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與「革命」

【改革新語】之一:「改革革命」(2013. 08. 23 《新國際》)

作者:羅崗

對於當今世界來說,「改革」不是一個陌生的辭彙,特別是政治人物,往往喜歡用「改革」來吸引眼球:歐巴馬競選總統,標榜「需要改變」;安倍晉三上台伊始,宣導「二次維新」……但對大陸中國人來說,「改革」不僅僅是政治人物的口頭禪,更是理解自身處境的關鍵字。因為世界上幾乎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將從上世紀七十年代末至今的時代,命名為「改革時代」,而且,這一時代還在延續,何時終結,不得而知。

漸進的「改革」自然是針對激進的「革命」,不過,中國大陸的「改革時代」力圖告別的「革命」,卻有狹義和廣義之別:狹義的「革命」指的是直接構成「改革」前史的「文化大革命」,正像汪暉指出的那樣:「『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就其概念而言,是社會主義國家和無產階級政黨的自我革命,它訴諸的是一種政治性的階級和階級鬥爭概念,否則這場『革命』就不會用『文化』來界定」。

這種「自我革命」就是「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或者用毛澤東的話來說,也即「不斷革命」:「我主張不斷革命論,你們不要以為是托洛斯基的不斷革命論,革命就要趁熱打鐵,一個革命接著一個革命,革命要不斷提出,中間不要冷場。托洛斯基主張民主革命未完成就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我們不是這樣」。(《在最高國務會議商定專門講話》)所以,「改革時代」不僅需要終止作為「文革」「內容」的大規模疾風暴雨式的階級鬥爭,而且必須結束作為「文革」「形式」的「一個革命接著一個革命」的運動方式;而廣義的「革命」則是以「共產革命」為主體的「20世紀中國革命」,其標誌性的成就就是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按照黃宗智的說法:「革命之所以和造反或王朝更迭區分,最終是因為革命不僅只是從一個國家機器向另一個國家機器的過渡,而同時是大規模的社會結構變遷。認為中國革命結束於1949年的觀點,幾乎等於是預先把中國革命當作是另一次王朝更迭」,正是基於「革命」必然造就大規模社會結構變遷的考量,他把「中國革命」視為一個從1946年「土改」開始,中經社會主義改造,最終至1976年「文革」結束的「三十年革命史」,藉此也將「文革」結束至今的歷史理解為「三十改革史」。

問題在於,如果「革命」致力於大規模的社會結構變遷,那麼「改革」不也是在進行同樣的工作嗎?在這個意義上,是否可以說「改革」依然是「20世紀中國革命」的延續呢?然而,「改革時代」卻是以「告別革命」作為它的邏輯起點,兩者之間的摩擦、抵牾、衝突和鬥爭註定要成為晚近三十年歷史的一條重要線索。(本文作者為華東師範大學教授)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