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振國│人間之鏡:在「以文化行動出發的環境生態運動」線上會議發言稿

台灣當局以彌補供電缺口、能源轉型名目、在缺乏環評與公開聽證等合法程序、而遭到學界與環境生態保育人士質疑抗議之際,依舊罔顧視聽,悍然准許中油公司在桃園大潭村海域興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大興土木,建港、築堤、蓋儲氣槽,嚴重破壞該海域已經存在於的全7600年以上的殼狀珊瑚藻礁生態。在多方奔走呼籲中油公司改址之議不被採納之後,長期關注護衛藻礁的當地生態團體,以潘忠政老師為代表的「珍愛藻礁聯盟」為阻止此一 野蠻粗暴傷害藻礁的惡行,於是聯合了70 多個民間團體,於2020年6 月發起真愛藻礁公投。經過三個月的收集聯署人數即達75萬份遠超過法定門檻35萬分一倍之多,預計2021年8月28 舉辦投票。面對洶洶民意,經濟部、中油公司,乃至府、院領導仍執意將其意志橫行到底,執政黨立委憑其優勢席次你合謀題相對法案干擾,御用學者以似是而非的言論為中油護航綠營網軍對公投領銜人潘忠政老師更是恣意抹黑抹紅用卑劣的手段造謠對其進行人格獵殺。就在護藻礁運動異常艱苦奮戰的時刻,2021年4月,因為執政者的輕忽自滿,曾經自詡為防疫模範生的台灣,爆發了嚴峻的疫情。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防疫表現得荒腔走板,引起沖天民怨,是有目共睹的。在這裏就先不議論。

因為疑慮當政者會藉防疫之機,暗行攔阻或廢止8月28日反萊豬,護藻礁的公投,再加上疫情進入三級警戒不得群聚,差事劇團的創辦人鍾喬於是策畫籌辦了「文化行動出發的環境運動線上會議」。預計在2021年6月26日下午14:00-17:00及19:00-22:00進行兩場座談。我受邀參加第二場,以下是我的發言內容。

Read more

【座談】「以文化行動出發的環境生態運動」跨世代座談

8/28 護藻礁公投日,將應證我們「同心一命」的決心:海洋生態與環境永續,需要你的關切與參與。6/26將舉行《以文化行動出發的環境生態運動》跨世代座談,請共同來參與!

人間有燈火,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也反省我們可能遭遇的歧途。

時間:2021年6月26日(六)14:00-17:00、19:00-21:30
地點:ZOOM會議室
會議 ID:886 5442 0301
密碼:364441
或直接登入(可掃海報QR CODE加入):https://us02web.zoom.us/j/88654420301?pwd=dW80eFc3ZzVrR3dqYjl4UzEwQk9CUT09
(屆時請於等候室等候加入)

Read more

【講座轉發】文創總批判與台灣治理失靈狀況中思想界行動連線

01場:文創大批判與思想運動
2021年6月19日(六)13:00起(台北 GMT+8)

【線上Zoom會議】
連結:https://us02web.zoom.us/j/89397249282?pwd=Zm8wUDlPOVlvajFTUG14eEdzUTBZdz09
會議 ID:893 9724 9282
密碼:821611

【應邀主講】
陳光興 段惠民 鍾秀梅 吳永毅 黃志翔 林正杰 侯孝賢 凌子婷 莫那能 朱天心 何東洪

【主辦】
Neuro-Net(NN)、杜鵑窩怪胎大聯盟
【新聞聯絡人】
黃隆秀(0958-581229;e-mail:nilongqiuqiu77@gmail.com)

Read more

【台社線上座談】我們在印度的封城雜想

疫情下的隔離措施,中斷了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生活方式,而「封城」具體切斷了人與人的連結。「封城雜想」是從我們一年多以來的經歷,想聊聊究竟到底哪裡封閉了,哪裡開放了,所謂的「隔離」與「封城」下,我們與世界正在形成什麼樣的關係?批判的傳統與運動實踐在當中又是什麼位置?歡迎大家加入,一起聊聊!

時間:2021年6月20日(日)15:30-17:00(15:20開放)
地點:ZOOM會議室

分享人:
張馨文
印度班加羅爾文化與社會研究中心(Centre for the Study of Culture and Society)文化研究博士,目前就讀德里安貝卡大學心理學博士班,從事精神分析。

黃詠光
印度理工學院德里分校(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elhi)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主持人:林建廷(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副教授、台灣社會研究學會理事)

主辦:台灣社會研究學會
協辦:新國際

Read more

【論壇】方艙醫院與防疫體系:台蘇視訊交流

時間:2021年6月1日(星期二),14h30-16h30

交流主題 :

1. 台灣名醫高明見醫師曾對對台灣的防疫指揮中心提出建議:「若爆發大規模感染或病毒擴散全台,現有防疫醫療體系恐會崩潰,故建議當局最好超前部署,先規劃好方艙醫院的設置,一旦需要就能立刻建置,不用浪費時間。」那麼,方艙醫院的規劃,要從哪裡開始?施作的程式,要注意那些?

2. 台灣自5月11日以來,疫情升高,確診和死亡案例居高不下,目前是蓋方艙醫院的時候了嗎?要考量那些因素?

3. 「方艙醫院」的概念從何而來?

4. 方艙醫院在疫情期間發揮了什麼作用?

5. 大陸的方艙醫院有哪幾種形式?在緊急狀態下,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項目?

6. 方艙醫院中的醫護人員、醫療資源如何調配?如何讓醫護人員獲得良好的保護?

Read more

新港‧生命‧土地 ─ 紀念林基生先生圖像資料展【三農論壇】

新港‧生命‧土地 ─ 紀念林基生先生圖像資料展【三農論壇】農業、農村與農民

「新港‧生命‧土地-紀念林基生先生」在展覽期16天的展期中,規劃以農業、農村、農民為主軸的論壇,邀請學者與地方人士就「三農」展開討論和分享,除了應邀的引言人之外,三位關心農業議題的老朋友,林正杰、林豐喜、高思博(皆曾擔任立法委員)也會到場參與討論。

時間:2021年5月15日(週六) 14:00-17:00
地點:新港文化館,25號倉庫

(根據指揮中心,目前疫情警戒未升級,5月15日下午的「三農論壇」,照常舉行)

Read more

【新聞通知】保護海洋生態,捍衛漁民生計── 抗議日本核災輻射汙水排放入海,民間先行

時間:2021年5月4日(星期二),下午14h
地點:立法院群賢樓前(台北市濟南路)
出席:
林月英 (「護漁愛海公民戰線」召集人、蘇澳漁會前總幹事)
曾太山 (拖網協會理事長)
楊德信 (漁民權益協會前理事長)
段心儀 (安心消費公民連線)
詹澈 (詩人、釣魚台教育協會常務理事)
顏坤泉 (「勞動者當家」發起人、左翼聯盟召集人)
主辦:護漁愛海公民戰線
新聞聯絡人:蕭政緯 手機:0925119261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