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舒潔 | 和人民一起思想:陳映真的「認識論斷裂」與1980年代台灣的「民眾」問題 

陳映真在1980年代圍繞「民眾」問題的系統思考,可以視作一場認識論斷裂。以「民眾」這一概念為核心,陳映真建立起了一套全新的左翼思想話語,從1960年代青年時期的左翼理想主義邁入科學的歷史唯物主義分析。從關注第三世界的問題到投身於民眾的文化實踐,陳映真打通文學、科學與政治這三個領域之間的聯繫,構建了一個整體性的歷史分析。

Read more

李陀 | 重新思考社會主義和改革的複雜性

80年代以來,中國在社會主義體制之下,歷經不斷的改革,發展為工業大國,並在全球資本主義危機持續深化的背景下,展現出別樣的生命力,為社會主義注入了新內容。但是,對於什麼是社會主義、如何實現社會主義,各界又一直存在激烈爭論。為了回應這些問題,李陀將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放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史的視野下進行思考。

Read more

巴迪歐評阿爾都塞 | 歷史唯物主義的(再)開啟  

【編者按】阿蘭·巴迪歐認為,20世紀法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形勢表現為三種類型馬克思主義的混合:基要馬克思主義、總體馬克思主義和類比馬克思主義。阿爾都塞作品的理論價值在於為我們指出了「庸俗馬克思主義」如何借用馬克思主義的話語,以「消除差異」的方式建立自身的理論場域。巴迪歐認為,阿爾都塞通過重新賦予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重要性從而強調馬克思主義所具有的科學性。從阿爾都塞所處的理論與政治形勢出發,巴迪歐對阿爾都塞的著作所具有的理論價值進行思考,並試圖分析阿爾都塞的理論干預從哪些方面進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