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102重要講話」的內在邏輯和政治意涵

習近平「102重要講話」的內在邏輯和政治意涵
楊開煌

 

【編按】2019年1月26日民主文化基金會與新國際合辦了「【重新思考民主】論壇系列:解讀習近平,解析兩岸大未來」,針對中美貿易的戰火持續延燒的今天,台灣究竟如何自處與兩岸未來發展方向等問題展開辯論。與談人之一楊開煌教授,任教於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針對習近平年初《告台灣同胞書》四十年紀念會的談話提出分析。本文轉載自《海峽評論》338期2019年2月號

 

一、習總「102」講話內含疑問:

中共的總書記習近平於今(2018)年元月2日在北京的「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四十年紀念會」上發表「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 推進祖國和平統一而共同奮鬥」的講話,這篇「講話」系統地、完整地闡明了中共進入新時代的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綱領,可以說是為中國的完全統一,提供了政策論述的基礎,十分值得兩岸從事「國家統一、民族復興」的工作者細心的研讀和體會。習近平發言之後,討論的文章從兩岸到國外,從專家學者到民間人士,從官方發聲到政黨回應,可謂是汗牛充棟,極為熱烈,當然意見分歧,有正有反,各有立場,然而讀過之後,不免仍有以下的疑問:

第一、既是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四十年,何以習的「講說」,總是說七十年如何,如何?

第二、自從中共倡議「和平」以來,從第一代領導人到第五代領導人,分別有第一代的毛周時代的「一綱四目」、之後分別有「葉九點」、「鄧六條」,第三代的「江八點」、第四代的「胡六點」到現在「習五點」,以及,其中的繼承關係究竟為何?「習五點」的創新特點為何?

第三、四十年前的「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其講話的對象是台灣當局與台灣同胞,那麼,總書記習近平講話的對象還是台灣當局與台灣同胞嗎?

第四、應該怎麼理解總書記說的「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總不能一代一代傳下去。特別是兩岸之間,目前看不到任何有效的政治談判的可能,

第五、特別重提台灣社會比較誤解的「一國兩制」,作為兩岸完全回歸統一的唯一方案?為什麼特別提及多年不講的「武力」手段,顯示其「去獨」的決心。

當然以上的問題是其實具有內在邏輯性的,讀者應從總耆記的「文本」中,尋得以上問題的答案,才能真正理解習近平預備如何「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 推進祖國和平統一」作奮鬥。

 

二、辯證思考:

習於元月2日發表了「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宣言,其內容包括了

(一)我們回視總書記習近平的發言內容,四十年乙詞只出現乙次,而七十年出現五次,這就十分明確地說明習總只是借『告台灣同胞書』四十年紀念會之名,闡述進入新時代的「台灣問題」的指導思想,此一指導思想是從毛周的「和平解放台灣到鄧、江、胡的「和平統一台灣」,再到習近平的「和平解決台灣問題」,這是習對中共完成「中國完全統一」任務,既完全繼承又辯證發展的「揚棄」。客觀而言,習的思考既不同於毛周,從「打倒蔣氏王朝,解放全中國」的角度,亦不同於鄧小平從中國大陸「改革開放」的需要思考兩岸關係;習是從民族復興的角度切入思考解決台灣問題的佈署,所以四十年的「和平統一」,只是中共整個國家再統一策略的過程和手段。

(二)習近平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五條主張:

1、攜手推動民族復興,實現和平統一目標;

2、探索“兩制”臺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

3、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維護和平統一前景;

4、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夯實和平統一基礎;

5、實現同胞心靈契合,增進和平統一認同。

細細閱讀,深入探究,其實很容易發現其閃在邏輯的聯繫性,以上的五項主張,又以第一大項為基礎,第一項最重要的話就是「廣大臺灣同胞都是中華民族一分子,要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認真思考臺灣在民族復興中的地位和作用」,這就是期待台灣同胞,必需建立中國人的「認同」這是兩岸交流的社會的根本也是兩岸的基礎,認了「中國人」了,才能重新相向而行地「探索兩制的台灣方案」。

此時兩岸之間的協商,就是在「臺灣同胞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等將得到充分尊重,臺灣同胞的私人財產、宗教信仰、合法權益」已經得到「充分保障」的承諾下。以家人的身份協商政治分歧的解決方案,有了「方案」台灣必然可以長治久安,台灣人民也就可以「在祥和、安寧、繁榮、尊嚴的共同家園中生活」;

