟部高層對話曾表示「接收站和高原電廠,不能通通給我,我只能接受一個…」。按照我們對能源轉型是可以多元調整的認知研判,這消息應該不假,這表示三接一定有替代方案,鄭文燦才可能這樣說。後來,原本在2024年要運轉的桃園龍潭高原電廠果然就消失了。隔年鄭文燦還在議會接受質詢時,帶著守護鄉土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使命之神情,對議員表達高原電廠是他擋下的。但是,在有選擇的情況下,為什麼他不選擇保護藻礁呢?因為藻礁不會說話,當地悲憐居民也大多沉默;而龍潭區選民的選票是他在意的,何況又有議員帶頭反對嗎?如果此時可以選擇,顯示「觀塘是三接唯一方案」就是假議題不是嗎?

驚人內幕

也是2018年的事,一位向來關心藻礁議題的桃園市議員很無奈的告訴我,說鄭文燦請他利用質詢時作球給他,鄭將藉機會宣布把大潭藻礁劃為保護區。不過,臨質詢前,鄭文燦給這位議員訊息,說「自己不能跳過賴清德做這個決定……」。知道這件事不只有我,由此可以研判消息來源的可靠度。如果當時鄭文燦還可以做劃保護區的決定,表示觀塘絕非三接的唯一方案。賴清德正是觀塘三接環評黑手,他和鄭屬同一派系。這背後就值得深思了!

這件事當然讓我憶及鄭文燦2014第一屆桃園市長選前,他在聲援我們的記者會後公開表達:「對未來整個桃園縣沿海地區,我們希望自然的地景,也能夠暫時指定為自然保留區。」(https://www.facebook.com/stone2504/posts/1642778049069158?pnref=story) 這一席話。我始終相信他對環境的價值是有深度認知的,但從藻礁保育的表現上來看,顯然又違背他的意向。這樣的矛盾,一定在保育類的柴山多杯孔珊瑚出現,加上自己要背負背信忘義之名的雙重壓力下,試圖找機會擺脫這可能跟著自己一輩子的惡名。但為什麼無法繞過賴清德做決定?賴清德有何能耐讓一個政治明星捨棄理想,甘為孺子牛?

其實2014鄭文燦當選,就是個絕佳的轉彎時刻、那時候,鄭承載對環團的許諾,也正是可以展現自己對環境遠見魄力的時機,他只要對中央表達:我出生桃園、我愛桃園、藻礁是桃園也是全人類的珍貴資產,三接請自行找尋替代方案。那麼當時的中油及經濟部一定毫無懸念,立刻轉彎前往台北港,也勢必加速國家能源轉型的實效;因為當時新北市是朱立倫當市長,中央則是馬英九,都是國民黨。鄭市長為什麼不這樣做?一向標榜愛鄉土愛台灣的民進黨、與民團有約的地方主官,會突然附和中央的政策反向操作?這件事的背後已經隱約透露不尋常的訊息。

2018年10月5日,行政院長賴清德藉立委質詢拋出「觀塘換深澳」的說法,結果直接促成三天後的三接環評大會強勢通過。可是邏輯清楚的公民馬上就會質疑,觀塘三接是天然氣接收站,深澳是電廠,兩者要如何交換呢?如果真的要交換,應該是交換桃園龍潭的高原電廠才對吧。當時深澳因為是燃煤電廠,人人喊打,嚴重影響蘇貞昌在新北市市長的選情。而高原電廠總裝置容量140萬瓩,深澳燃煤電廠兩個機組共計120萬瓩,站在能源轉型、為全國人民健康打算,也應該如此做才對。惟如前所述,高原電廠已經先被鄭文燦拔掉了。儘管深澳電廠在幾天後由台電撤回開發案,也無法挽回蘇貞昌的新北選情。因人設事惡搞的兒戲能源轉型政策,終究是讓民進黨醜態畢露而已;但是在觀塘三接案,他們就是要顢頇到底,背後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

今年10月,商業周刊第1769期有個「消失的西海岸」專題報導,其中「深入調查」的標題是:「假能源轉型真圖利,竟讓7萬株珊瑚、25%漁獲陪葬!」文中提及2018年,中油三接的環評委員鄭明修、時任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三人,想促成中油、台電到台北港蓋接收站,理由是土地面積夠大,足夠讓中油與台電合建大型接收站、以及海象條件比桃園觀塘好,且台北港已填海造陸,對海洋與環境衝擊最小,可避開桃園藻礁的爭議,基隆也不必填海,拉管線到基隆協和電廠即可滿足發電需求。但建議卻被台電、中油打回票。這篇報導間接證實了到2018年環評情勢最緊長的時刻,都還有可以轉彎的機會,並且是更有利於能源轉型發展契機的方案,但是執政團隊毫無作為。

觀塘蓋三接政策可以轉彎,還有個重要的證據。2020年8月10日,前能源與減碳辦公室委員,中興大學環工系教授莊秉潔與中部環團聚會時,公開表達他在2017年環評啟動後曾前往中油公司與七、八個人共同協商三接議題,其中中油顧問公司的人告訴他:的確,台北港比較快(https://youtu.be/KBSMCxGqdRc)。這個談話是由彰化環保聯盟總幹事施月英在其官網直播,目前隨時可以前往看錄影。

中油顧問公司顧問傳達的訊息,讓我想到2014年的「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站址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品質。觀塘方案極可能是被灌水出線的,目的是為什麼?這也是這樁藻礁超完美謀殺案很重要的一環。我的鋪陳,其實答案已呼之欲出不是嗎?想想2016年11月18日中油董事會為什麼會以22.8億元併購東鼎公司股權?因為當時中華開發公司的董事長張家祝,獨立董事杜紫軍都擔任過經濟部長啊!

等不到一場「聽證會」

儘管藻礁保育和三接開發案情複雜,惟行政體系如果有一絲絲想為國家永續做出智慧決定的想法,那麼召開一場有法律效益的「聽證會」,就可迎刃而解。讓政策透過科學與實證去釐清爭議,做出對國家發展最有效的執行方案,也能達到最佳的溝通成效,避免無謂的社會成本之浪費;但事實就是有股暗黑勢力綁架著民進黨,也綁架了全民和世代子孫的幸福。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