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長六零年代
◎幸田直子
張宗坤 譯
【編按】1948年日本全國學生自治會總聯合會(全日本学生自治会総連合,簡稱「全學連」)成立,他們累積了二十年以上的實力,透過挑戰民主、和平與帝國主義歷史的普遍概念,在美日冷戰同盟間挑起了強烈的張力。作者幸田直子是日本近畿大學國際學部國際學科講師,研究主題為美國外交史,也就是研究美國冷戰外交對日本與其他國家的社會影響,以及美國冷戰外交反映的美國國內政治、社會狀況。感謝張宗坤授權轉載翻譯,原文請點此。
在美國佔領日本的期間,左翼學運提出民主化與去軍事化的主張,並組織了全國性組織「全學連」。到了四零年代末,日益加劇的美蘇張力,迫使華盛頓放慢了戰爭期間倡議的民主化與去軍事化的腳步。就算美國佔領日本以便打擊共產主義與建立經濟上自給自主的反共基地的目標轉變了,被美國的民主化與去軍事化計劃所啟發的強大民主浪潮,熱度並沒有降低。全學連的學生們成了群眾運動的先鋒,延續進行著被美國佔領所啟發的未完成的革命。
五零年代間,日本學運的焦點轉向美日之間的冷戰同盟關係。1951年,在美國宣告結束佔領日本本島的同一天,日本和美國在舊金山市簽署了美日安保條約(日文的縮寫是「安保」)。這份條約承諾在日本本島建設美軍基地與軍事設施,並同意美國對日本列島最南端的琉球的持續佔領,保證日本的安全。隨著韓戰爆發,日本美軍基地的地緣戰略重要性隨著對太平洋的安全需求提高而增加。1955年,美國和日本政府達成協議,將砂川美國空軍基地的跑道範圍拓寬到周邊的砂川町(譯按:即現在的立川市),以容納現代美軍戰鬥機的大小。這正是砂川事件的導火線。許多居民擔憂,身處超級大國間可能發生毀滅性的核子戰爭的情況下,在砂川停駐這些新型戰鬥機,可能會使得這個城鎮成為打擊目標,因此,居民們反對這項計畫。全學連的學生與工會和左翼政黨一同加入了當地居民的抗議行動,反對這項跑道的拓寬計畫。縱使許多包含全學連學生在內的抗爭者是在提倡以和平為目標的去軍事化,但政府卻認為他們是為共產黨工作。洛杉磯時報把這些砂川的抗爭者稱為「反美的神經病」,並說他們「就算不是被直接指使,顯然也是受到最近復甦的共產黨所鼓動」。這場反對跑道拓寬的運動,引發了關於美日安保條例的辯論,為1960年的安保危機打響第一槍。
1960年的安保危機是日本在冷戰期間最廣為人知的消息之一。1960年的秋天,據信有超過1,600萬名的日本人參與了反對修正美日安保條約的遊行。1960年年初,全學連採取了更直接的行動來阻止政府簽署修正後的條約。在1月15日的晚上,超過一千名學生疾速衝進羽田機場,其中約七百人佔領了大廳,固守著用桌椅搭起的路障,阻止首相岸信介到美國簽署條約的修正案。5月19日,岸信介領導的自民黨在眾議院強行通過安保修正案,使得反安保鬥爭進入了新的階段。一大群示威者包圍了由三千名警察守衛的國會議事堂,警方最初預估示威者的人數約有七千人,反對團體則聲稱人數超過兩萬人。抗議者批評岸信介處理問題的方式「很不民主」。這顯示,反安保的運動提出了戰後的民主問題。日本戰後最知名的政治哲學家丸山真男認為,反安保鬥爭在此時呈現出了「你要不是反安保,就是反民主」的邏輯。對日本的學運份子來說,反安保遊行的結果造成了複雜的感受。一方面因為大規模的公開示威成功地把岸信介拉下馬,而有了信心;另一方面又因為運動無法阻止安保修正案通過國會的失敗,而感到絕望。
在六零年代中期,全世界的青年學生都以行動在反對美國的「帝國主義」政策。地方性、全國性與國際性的反戰運動持續匯流,並將激進學生轉化為1968年的全球先鋒。在被新激進主義的大浪所席捲的世界中,與在地方上與美國權力鬥爭的經驗,深化了日本激進學生的全球意識,並促使他們與歐美的激進學生串聯、建立跨國聯盟。日本的美軍基地被視作新帝國主義的前哨站,受到猛烈的抨擊,但他們的存在同時也包含著促進全新激進思想得以跨國傳播的可能性。越戰退伍軍人反戰組織/冬日戰士組織(The Vietnam Veterans Against the War/ Winter Soldier Organization)最初成立於1967年的紐約,他們發行了雙週報紙《新聞自由》(Freedom of Press),並在橫須賀美國海軍基地附近開了一間書店,讓美國大兵可以拿到軍方沒有提供的小冊子跟電影。此外,由美國士兵自行出版的地下報紙,在美軍托管區周圍非常盛行。這類報紙包含東京都的《為和平殺戮》(Kill for Peace)、《自由指環》(Freedom Rings),岩國市的《永遠忠誠》(Semper Fi),沖繩的《歐米茄報》(Omega Press)和《和平之必要》(Demand for Freedom)等。這些報紙不只成為反戰的美軍與運動者的資訊來源,也對現存的社會體制與帝國主義作出了激進的批判。橫須賀市的某位黑人美國士兵寫道:「我們擁有自由、擁有屬於我們的平等的權利。這場戰爭〔原按:指越戰〕是白人之間的戰爭,而不是黑人的戰爭。」這段文字寫在一篇名為〈通往自由的漫漫長路〉的文章,刊載在由橫須賀市海軍基地的美軍所發行的刊物上,批判了美國國內的種族壓迫。
二戰後誕生的全學連,受益於時代潮流下的民主化運動,累積了力量與能量。二十多年來,透過挑戰在冷戰間逐漸形塑而成的民主、和平與帝國主義歷史的普遍概念,學運在美日冷戰同盟間製造了挑起了強烈的張力。漫長的六零年代的反帝學生運動,似乎在1973年告終。因為美日安保條例在1970年自動被批准,美國對沖繩的佔領則在1972年5月正式結束。對美國來說,似乎並不需要費太多力氣來調整後佔領時期的美日聯盟。日本全國有志一同地強烈支持美日同盟,並繼續維持主要位於沖繩的美軍基地。這兩個重大的外交事件,使得了美國老兵必將與日本保守派政府並肩作戰的感覺深入人心。
發佈日期:2018/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