如何推動兩岸的「政治協商」呢?習近平倡議「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兩岸各政黨、各界別推舉代表性人士,就兩岸關係和民族未來開展廣泛深入的民主協商,就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達成制度性安排。」「開展對話溝通,廣泛交換意見,尋求社會共識,推進政治談判。」這裡清清楚楚地規範出協商、共識而談判的路徑,以便兩岸的政治分歧不會一代一代傳下去。

在此國家和平統一的過程中,反對台獨是兩岸維持和平的唯一保障,習強調了反對台獨的決心,他說「我們願意為和平統一創造廣闊空間,但絕不為各種形式的“台獨”分裂活動留下任何空間。」他又說「我們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針對的是外部勢力干涉和極少數“台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所以「反獨」,兩岸才能「共謀和平、共護和平、共用和平」。

上述的政治原則確立了,兩岸就應「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夯實和平統一基礎」,並且以「金、馬」為兩岸「融合發展」的試驗區。

兩岸在共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上,「推動其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加深相互理解,增進互信認同。要秉持同胞情、同理心」「以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化育後人…達到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習特別提醒台灣人民「像珍視自己的眼睛一樣珍視和平,像追求人生的幸福一樣追求統一」尤其是台灣青年,要「勇擔重任,為民族創未來!」

(三)「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國際意義」:習指出此一改變「不會損害任何國家的正當利益包括其在臺灣的經濟利益,只會給各國帶來更多發展機遇,只會給亞太地區和世界繁榮穩定注入更多正能量,只會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世界和平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作出更大貢獻。」這是中共領導人首次向國際說明中國完全統一的國際意義,當然,這種說法,外人未必會信,但這是一個大國領導人公開的正式文告,總是有一定的說服力。

 

三、習五條的特點:

從以上的理解,我們可以說,習的講話確實是提出中國進入新時代之後,解決台灣問題的思想指導,因此,中國近入「新時代」之後,對「台灣問題」而言,也進入一個新的時代,這是「國家進入完全統一」的時代,是「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時代,是積極性引導台灣各界思考台灣「一國兩制」的新時代。這和鄧、江、胡時代思考「台灣問題」的解決方式就不完全相似:綜合其特點如下:

1、習指出「台灣問題」是從割讓列統一,再從「統一」到「長期政治對立的特殊狀態」,現在再到了「復歸統一」的時代,這過程是與中華民族的「弱、亂」與「強大」息息相關,所以中國統一才是民族偉大復興的應有之義。

2、習的講話特別將「台灣問題」,強調從中共建政的七十年起的作為,顯示了習在過一代完成結束兩岸「長期政治對立的特殊狀態」的決心。並且從法理基礎、歷史任務、台胞參與、兩岸共識、國際支持,反獨勝利等角度得出「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的結論和信心。

3、習如何推進統一的工作呢?他先是辯證地綜合了毛周的「和平解放」和鄧小平的「和平統一」到現在的「和平解決」,顯示中共如今已「牢牢掌握兩岸關係發展主導權和主動權」的優勢下,依然採取和平方式。

4、習的「和平解決」的主要特色,就是唯一突出「寄希望於台灣人民」,從「告臺灣同胞書」以來,中共在解決台灣問題上,一直是兩個寄希望:「台灣當局」和「台灣人民」,甚至可以說主要是「寄希望台灣當局」,然而歷四十年的經驗說明了「台灣當局」受制於台灣民意和外國努力特別是美國的控制,後者依賴中國的崛起,前者依賴對台工作對象和方的調整,所以這篇講話的基本訴求對象都是台灣人民,以及台灣贊成「一中原則」,「九二共識」的政黨和團體,而並沒有將台灣當局為對象,雖然文中提到涉公權力的「政治談判」,但是在「尋求社會共識,推進政治談判」,所以習對台工作路徑是,「人民影響政府」「在野影響執政」「地方影響當局」「經濟影響政治」,即有頂層設計又是由下而上的工作一方法。

