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飆漲 西歐漁民站在抗爭最前線

國際油價飆漲 西歐漁民站在抗爭最前線(2008 .06. 06 《新國際》)

作者:羅惠珍

 

沒有人預料得到,這一波國際原油價格居然如此失控。也沒有人預料得到,法國的漁民竟能號召義大利、西班牙與葡萄牙漁民加入罷工行列,並引發農民和運輸業者進入運輸公路運輸系統,展開「蝸牛行動」,以集體癱瘓交通的示威抗議油價高漲。

收入只夠付燃料費

法國漁民抗爭已經進入第四周了,當柴油價格從每桶40歐分漲到70歐分時,法國的漁民開始發出不滿的聲音了。漁船出海需要燃料油,油價變動,這個行業首當其衝,起初政府部門不在意,後來不知如何應對,直到漁民們醞釀罷工,且封鎖港口後,政府才認真面對問題。

右派的薩柯吉(Nicolas Sarkozy)總統宣稱政府將立刻採補救措施,而且他將在7月份向歐盟會員國提議,以降低石油營業稅的方式,減緩油價上漲的幅度。

但是,漁民工會卻說,補助的法令太過複雜且自相矛盾,他們不接受政府短暫的「滅火」行動。法國總統坦言:「政府要有勇氣告訴民眾,油價還將持續上漲。」然則,漁民們要的是,看得見的未來,油價漲勢固然無法避免,但是政府總得提出解決的辦法。

迄今為止,雖然法國最大的漁港,位於英吉利海峽的布隆恩修梅(Boulogne-sur-Mer)已經復工了,但地中海沿岸與大西洋沿岸的漁民工會卻仍強硬抵抗,法國漁民除了罷工不出海捕魚、封鎖漁港外,他們也到各地魚市場抗議,將批發商攤架上的生鮮魚產全部掃到地上。

批發商為了做生意,當法國魚產數量減少時,他們只好增加從挪威、冰島、蘇格蘭等地的進口鮭魚、鱈魚與鰲蝦等,因而降低了法國漁民抗爭的效果。漁民的舉動也引起魚販子們的不滿,因為他們的收入減少了。

那麼消費者呢?法國傳統市場魚攤上的比目魚1公斤將近40歐元,貴到沒有人吃得起,人們索性簡單過日子,暫時忘記口腹之慾。

布列塔尼亞是法國的漁業重鎮,當地漁民是這一波抗爭的主力,年輕的漁民積極參加工會的活動,法國漁民與船東採合股制,其中包括燃料油的費用分攤,目前油價已經翻了數倍,這些漁民說,他們的收入大概只夠付燃料費,既然如此,還須出海捕魚嗎?

 

蝸牛行動,示威連線

從地中海、大西洋至英吉利海峽,法國漁民團體的抗爭方式越來越強烈,他們封鎖油庫,並焚燒輪胎製造煙霧,在警察的驅離追趕中,發生了多起擦撞意外事件。

法國漁民的行動到了5月底總算有了迴響,首先是西班牙「兄弟們」的聲援。西班牙是遠洋漁業大國,歷史可追溯至15世紀,今天西班牙仍然擁有歐洲最龐大的船隊,西班牙的漁業工會已經宣布從5月底起,全面停擺。

5月30日,西班牙漁民團體在馬德里街頭「免費送魚」,他們將一箱箱的新鮮鱈魚、鯖魚運至市中心,以塑膠袋裝滿分送街坊鄰居,馬德里的市民們蜂擁而至,擠成一團,他們隨著漁民的吆喝聲跟著大罵油價,然後歡天喜地提著鮮魚回家享用。石油漲價影響著每個人的生活,包括那愉快享受鮮魚大餐的馬德里市民。

西班牙南部的安達魯西亞與卡泰隆尼亞地區的漁民也不落人後,共同聲援。燃料油價上漲也許只是個導火線,西歐漁民趁機要求檢討歐盟的漁業政策與稅制,他們已經多次反映,歐盟的漁業政策導致漁民的競爭力比不上歐盟以外的國家。

義大利最大的漁業工會Federcoopesca隨後也加入了西班牙抗爭的行列。除此之外,伊比利半島另一個海洋國家──葡萄牙的漁民們,早在西班牙船隊發怒之前,就要求葡國政府提出對策,但該國政府拒絕補助措施,逼得葡國漁民以強硬的抗爭手段面對問題。

國際石油價格已經迫使西班牙、葡萄牙、法國與義大利的漁民團體,攜手進行一場無限期的罷工。

漁民的龐大動員激起共鳴。農民們說,油價上揚導致肥料價格攀升,雖然法國政府同意退稅補場,但農民們仍不輕易妥協,隆河流域與阿爾卑斯山區的農民,動員力強。柏艮地地區的農民自5月29日起,就已圍堵了坐落於迪戎市(Dijon)南邊的的油庫。

6月2日清晨,數十名大巴黎區的農夫開著曳引機圍堵道達(TOTAL)集團座落於Grandpuits的大煉油廠,自1967年起,這個煉油廠就提供法國首都與其衛星城市的汽油、柴油、與煤油。

農民圍堵煉油廠成為另一個抗爭的起步,法國的計程車與貨運業者都相繼加入所謂的「蝸牛行動」,貨櫃車與計程車在全國各大城市主要道路,擺成動彈不得的「蝸牛陣」,呼喊「受不了高油價!」

從漁民開始,西歐國家的不同行業慢慢形成一條連線,抗議油價,也許「眾志成城」,這一波抗爭行動終將影響歐盟的油價政策。(2008 .06. 06 《新國際》)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