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獨運動觀察

台獨運動觀察
◎吳俊宏

 「台獨運動是由本土資產階級、中產階級以及廣大的基層民眾所組成的政治運動。這三大階級之間彼此利益並不一致。」

一、台獨運動階級本質

台獨運動是台灣本土有錢階級的政治運動,它的階級成員有如下四種:

1. 50年代台灣本土地主階級

地主階級因國民黨的土地改革,廉價的收購他們的土地,而心懷不滿,同時地主階級也不喜歡剛以社會主義革命成功的中國共產黨。因此50年代初,台北的辜寬敏、台中的林獻堂、西螺的廖文毅等,遂跑到日本成立台獨組織,進行台獨運動,這是台灣最早出現的台獨運動。

2. 50年代中至60年代中的地方仕紳

地方仕紳在50年代台灣左翼的革命運動被肅清完畢後,接續領導台灣反抗國民黨的專制獨裁,如當時的高玉樹、吳三連、李萬居、郭雨新、郭國基、李源棧、許世賢…等。這些人士因仍屬台灣的既得利益階層,雖不滿國民黨的專制壟斷,但也不喜歡中國大陸的社會主義政權,因而其所領導的反抗運動,自然而然地帶有台獨的色彩。

3. 60年代中發展起來的新興的中小企業主

從60年代中起,經歷70年代以至80年代,台灣推行勞力密集輸出工業,一批以國外市場為主的本土中小企業主應運而生。中小企業為此時台灣經濟發展的主角,但其成長的過程中,並沒受到國民黨政府的照顧,無論在企業的融資、技術的支援、市場的開拓等,國民黨皆任其隨波逐流,沒有特別的扶持。因此他們對國民黨一直心生不滿,加以國民黨在台灣島內的資源及市場的壟斷,以及政治上高壓統治,使得這批中小企業主成為台灣反抗國民黨的民主運動的背後支持力量。另一方面因其階級利益的本質也使得他們不喜歡大陸的社會主義政權,因而也成為其後興起的台獨運動的潛在支持者。

4. 新興的本土中產階級

在台灣的經濟發展過程中,成就了一批被稱為”中產階級”的高所得知識份子,如醫師、律師、會計師、建築師、大學教授以及企業的高階經理人…等。這些高所得的知識份子,很多留學歐美日,深受西方意識形態的薰染,具有濃烈的反共反中意識。常以西方的價值尺度,丈量中國的諸多不是。這批人的高所得,使他們不喜歡貧窮落後的中國,近年來雖中國已崛起,但他們沒有足夠資本可參與兩岸經濟交流的利益分配,其高所得幾乎全來自於台灣本土所給予,他們無須顧慮中共的感受,因此他們成為最堅定的台獨運動者。

二、台獨運動成功的兩岸因素

台獨運動發展至今,已形成一股具有相當民意的政治力量,這樣的本土有錢階級的政治運動,成功的原因,主要來自以下兩個方面:

1. 國民黨方面

1947年的228事件,1950年代的白色恐怖,以及長達38年的戒嚴統治,政治上的高壓,經濟上的壟斷,以及從中央到地方各主要的官職概皆由外省人佔據。如此,在本土台灣人的內心裏,深深地烙下「反國民黨」及「反外省人」的情結。這兩項情結,使得台獨運動者有了操作成長的空間,歷屆選戰中,他們只要大罵國民黨,高喊「勇敢的台灣人」「愛台灣」,都會有票。

2. 共產黨方面

1949年後兩岸分隔,大陸的共產黨迫於防衛國家的需要,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以建造國防武器,然重工業需投入大量的資本,而中國是個一窮二白的國家,工業化所需的原始資本積累,只能從農業的勞動剩餘價值提取,這使得農村的生活,遲遲無法提升;另一方面,重工業需投入大量資本,但卻創造很少的就業,因而城市常常出現大量的失業人口,城市居民生活也同樣難以提升。總的說來,改革開放前中國人均所得非常低落,政治上也呈現動盪不已。

另一方面,敗退台灣的國民黨,把國家主權賣給美國,在美國的保護下,台灣不需發展重工業,可以全力發展民生工業,而適逢70年代先進國家的產業資本向亞洲四小龍外移,台灣的民生工業蓬勃發展,創造大量就業,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台灣人也對美日深具好感,美日價值觀深被認同。

於是兩岸人民生活的巨大差異,由此產生,台灣人也因而看不起中國人。近年來雖中國崛起,人民生活已大有改善,兩岸生活差距已大大縮小,然中國大陸的諸多體制,尚未來得及及時建立,社會的貪腐官僚問題叢生。兩岸間仍存在相當差異,台灣人內心仍深執「自我的優越感」,鄙視著大陸。