5、因為是從人民出發的工作路徑,所以台灣人民的中國人「認同」,是工作的開始,習提出「臺灣同胞為祖國大陸改革開放作出重大貢獻」「廣大臺灣同胞具有光榮的愛國主義傳統」,從歷史到當代,台灣人民對祖國都有貢獻,所以「是我們的骨肉天親」,這是「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中國人要幫中國人」說法的附著點。這也是習要促進兩岸「融合發展」與人民「心靈契合」的憑藉,習特別提出「廣大臺灣同胞都是中華民族一分子,要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認真思考臺灣在民族復興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是說台灣人民不應妄自菲薄,可以做一等中國人。

6、從認同中國人的角度,習提出的「一國兩制」,就可以視為是「積極的一國兩制」,不僅僅是「統而不一,統而不治」「舞照跳,馬照跑」五十年不變的消極的「一國兩制」,而且是提供台灣人民身份上的安定感,認同上的光榮感,利益上的穩定感,自主意識的參與感、功能感的積極地「一國兩制」。中國人推動國家「完全統一」的和平過程,對台灣人民而言,是結束悲情,放下焦慮,開放自我,迎接與適應全球化新時代的過程。但若是非和平的,「統一」的結果不會有差別,但是過程是驟變的、快速的,難適應的。所以他也語中心長地說:「我們真誠希望所有臺灣同胞,像珍視自己的眼睛一樣珍視和平,像追求人生的幸福一樣追求統一,積極參與到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正義事業中來。」它裡是有弦外之音的,是有潛台詞的。

7、對於反對「中國統一」的內外敵人而言,習直接說「我們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而且毫不諱言地明示其任內的急迫感「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是影響兩岸關係行穩致遠的總根子,總不能一代一代傳下去」,「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是鄧小平的「政治交代」,然而當時的說法是一場戰爭的準備,而以如今的大陸的綜合實力和國防科技水準而言,這是追求「國家完全統一」和「民族偉大復興」信心和決心的宣示,也確定台灣的未來選項上,只有「參與統一」或是「被迫統一」兩種。

8、為了鼓勵台灣人民參與國家統一,習近平提出「可以率先實現金門、馬祖同福建沿海地區通水、通電、通氣、通橋。」的構想,應該說這就是建立統一的「試驗區」,對台灣青年習注意到「要秉持同胞情、同理心,以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化育後人,弘揚偉大民族精神。親人之間,沒有解不開的心結。久久為功,必定能達到兩岸同胞心靈契合。」這些都是苦口婆心地開闢渠這邀請台灣人民的參與,因此台灣人民真正應該思考臺灣在國家統一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總才是真正愛台灣,對臺灣負責的表現。

9、在中國的「統一」過程中,香港同胞、澳門同胞和海外僑胞也被習的講話點名,習要他們「一如既往,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再立新功」,顯然在以往「港、澳、僑同胞曾經為港、澳回歸「盡過心,出過力」,所以習希望他們為國家的「完全統一」能「再立新功」。這就等於是建立一個「國家完全統一」的「統一戰線」,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個「統一戰線」也包括了與台灣有「有形利益」和「無形利益」的其他國家和外國人士,這也看出了習對兩岸統一工作的堅定決心和意志。

 

四、結論:

從以上的特點來看,我們可以發現,台灣的朝野對習102講話的反應,其實是十分荒腔走板的,首先台灣當局,其實是沒有的必應,因為不是被訴求的對象,所以回應的內容就不重要了,如果有辦法重新贏得台灣人民的信任就去做,嘴上耍狠是沒有用的,實力見真章。

中國國民黨的回應更是令人岔異,國民黨說「依照中華民國憲法的規定,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那麼1947年之前中華民國是什麼,國家先於憲法,憲法只規範國體和政體;又說「雙方同意用口頭聲明方式各自表達」它是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還說「我們期待兩岸能從事制度的競爭,以最佳的福國利民制度,增進兩岸人民福祉。」那就不是「制度的競爭」,而是「治理之爭」。足見其回應同樣不在點上。這是只想選票不想台灣前途的回應。至於國民黨的新生代的回應,更是讓人看到少數國民黨青年政客的黨魂、黨德、黨史的淪喪和墮落,他們真把「九二共識」標籤化,以為隨獨起舞可以有票,實在令人不齒。

習的講話,被認為是「再告臺灣同胞書」,是一篇在新時代解決懸而未決的台灣問題的綱領性文件,說的委婉些,那就是一篇習近平「和平台灣問題」的宣言,說的直白些就是要台灣直接面對「參與統一」或「被迫統一」的宣言。

 

發佈日期:2019/2/2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