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與暴力的一線之隔與再思大學的根本職責:評718港大校長論壇
◎王丹(港大教育學院副教授)
【長編按】香港「反送中」發展至今,一如「反送中」所意味,關鍵不在於逃犯條例修法,而是修法觸擊了香港多數民眾的根本神經,尤其是對中國政權與司法的恐懼、港府治理的信任破裂、政改的要求、經濟的利益等,當中牽涉了一國兩制下各方複雜因素經年累月(自殖民時期至今)所累積的各種未解的矛盾,近日由愛思左主辦的「今日香港,今日台灣」系列論壇,也將對歷史結構等因素有更深刻的討論與分析。
當前「反送中」的遊行已成日常,議題擴及警察濫權,而民眾的抗議也開始有更為直接的傾向(例如於沙田因為對警方的憤怒與直接的自衛而發生圍毆),過去傾向支持建制派的新界西(元朗)地方黑幫也於7月21日進行無差別地攻擊一般民眾。今日(7月27日)即將展開的「光復元朗」遊行,推測也是促使元朗黑幫無差別攻擊的因素之一(但具體未明),因為黑幫的攻擊事件,一部分欲參與遊行的人士更加強調和平表達訴求,但也有一部分人在網路上發表了威脅元朗鄉村的言論,而被懷疑與黑幫打人掛勾的立法會議員,其祖墳疑似因此被毀的同時,他同樣在網路上發表了威脅的言論。當今香港的局勢更加地激化,從民間對政府,轉而民間對政府的代理人警察,進而在社會內部產生更多的張力,其實更考驗著各方的智慧。目前公部門的基層職員紛紛匿名跳出來要求政府針對無差別暴力攻擊、管治無能、警察問題等積極作出回應,一方面是無差別暴力攻擊再次觸擊底線,另一方面大概也反映了他們對於香港社會將因矛盾更加激化而走向死胡同、撕裂的焦慮。
今天刊登的評論是針對7月18日時香港大學校長與學生論壇所寫,寫於7月21日無差別攻擊之前。香港大學的歷史特色之一,就是自殖民時期港英政府用來培養殖民政府買辦菁英的機制,至今港大仍持續培養香港政界、法律界、商界等所謂的高級專業菁英,現任特首林鄭月娥也是香港大學榮譽社會科學學士畢業。如同這場論壇所使用的語言可見,菁英化的取向特別體現在香港高等教育上強調以英文作為國際化的語言而排除了廣東話(普通話則有弔詭位置,語言反映了身分政治與殖民問題)。這場論壇的緣起,可以追溯自6月時警方曾進入校園逮捕參與遊行抗議的學生,緊接著7月1日抗議民眾暫時佔領立法會之後,現任香港大學校長張翔曾發表聲明譴責衝擊立法會行動屬「破壞性的行動」,惹來了港大師生及校友不滿,他們先後分別發起聯署及集會,批評張翔並要求其收回言論,並希望張翔能公開回應。這場論壇即是張翔答應不滿的師生校友進行直接的對話。
本文作者為香港大學教育學院王丹副教授,曾親身參與論壇,認為該論壇雖然嘗試處理爭議性的政治事件,但沒有提供理性與民主辯論的發言空間以促進不同意見者能有更深刻的理解。她特別提醒,要避免形式空洞的民主與其排他的暴力,並建議大學的職責,要能就「關鍵問題、關鍵概念組織系列學術論壇,邀請不同領域和觀點的學者理性地討論和爭議香港的政治風波,讓真正不同的觀點和聲音平等對話,教育自己教育民眾」。其提醒或許在當前的政治氛圍下聽起來不中聽,但在越來越激化的當下,再次點出了看見差異、避免民主走向排他的重要性。其重要性也特別在於,因當前政治而出現的簡化的「中國」、「香港」政治符號及二元對立,也已經在校園的各種言論平台及社群帶來了張力與不安,大學更應該思考如何擔負起促進理解與對話的角色。
本文評論原題為〈民主不是多數的暴政:評7月18日香港大學校長論壇〉,原載於HKG報的評論,由近日來台參訪的港大教育學院王丹副教授提供參考,特此感謝。標題與副標題為編輯所改,本文編按試圖在有限的範圍內,嘗試提供一個比較複雜的脈絡,以特別供台灣的讀者能適切理解這篇評論的意義,希望避免產生斷章取義的解讀,如編按超出了原文與作者意涵的部份,則為編輯的責任。
一場失敗的論壇
我參加了7月18日港大校長論壇,我認為這是一次失敗的論壇。
爭議性的政治事件在哪裏都發生,但處理的方式卻會大不相同。2008年中國奧運年,全球火炬傳遞的過程中發生藏獨分子在多個國家衝擊火炬傳遞儀式的暴力事件,美國各大高校就中國西藏問題引發巨大爭議,中國學生學者和支持藏獨的學生學者兩派都很激憤,同情西藏的學者甚至收到中國學生的威脅信,中國學生在課堂上也奮起激辯。在風暴當中,康奈爾大學的教授們自發組織了一場公開論壇,邀請中國學者、歷史學者、西藏研究專家、當地藏傳佛教僧人同台辯論,觀眾一兩百人,有學生有教授有社區群眾,辯論有理有據,提問有禮有節。論壇持續約兩個小時,沒有結論,然而願意溝通願意聆聽的參與者,相信離開時對西藏問題的認識都遠比之前更加全面,思考也更加深刻。這是一所大學在政治風暴中應該並且能夠做的貢獻:為政治爭議提供理性、民主的辯論平台,提供學理基礎和專業分析,教育自己教育大眾。
反觀今晚港大的論壇,雖然從頭到尾充斥著「言論自由」、「民主」、「相互尊重」等高調,但從論壇組織到實際的對話,都讓我懷疑,民主和自由在港大是不是真的死了。
論壇形式看似民主,所有希望發言的人都可以寫一張便條表明身份,所有便條放在一起,抽簽決定發言人。表面上公平公正透明,而實際是多數派壓制少數派的聲音。今晚的觀眾/參加者以本科生為大多數,眾所周知,本科生是六七月示威活動的主力,也是最近一周校園語言暴力的肇事者。以抽簽方式決定發言者,用腳趾頭想也知道絕大多數的言論一邊倒。看似說者眾多,實質還是一言堂。
民主論壇是什麽?是每一個人都有均等的發言機會嗎?這本科生擁抱的庸俗民主觀,港大管理層組織如此重要的校長論壇時,居然也加入大合唱!民主對話,不是讓每一個人發言,而是讓每一種不同的觀點發言!不是每一個人發言就代表多元,而是每一個利益、觀念、價值不同的群體的發言,才能多元!今天形式化的民主論壇,發言者根本不能代表不同的群體、不同的利益、不同的觀點、不同的恐懼!
