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訪美:「聽話」比「說話」重要

蔡英文訪美:「聽話」比「說話」重要
◎林深靖

 

【編按:馬英九總統於2016年1月28日登上位於南沙的太平島,除了發表南海和平倡議路徑圖之外,還生飲島上井水以證明自有天然淡水,說明太平島是天然島嶼,強調中華民國在南海及太平島擁有完整主權。然則,登島之舉既有來自美國的嚴辭訓斥,也引發民進黨當權者的譏諷。民進黨依附於華盛頓當局口徑的調性於此畢露無遺。即將於5月就任的民進黨總統蔡英文於大選前特意安排訪問美國,本文係對去年蔡英文美國之行的分析,於今再讀,或許能夠引發未來關於美、台關係發展的一些想像。】

 

蔡英文訪美,最重要的,其實不在於她「說」了什麼,而在於她「聽」了什麼。

 

停留在四字訣的說文解字

許多人關切她訪美期間的發言,逐字分析,逐句條理,意圖微言中挖掘大義,破解民進黨陣營外交、兩岸決策的玄機。主要是這位總統候選人,距離大位已是如此接近,對於關鍵性議題的主張卻越是固執地模糊飄渺。大家期待她用中文講不清楚(或不講清楚)的,用英文或許會比較直接明朗。

結果呢?落空了!訪美結束,所有媒體還是繞著「維持現狀」、「求同存異」等四字訣說文解字。訪美前,訪美後,沒有更為清楚。

因此,蔡英文大老遠、大陣仗跑到美國去「說」些什麼,其實一點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究竟去「聽」了什麼?

會影響大選,影響台灣未來發展的,是她所聽到的,不是她所說的。

 

那麼,我們就要瞭解,她「聽話」的場合有哪些。最關鍵的當然是國務院!蔡英文6月4日在民進黨祕書長吳釗燮、立法委員蕭美琴及民進黨駐美代表處執行主任彭光理等人陪同之下,被安排進入華府國務院,拜會副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 。台灣媒體視此為極高規格的接待,比起往昔民進黨高層訪美飽受冷落的際遇,蔡英文得以進入國務院,見到副國務卿等級人物,這當然是高度「禮遇」。不過,這裡隱藏著一個玄機:雙方固然依照默契,民進黨方面不證實蔡英文與何人見面,美國務院也不予證實。面對記者的詢問,蔡英文表示,「所有行程安排包括餐會,是『成功』的;不過,所有在華盛頓DC的開會、拜會,只是『順利』的。」最後,對於這項綠營為之雀躍的「外交成就」,蔡英文在媒體前的反應是,面帶笑容回答,「事實就是,我走進去了!」

與美方高層的晤面,堪稱「順利」,而不能謂之「成功」,這究竟是怎樣的場景?最後,就只能把走入國務院的「事實」,做為具體外交成果!顯然,蔡英文一行在國務院「聽到」的話,可能有些不足為外人道矣的難堪。

 

副國務卿布林肯何許人也?他於1962年出生於猶太富庶家族,父親是紐約極具影響力的投資客,也是民主黨幕後重要金主;母親領導一個芭蕾舞團。父母在他八歲時離異,繼父是國際知名律師皮沙爾(Samuel Pisar),曾經擔任約翰‧甘迺迪總統的顧問。布林肯後來跟隨母親與繼父落腳巴黎。階級背景因素,布林肯在法國交往的夥伴多屬豪門望族。

在巴黎唸完高中,講得一口流利法語,他回到美國進入哈佛大學,後來又在哥倫比亞大學完成國際關係學位。特殊家世加上名門學府,他很快就被柯林頓總統的班底網羅,進入政府外交部門。《華盛頓郵報》當年對他的評價是「既聰明,又有國際視野」。在婚姻方面,布林肯也有其布局。他的妻子伊婉‧雷恩(Evan Ryan)同樣出身政治世家,祖父曾經是情治單位首腦。伊婉很年輕時就被安排擔任第一夫人助理,目前則在國務卿約翰‧凱瑞(John Kerry)底下工作。

 

「人道主義鷹派」布林肯

布林肯在外交界不算資深,卻是頗受矚目的明日之星。一旦希拉蕊當選總統,他必然有更上一層樓的機會。法國《世界報》駐華盛頓記者對他的描寫是:「不認識他的人紛紛詢問他是誰;認識他的人不知道他與權力是如此接近。」2011年5月2日,賓拉登在巴基斯坦藏身處被射殺。白宮發布了一張照片:歐巴馬總統伴隨十二位政府最高層人士,在一個強化防護系統的碉堡中緊盯整個特遣部隊斬首頭號恐怖分子的過程,其中有副總統喬‧拜登,有國務卿希拉蕊……一群老臣當中,有一位年輕亮眼的帥哥,那就是布林肯。

 

當時,美國民眾根本還不認識他,他卻已經以「副總統外交顧問」的頭銜,列席所有高層重要會議,後來又進入國家安全會議擔任祕書長助理,參贊與軍事行動相關的重大決策,包括阿富汗、伊拉克、巴基斯坦、伊朗核武等問題。他的政治夥伴多屬新保守主義陣營,而他個人也是軍事介入波士尼亞的積極倡議者,在政界被定位為「人道主義鷹派」。

