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粹與俗媚

民粹與俗媚
吳哲良

 

 

160523 民粹與俗媚 配圖

 

 

【……選前不屑於國民黨俗媚的激進公民力量,在選後正媚著民進黨的俗而不再覺醒。紙風車劇團於就職大典原先設計的建醮舞台,以及在執政者面前演出的「台灣民主進行曲」正是民間力量最俗媚化的姿態。當民粹型政治代辦邁向俗媚,當公民/人民向當權者俗媚,台灣第三次政黨輪替究竟是民主的進步或沈淪?(吳哲良)】

 

 

 

        代議式民主制培育了一種政治代理產業,由政黨、政客、官僚系統等「政治代辦」共同支撐起的服務業,其歷久不衰的行銷廣告詞是「國家就是你家」與「為人民服務」,不斷喚起人民「當家作主」的主體感,並將人民奉為「有票便是老大」的VIP(Very Important People),賦予人民無限額度外加零循環利率的頂級主權信用卡,讓人民從監督者轉變成只須譴責無須負責的「傲客」,成為輕鬆享受民主自由紅利的「公民消費者」。為了讓尊爵客戶定期刷下頂級黑卡的最高額度,這些政治代辦必須無所不用其極鬥倒同業以擴大市佔率,譬如把政策辯論轉化為人或非人、愛台或賣台的善惡對立選項。同時,也想方設法創造一些客製化的機制或辭藻,如I-Votig或有感經濟,來安撫選民「被射後不理」的焦慮。

 

        討好選民的策略大致可歸納為兩類:俗媚與民粹。所謂俗媚,就是單向的投其所好,揣摩選民心思,迎合選民口味。譬如,在造勢場合秀兩句母語問候在地鄉親,或模仿年輕人口吻講個 “hey yo”並來段饒舌做反毒政令宣導。俗媚討好的效果有限,畢竟過多的諂媚難免俗得令人生膩、假得令人生厭。況且,使用人民語言除了好感度的邊際效益遞減,更無法讓選民有氣象萬新的振奮與煥然的感受。所謂民粹,與其說是符合選民的口味,不如說是挑動選民的胃口。俗媚是迎合,民粹則是引領。民粹是一種政治修辭術,它把複雜思辨變成簡潔標語,把歷史化為場景,把文字繪成圖像,把抽象意志轉為可感情緒——簡而言之,民粹就是將陳腔濫調再次符號加工為嶄新光明卻又空洞的理想和願景。俗媚是一種單向認定的關係,選民被動地坐視俗媚型政治代辦使出渾身解數,唯有確認對方與自己氣味相投才願意給出肯認。民粹則是一種雙向認定的關係,選民一開始便籠罩在民粹型政治代辦所營造的標語、圖像、情緒等各種政治修辭氛圍中,一旦試圖進行理解,就立刻落入為空洞的符號自行生產意義,化被動為主動的自動獻身關係。

 

        在大選前,要區分台灣兩大政治代辦的最簡單方式是:國民黨俗媚而民進黨民粹。國民黨拿「維持現狀」與「經濟發展」的老招牌試圖迎合選民對和平安定的習慣,卻不敵轉型正義、台灣主體、公平正義等看似理想實則空洞的民粹話語,各個激進的「公民運動」正是民粹壓倒俗媚的重要推手。然而,在五二0之後,情況起了兩種變化。其一,隨著民進黨從在野變成全面執政,蔡英文的談話與政策逐漸顯露出俗媚,因為執政的現實考驗將無法全然支撐選前空洞民粹。其二,俗媚以往是政治代辦討好選民的一種策略,而今的發展正好相反:選前不屑於國民黨俗媚的激進公民力量,在選後正媚著民進黨的俗而不再覺醒。紙風車劇團於就職大典原先設計的建醮舞台,以及在執政者面前演出的「台灣民主進行曲」正是民間力量最俗媚化的姿態。當民粹型政治代辦邁向俗媚,當公民/人民向當權者俗媚,台灣第三次政黨輪替究竟是民主的進步或沈淪?

 

 

(本文作者為交通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博士後研究員)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2 comments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