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採訪通知】新北市-南京疫後教育視訊交流

時間:2020年5月17日(日),10:00-12:00
地點:
新板希爾頓酒店四樓第四會議室
(新北市板橋區民權路88號,縣民大道與民權路交口,捷運板南線板橋站2號出口)
新聞聯絡人: 凌子婷(0936-164700)

說明: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迄今確診染疫者已超過四百萬,死亡人數超過三十萬人。這是人類社會必須共同面對的劫難,疫情對於全世界的公共衛生、醫療條件,乃至經濟、文化、教育……等諸多面向都是巨大的挑戰。面對因疫情而衍生的世界新局,我們不僅必須凝聚想像,重新思考因應之道,也必須透過教育,讓經驗得以傳遞,讓下一個世代更能夠掌握新的變局。

世界衛生大會(WHA,World Health Assembly)即將於5月18日在日內瓦召開。在此之前,世衛突發衛生事件計畫執行主任萊恩(Mike Ryan)指出:新冠病毒可能永遠不會消失,「人類必須學習與之共存」。我們相信,所有的學習都必然以教育為根基。我們選擇在世衛大會召開的前一天,5月17日,讓兩岸關心教育議題的學者專家,在新北市與南京之間進行視訊交流。我們相信,面對新冠病毒,除了大家期待的疫苗之外,其解方絕對不會是恐懼、歧視與自閉,而是科學、寬容與合作。

討論提綱

1. 面對新冠(Covid-19)疫情,各學校師生的健康如何保障?
2. 疫情緩和之後,如何安排復學?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到大學,各別如何考量?如何處理?
3. 疫情之下,公共衛生教育的普及和強化在各級教育體系中更形重要,這一方面我們要如何努力?
4. 遠距教學的需求在疫情之下大幅增加,這也顯示網路工具的使用,在未來會是一個必然的趨勢,教育工作者要如何因應?
5. 在疫情之下,在大陸的台生以及在台灣的陸生,其受教權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這要如何補救?未來在制度上要如何安排?
6. 南京不僅是歷史古都,在中國現代史上也是一個有著獨特歷史記憶的城市。相對的,台灣由於政治上的糾葛,在歷史敘述和教育上,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分歧與錯亂,做為教育工作者,應該如何看待這樣的現象?
7. 自今年年初以來,新冠疫情延燒,擴衍,在某些地方甚至陷入失控的境地,不僅是公共衛生的災難,也嚴重衝擊當今國際經濟金融秩序。因此許多學者斷言,這場疫情,勢將改變既有的全球化格局,重寫世界秩序。面對疫後的國際新局,我們要抱持什麼樣的態度,必須有什麼準備?

新北市方面

黃光國(台灣大學心理學系名譽教授;民主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潘朝陽(台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榮退暨兼任教授;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主席;中華奉元學會常務理事)
邵子平(德國科隆大學法學博士,曾任聯合國人力資源部資深專員)
楊祖珺(文化大學大眾傳播學系教授)
黃德北(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教授;左翼聯盟秘書長)
段心儀(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
吳昆財(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教授;歷史教育新三自運動協會理事長)
陳復(東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兼主任;中華本土社會科學會副理事長)
馮寧默(陸生,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生)
劉璧嘉(香港僑生,中央大學碩士生)

主辦:民主文化基金會
協辦:新國際理論與實踐中心
主持:林深靖(新國際理論與實踐中心召集人)

南京方面

李北群(南京資訊工程大學校長)
張連紅(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
孔劍鋒(南京大學副研究員)
孫偉鋒(東南大學教務處處長)
馬濤(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醫師)
陳尚軍(南京市教育學會副會長)
孫小紅(南師附中樹人學校校長) 
林慧敏(南京市金陵小學校長)
王立豪(東南大學大四學生(台生))            
陳旻(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江蘇記者站站長)

主辦:南京教育學會
協辦: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江蘇記者站
主持:陳旻(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江蘇記者站站長)

發佈日期:2020/05/15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