90年代起,李登輝、陳水扁等台獨運動者,遂利用此種兩岸差異,逐漸將本土台灣人的「反國民黨情結」轉化為「反共產黨的情結」,「反外省人情結」轉化為「反中國人情結」。

至今台獨運動者,可以說相當成功地在台灣的基層民眾裏,塑造出一股極為頑強的「反共反中」意識。逼得連國民黨也不得不放棄其中國論述,往本土化台灣化的「獨台」路線靠攏。

三、台獨運動的內在矛盾

如上所述,台獨運動是由本土資產階級、中產階級以及廣大的基層民眾所組成的政治運動。這三大階級之間彼此利益並不一致。

本土資產階級考量的是如何藉由台獨運動獲取資本所得,這批人被稱為「務實派」的台獨,「台獨」只是其口號,如何從中攫取利益,才是其根本企圖。台灣的立法院,常常可見此階級操作痕跡。

中下基層的民眾為台灣資本主義體制下的受剝削者,和本土資產階級本質上屬對立的兩造。他們之所以成為台獨運動的附和者,源自以上所述的兩岸因素所形成的感性情結,事實上,他們只是台獨運動的利用者,本土資產階級從沒為他們著想,民進黨八年的執政可為例證。因此其和本土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對立,總有一天必將激化。

至於高所得的中產階級,做為社會的中間地位者,和本土資產階級有共生的關係,但對台灣資產階級所造成的社會不公以及本土資產階級台獨意志的不夠堅定也頗有怨言,最近柯文哲對財團的疾言厲色,以及「公民運動」所衍生出來的各團體,刻意避開民進黨而自行組黨,即是此種中產階級心態的反映。

以上台獨內部的矛盾之所以遲遲未見激化,乃因國民黨是他們的共同敵人,藍綠的對抗一直掩蓋這樣的內部階級矛盾。

四、台獨運動的現況——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本土資產階級本為台灣早期民主運動及其後的台獨運動的主要支持力量,然自從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兩岸開放交流後,因應全世界新一輪的產業資本外移,台灣本土企業也紛紛遷往大陸,而多年來隨著大陸經濟急速發展,中國崛起後,台灣的企業大都已深植大陸,從此經濟命脈與大陸密不可分,本土資產階級在現實利益的考量下,不得不放棄其支持台獨的立場,2012年總統大選原為台獨幕後金主的張榮發,就公開出面反對台獨了。因此台獨運動從此失去其最主要的支持力量。

這種情況,看在堅持台獨主張的人士的眼裏,實在憂心忡忡,尤其那些缺乏資本可從兩岸交流中獲取利益的中產階級們,他們極力反對台灣與大陸更緊密的結合,反對馬英九與大陸簽訂更進一步的協議。在校園裏那些中產階級的教授們,極力對青年學生灌輸兩岸交流對台的不利。

2014年3月18日,台灣十幾年來長期存在薪資不漲的22K結構性問題爆發了,青年學子對前途的焦慮症,在台獨中產階級教授們的引領下,直接指向馬英九的兩岸政策,藉由「反服貿」「反黑箱」爆發出台灣學運史上最壯觀、帶有「反國民黨」「反中」色彩的「太陽花運動」。

這股太陽花運動力道非同小可,它在其後的九合一選舉,讓國民黨潰不成軍,民進黨因而漁翁得利,台獨運動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也。

五、太陽花運動後的台灣政局

太陽花學潮標誌著台灣政治結構的大變局。青年學子對22K意識的覺醒,所匯集而成的一股巨大的政治力量,不但衝擊著兩岸關係,更衝擊著台灣長期以來以國民兩黨藍綠為主的政治結構。一股以階級意識為主的左派力量正在醞釀成形中。

2016年總統大選,預估將由民進黨勝選,而喪失中央及地方執政資源又缺乏理念凝聚的國民黨,從此將分崩離析,一蹶不起。台灣的右翼資產階級政黨將統合在民進黨的旗幟下。未來八年將是民進黨一黨獨大的局面。

然而一黨獨大的民進黨,日子也不會很好過,由於其右翼資產階級的本質,執政後必將弊端叢生,面臨新興左翼第三勢力的嚴峻挑戰。

至於標榜左翼的第三勢力,目前已緊鑼密鼓,揭竿而起,「時代力量」、「社會民主黨」、「綠黨」、「樹黨」….等,正磨刀霍霍,竭力搶占新覺醒的左翼政治空間,這些團體源自於太陽花學潮,帶有小資產階級動搖性的所謂「公民運動」,能否發展為真正的左派,有待觀察。不過太陽花學潮所開闢出來的左翼空間,必將在未來幾年內,使台灣出現一個有力的左翼政黨,與右翼的民進黨分庭抗禮。

目前看來新起的左翼勢力,皆以「左獨」為主,至於台灣的「左統」力量仍非常微弱,如何因應新的形勢,適時切入搶占新起的左翼空間,逐漸發展壯大,則有待左統人士的用心努力了。

(作者為1972年「成功大學共產黨案」當事人,坐牢十年。景美人權博物館評審委員)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