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組左翼

重組左翼
林深靖

 

【編按】本文由《新國際》林深靖主編於199911月寫於《左翼》月刊創刊號。面對資本主義的野蠻,作者提出了「面對這樣世紀末的台灣社會,長期以來堅持社會公平正義,站在反資反帝立場的左翼能夠做些什麼?」近二十年後的今日,資本主義的問題更加嚴峻,這個提問依舊重要。文章提醒了需要重組左翼隊伍,進行經驗整理和觀念溝通,對我們身處其中的世界局勢和生活模式做更深入的分析與批判。

 

 

921大地震使許多人從迷夢中驚醒。怵目驚心的不僅是傾圮破碎的家園,還包括破敗腐朽、窘態畢露的當權體制。政府無能而傲慢,反對黨張惶而虛矯,金融財團則遊刃其間,既以戔戔捐款和形象廣告搏取樂善好施之令譽,又集結放言要脅,以減免營業稅賦為標的。變色山河的背後,原來隱藏著變質的政黨政治以及變調的房地金融產業結構。

台灣自1987 年解嚴以來,長期受到壓抑的社會力乍然釋出,社會運動一度勃興亢揚,行動激發思想,思想引導行動,於是,以美、日為宗主的依賴性政經體制受到一定程度的挑戰。台灣內部因恐怖統治的壓迫而喑啞的左翼運動,一時之間,彷彿有了萌芽滋長的機會。然而,緊接著1989 年的東歐變局,資本主義陣營聲稱對社會主義取得全面的勝利,歷史「終結」了,從此是資本主義市場全球化的時代,世界單極化,思想單一化,反帝、反資的左翼主張被逼到幽暗的牆角,被勝利的陣營判定為現代社會中不合時宜、不切實際的聲音。在台灣內部,隨著國、民兩大政黨的匯流以至合流,以美、日為首的資本主義更成為它們貼附、邀寵的共主。台灣的左翼依然是被警告、被看管的對象。

然而,十年過去了,資本主義的傲慢與偏見,使它變得更為極端而野蠻,台灣正是這一個陣營裡具體而微的例子:黑金政治無所不在,財力、暴力與權力三位一體,盤根錯結地壟斷了台灣社會絕大多數的資源。金融財團資本家在政治上呼風喚雨,朝野高層競相成為其代理人,厚殖利潤,分霑雨露,成為不折不扣的利益共同體。強權者越來越集中,越來越傲慢;弱勢者越來越卑微,越來越被推擠向生存的邊緣。台灣的資本主義強權結構是極端野蠻而赤裸的,就像大地震後裸露暴突的鋼筋;然而,它卻也可能因傲慢而脫離了最基本的理性,浮誇、膨脹,就像那些華而不實的樑柱,在大地震後暴露出以沙拉油桶和保麗龍填塞的醜態。

面對這樣世紀末的台灣社會,長期以來堅持社會公平正義,站在反資反帝立場的左翼能夠做些什麼?

我們都知道,在台灣,有許多不滿於當前政治、經濟、社會體制的朋友。他們有些從事勞工、農民、漁民運動,有些投身於社區基層工作,有些在研究單位或學院之中,有些進入了媒體,有些則自己組織了工作室,在各個不同的領域和崗位,為既定體制的轉變創造條件。我們也都知道,在921地震之後,有不少朋友迅速集結起來,以最高的熱忱進駐災區工作,為在震災中失去親友、失去房舍的弱勢群眾爭取合理的生存權利。

這些朋友普遍對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投機、剝削和分贓過程有比較清醒的認知,因為認知,所以選擇質疑、抗爭的立場。他們對當代以武力和跨國資本橫行世界的帝國主義霸權有一定程度的嫌惡,因為嫌惡,所以決定站在對立的一方。他們的思考和行動向來傾向於政治和經濟上的弱勢者,認為公共的利益優先於私己的利益,認為公平、互助和團結仍是人類社會中值得追求的價值。他們都是我們「左翼」的朋友。

這些朋友,有的相知相惜,在工作上相互奧援;有的音訊斷絕,彼此不相聞問;有的則因為缺乏溝通的管道和機會,彼此之間產生不必要的爭執和誤解。我們認為,面對經歷過地震劫難的台灣社會,面對日益鬆動、崩解的黨國產經結構,面對新的世紀、新的時代、新的工業技術和生產模式、新的國際政治經濟局勢,有總結經驗,重組左翼,重新出發的必要。為了更有效率的抗爭,我們需要一個新的隊伍,一個思想與行動的隊伍。

隊伍的形成,需要經驗的整理和觀念的溝通,也需要對我們身處其中的世界局勢和生活模式做更深入的分析與批判。我們相信,在現階段,一個共同的刊物是有必要的。一份刊物,即是一個基地。經驗的整理與傳遞、思想的辯爭、觀念的溝通、信念的形成,共同的刊物是一個必要的起點。透過共同的刊物,我們積累經驗,凝聚力量,為改變世界、創新生活,營造更有利的條件。

這份刊物,在理想上,應以隊伍的形成和壯大做為發展的目標,旗幟鮮明地建構台灣左翼運動的正統與傳統,並以此做為與國際左翼組織或政黨接觸的陣地。

這份刊物應有能力進入市場,並與現有市面上的刊物做明顯的區隔,它應有助於台灣社會新世界觀的形成與發展。這份刊物應有運動的考量,因此主要內容應包含「實踐筆記」,亦即勞工運動、社區工作、災區工作……的記錄與省思,訊息的溝通與交換。這份刊物必須是犀利的,因此要有「左翼評論」的篇章,以我們的觀點,對台灣當前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提出即時的回應與批判。這份刊物必須要能夠積累經驗,做為省思的材料,因此,應有「歷史現場」的篇章,對包括台灣、大陸與國際左翼運動的歷史做必要的回顧與整理。除此之外,它也應有「世界思潮」的篇章,譯介進步的思想與觀念;有「全球視野」,以左翼觀點分析、評論國際政治經濟問題。我們有不少朋友同時也是創作者,因此應提供文化評論與文學創作的篇幅。

我們知道,有許多朋友曾經因為孤立而困鎖愁城,有許多朋友因為沒有共同的具體目標而對前景感到無比茫然,也有許多朋友因為過去挫敗的經驗,而對凝聚隊伍抱持較為悲觀的態度。但是,有更多的朋友敏感地認為眼前是一個新的契機,是一個重新出發的起點,他們更在工作的過程中深刻感受到整合隊伍的必要。那麼,在現階段,一個可以溝通思想、凝聚想像,並共同向社會發聲的刊物,也許是一個必要的過程。

 

發佈日期:2018/07/29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