民主不等於多數的暴政
就在論壇召集的兩天前,非本地學生群體已經向校委會提交了公開信,表達了他們的不滿和訴求。今晚的論壇,由於組織安排的不當,這些少數派的聲音根本無法通過形式平等的抽簽得到表達。港大校方和滿嘴民主自由的學生們,都應向政治系教授們多請教,才能懂得:民主不等於多數的暴政!
整場對話,壓倒多數的問題集中在如何看待暴力,示威學生在校是否能夠安全,更有梁家傑先生〔編註:泛民派公民黨黨員、前立法會議員〕公然宣揚官逼民反暴力有理論。張翔校長態度堅定,在高壓下,仍屢次重申譴責衝擊立法會暴力的立場,勇氣可嘉!學生的質疑邏輯很奇怪,似乎不譴責警察使用武力,就不能譴責蒙面暴徒打砸立法會。警察是否使用過度武力,不能由任何一方單方面說了算,當然更不能由港大校長說了算。退一萬步說,就算警察武力過度,衝擊破壞立法會就是正當防衛?警察武力過度,就等同給學生們發了通行證,可以在校園裏辱罵校長,辱罵觀點立場不同的人,散播hate speech,攻擊內地同學?示威的學生關心校園安全,怕警察追上門來。那麽他們成為內地學生的擔憂,成為校園安全和安寧的威脅呢?當然可以輕描淡寫地開脫說,校園語言暴力只是極少數同學為之,不代表整個示威群體。那麽,作為同一個政治群體,今天的論壇為什麽沒有一位譴責警察的同學譴責校園暴力?為什麽沒有一位同學向張翔和內地學生群體所受的人身攻擊道歉?贊成一種暴力,而反對另一種暴力,一邊抗議政府不聽反對聲音,一邊又對異己者付諸暴力。他們同他們所批判反抗的政府又有什麽不同?!這又是哪一個傳統下的偽民主?
更不用說,一邊要求言論自由,一邊剝奪不同政見者的發言權。一位在港大工作40多年的員工,要求用普通話表達自己的意見,被台下眾多學生制止,喊出「香港還不是中國」,「港大是英文學校」,「我是美國人,用英語,我聽不懂中文」。之後一位學生試圖用廣東話表達,台下的學生也大聲起哄,同樣喊「香港不是中國!」所謂言論自由,是他們所允許的語言、內容之下的言論自由!一個英文結結巴巴的老人,為何不能使用普通話?即使交流有礙,滿座的雙語觀眾,為什麽不能為他提供現場翻譯?幾乎所有要求言論自由的發言,都只關心校長如何保障他們自己的自由,從未提及如何保障他人、保障校園不同背景、不同立場的人群的言論自由。真正的言論自由,是要創造條件讓無法表達的人群得到表達,而不是規定語言或其他限制,變相剝奪別人的發言權。更何況,在中國的土地上,不容忍使用廣東話,不容忍使用普通話,必須使用英國殖民者的高貴英語,如此自以為是不以為恥!
大學的職責:應讓不同的觀點對話,教育自己、教育民眾
整場論壇是校長和學生之間的對話,焦點狹隘,大部分的問題是施壓校長表態站隊,對這場政治風暴背後的問題只字不提,完全缺乏理性、學術和系統的分析。政治表態不應是這場論壇的目的,更不應該是大學的任務和職責。
從「反國教」到「佔中」到「反送中」,港大從來都是縮頭烏龜,幾乎沒有進行過公開的辯論。過去幾年,學生多次與校方發生衝突,可見一味逃避早已不可能。港大應該擔當起大學的職責,就關鍵問題、關鍵概念組織系列學術論壇,邀請不同領域和觀點的學者理性地討論和爭議香港的政治風波,讓真正不同的觀點和聲音平等對話,教育自己教育民眾。在此之前,需要摒棄形式化的空洞民主,防止多數的暴政,並且堅決果斷地杜絕任何形式的校園暴力和欺凌,為真正的言論自由提供安全和平的環境。
相關參考資訊:
|論壇報導
|論壇文字摘錄
【逃犯條例】港大校長張翔與學生對話 無回應撤回聲明或譴責警方,《香港01》。
|論壇完整影音
「今日香港,今日台灣」系列論壇
發佈日期:2019/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