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大為|一路向前行——2023台灣反戰聲明的緣起、迴響、與探問未來

本文原刊於風傳媒,獲作者授權轉載至新國際。文章探討這一年多以來,發展工作網路發展的路徑。自2023年3月20日發表反戰聲明以來,該聲明經過多方討論和批評,特別是對美國操控台灣的批判,引發社會關注和學術界的支持。隨後,反戰工作網絡逐步擴展,推動多場研討會和出版活動,並與國際左翼團體合作,為台灣反戰運動帶來新的視角和連結。儘管反戰力量仍然微弱,該運動在台灣的影響力逐漸擴大,未來將持續關注國際政治、兩岸關係及巴勒斯坦問題等議題。

Read more

Ben Norton|世界已被美國大型高科技壟斷企業給殖民:歡迎來到新封建主義

文章比較美國大型高科技公司與中世紀歐洲的封建地主,認為這些科技壟斷企業控制了全球的數位基礎設施,並向依賴它們的企業和消費者收取高額租金。以亞馬遜為例,其向平台上的賣家抽取超過50%的收入,並利用「黃金購物車」設定價格;蘋果則對應用程式商店的所有交易收取30%的佣金,這些壟斷行為類似新封建主義。這些壟斷企業不僅控制了個別市場,還支配了數位經濟的整體架構,並扼殺了競爭。

Read more

林兆榮、黃維基、梁明德|鐵路作為方法:屬於鋼鐵與煤炭的鄉愁

本文採訪了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系哲學博士梁明德。文章探討了香港交通迷群體的成長歷程,並以鐵路作為焦點,描繪了鐵路愛好者的故事。作者從小在父母的支持下發展了對鐵路的濃厚興趣,即使90年代的香港缺乏鐵路愛好者的社群環境。他的鐵路知識系統化始於台灣旅程中的書籍購買,這奠定了他日後對鐵路的廣泛研究。此外他的母親也對他的英語發展和政治意識起了啟蒙作用,使他在分析鐵路相關的歷史、文化和社會經濟時,有著深刻的見解。

Read more

陳崇真|尋找他們的墓碑

文章曾獲第四屆金沙書院散文獎佳作,內容描述作者2022年參與白色恐怖紀錄片製作時,幫政治受難人趙英魁在六張犁棄葬區尋找難友墓碑,過程中回憶起自己在眷村成長的經歷,並在後來發現趙英魁感念已逝難友的背後原因,跨越生死與歲月的情誼,令人動容。作者在文中表示,眷村爺爺奶奶們的故事,趙英魁與犧牲難友們的故事,在他身上相互交迭。

Read more

鍾喬|《告別——到南方去》的召喚

在2023年,鍾喬受邀前往釜山「空間劇場」進行與切‧格瓦拉有關的讀劇工作坊,並進行了深入的交流,這次經歷成為《告別:到南方去》的創作契機。該劇將於2024年9月於釜山演出,隨後也將在台北登場,邀請觀眾一起思索南方這一象徵著變革與新生的旅程。本文由鍾喬所撰,講述了這次創作背後的一些概念。

Read more

林孝庭|冷戰前期國民黨當局在東南亞地區的秘密工作——以新、馬、印尼為中心

冷戰時期國民黨當局在東南亞的秘密活動,與蔣介石的軍人性格及蔣經國所主導的情報工作密不可分。1949年後國民黨退守台灣島一隅,蔣介石缺乏廣大腹地以利其「反攻大陸」。以有限的力量與資源秘密支持「反共」鄰邦,或者設法在亞太地區布建「反共」網絡,稍可紓解想要回到大陸的兩蔣父子胸中的抑鬱苦悶,並藉以維繫國民黨在台統治的正當性。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