做為「人道主義鷹派」,布林肯還被授命處理伊斯蘭國(ISIS)和俄羅斯的棘手問題。在敘利亞,布林肯主張武裝在地民兵,以抵抗伊斯蘭國的擴張。2015年6月初,在路過歐洲尋求國際聯盟時,他宣稱其武裝在地民兵的策略奏效,「在短短九個月之內,已宰殺了上萬名伊斯蘭國的人員。」然則,布林肯似乎忘了,伊斯蘭國的崛起,當初也是美國以敘利亞阿薩德政權「不人道」為名,透過沙烏地阿拉伯和土耳其,大量提供在地反抗軍武器糧草而豢養出來的基本教義派武裝勢力。執行「人道」義務的反抗軍與伊斯蘭國只不過是一線之間。當初資助利比亞反抗軍拉下格達費政權,也是一樣的結果。利比亞於今成為北非亂源,無數難民被驅趕上船,船難悲劇不斷發生,美麗的地中海竟成為令人驚心的「海上墳場」。

同樣的,美、俄之間因為烏克蘭問題引發矛盾,華盛頓當局操作「孤立」俄羅斯戰略的就是布林肯的團隊。布林肯同樣以「人道」協助烏克蘭為名,連結歐盟主要國家,中止與俄羅斯的各項合作協議,甚至禁止俄羅斯銀行在美國營運,凍結俄國菁英海外資產,開列一大串親普丁的俄羅斯官員黑名單,禁止其入境。由於當今全球化經濟的高度整合,美方認為經濟是俄羅斯的「阿基里斯腱」,經濟制裁即得以打到俄方痛腳。

 

然則,國務院團隊沒算清楚的是,俄羅斯在美國的貿易總額占不到2%,而歐盟諸國傳統上又高度依賴俄方的石油和天然氣,要歐盟全面配合制裁有其難度,而美方為了拉攏烏克蘭,又必須滿足其獅子大開口,貸款一下子就撥出10億美元。何況其間還有中國作梗,於美、俄交惡之際趁虛而入,習近平和普丁在北京和莫斯科之間頻繁往返,雙方簽下的多項合約足以打通歐、亞大陸任督二脈。今年6月8日甫結束的七國高峰會(G7,原本是包含俄羅斯的G8,自從美、俄交惡之後,又回復到G7),美、歐之間雖然同意持續孤立俄羅斯,但是,一談到要升高對俄羅斯的制裁,歐盟主要國家就開始顧左右而言他,搞得歐巴馬當場發飆,大罵普丁「意圖重建蘇維埃帝國榮光的荒謬欲望」。顯然,由約翰‧凱瑞和布林肯主導的國務院,這些年來左支右絀,美國的世界霸權地位到處受到挑戰。

 

原汁原味的「美國政府立場」

布林肯的任務似乎漸漸轉移到亞洲。今年2月9日到14日之間,他一口氣走訪了南韓、日本和中國。4月16日,布林肯又在華盛頓召集日本和南韓的外交高層,共同討論南海問題,試圖在美國和其亞洲重要聯盟之間取得一致的策略和立場,抵制中國在南海的主權訴求和填海造陸工程。布林肯強調南海海域是國際重要航運通道,海底的資源蘊藏又極其豐富,不容中國在此海域恣意擴張。韓、日的外交官員確切見識到這位「人道主義鷹派」的副國務卿強悍堅定的一面。

美國國務院對於台灣的政局瞭若指掌,台灣朝野領導人的意見、主張,乃至政商關係,他們本來就有管道定期彙報。蔡英文進入國務院拜會布林肯,自然不是陳述其政見,而是聽取美方的建言。副國務卿布林肯在美國外交、軍事領域均是核心中之核心,他的意見當然也是權威中之權威。

 

蔡英文公開的兩岸政策主張是「維持現狀」。「維持現狀」或許符合前總統李登輝所教誨的「創造性模糊」,然則,在面對綠營頭人的質疑時,蔡英文曾經脫口而出:所謂維持現狀,就是與美國政府的立場一致。這大概是最能夠讓姚嘉文等綠營「自己人」安心的說法。蔡英文本人後來對於「維持現狀」即使還有多種解釋,但是「與美國政府立場一致」,大概是最直接,最真實,也可能是在台灣當前格局下獲取選票最有利的說法。

那麼,蔡英文進入華府國務院,聽取到的,當然就是最原汁原味的「美國政府的立場」,其中肯定有當前美國最關切的,國際問題最熱點的南海問題。何況南海最大島嶼太平島,目前是在台灣手上。於美國和其亞洲盟國而言,這是一個發燒議題,對於台灣的反對黨領袖而言,則肯定極為燙手。因為若是要聽命於美國對於南海的主張,肯定會危及目前兩岸的「現狀」;但是,民進黨在此議題上,也自知沒有不聽命於美國的空間。何況,南海不僅是外交問題,是美國「重返亞洲」的試點,同時也是極為可能擦槍走火的軍事問題,台灣身在其中,卻又身不由己,這對台灣選舉期間必然會被炒熱的「主權」和「主體性」問題,必然是一大考驗。

 

蔡英文究竟在國務院中「聽」到了什麼?「人道主義鷹派」的布林肯究竟有那些指點?她當然不會告訴我們。對此,我們也不宜使用近年流行的「黑箱」用語來指責,畢竟華盛頓、北京和台北的關係錯綜曲折,難免有「不可說」、「不能說」或者「說不明白」的難處。不管怎樣,蔡英文的美國之行,「聽」的,比「說」的重要,這是可以肯定的。

 

(2015年6月,原載《風傳媒》)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