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蕊為何失敗?
◎林深靖
川普意外入主白宮。不能不浮現的大哉問:希拉蕊為何失敗?
選戰過程中,希拉蕊聲勢如日中天,身邊圍繞著精明高級政治顧問、民調專家、媒體作手、募款達人,全國菁英資源匯聚於一尊,結果卻敗給一個outsider,一個政治門外漢!這不是普通的失敗,而可能是一個體系徹底的解體。
一個被長期操縱玩弄的體系
一個大家熟悉的,習以為常的體系正在崩裂當中。選後,總統蔡英文緊急召開國安高層會議。目標:穩定股匯市,穩定台美關係。這大概是因為大選民調失準,政治預測落空,於是各大媒體寫手名嘴的一致說法是:川普難測,世局動盪,全球不穩定性大增。蔡英文的緊急國安會議,充其量就是針對此一「不穩定性」的制式回應。也就是說,是符合體系要求的體系內回應,這是一時的應付,但無法了事。
川普的意外當選,很大的原因是來自於一個被長期操縱玩弄的體系的反彈。首先是對兩大黨聯合壟斷的選制不滿,桑德斯(Bernie Sanders)以帶有左翼理想的訴求投入初選,也取得一千兩百萬選民的熱切支持,可是,他註定被體系排除,進不了為兩大黨利益而設計的遊戲格局。
美國兩大黨意見一致,熱切投入中東戰事,軍火商口袋飽滿,而國庫掏空,人民流血傷財,卻看不到勝利。經濟危機爆發,引發危機的金融財團立即獲得紓困,貪婪敗德依然如故,小老百姓反承受其惡果……
體系出了問題,兩大黨聯合壟斷的體制、總統制都出了大問題!而這樣的問題,蔡英文的國安會議肯定是看不到,或者,根本不願看到的。
台灣的民主制度設計同樣是兩大黨制,同樣是以總統大選做為政治最高決戰點。誰選上總統,誰就是政府的核心,是國家的代表,所有權力往一個人集中。我們習慣於把「總統直選」視為民主化進程的重大指標,似乎人民能夠直接選出國家元首,比起過去只能選出國會議員和地方首長,其手中的選票就更為「民主」,更為「神聖」!然則,台灣自1996年首度實施總統直選,迄今已20個年頭,就整體社會民主內涵的轉變而言,究竟是利是弊,恐怕還有待分辨。將權力往一個人集中,究竟是強化還是弱化人民的政治能量,恐怕也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無情」、「無德」、「無能」的國家元首
此次美國的總統大選,許多人認為兩大黨推出的候選人,一是「騙子」,一是「瘋子」,選民只能在兩者當中擇一,最後證明是瘋子比騙子更受歡迎。若是從台灣的實證分析來理解,在蔡英文之前,經由直選產生的總統共三位:李登輝、陳水扁和馬英九。李登輝出身國民黨,任內對於國民黨卻先是拆解而後叛離,其殺氣騰騰的武士道,對於宋楚瑜、連戰、劉泰英等心腹也絲毫不留後路,可謂政治圈「無情」的代表性人物;曾經身陷大牢而後保外就醫的陳水扁,其任期則是以無止盡的貪婪告終,已被論定為「無德」之首;至於剛剛卸任的馬英九,不必多說,「無能」已是其歷史定位。
這就是總統直選的成果:「無情」、「無德」、「無能」的國家元首,成為台灣的歷史標記。
蔡英文昨是今非,今是昨非的「髮夾彎」將來如何在歷史上被定位,還有待時間檢驗。然則,台灣豈無英才?為何總統直選反而出現上述結果?也許該是我們反省總統選制的時候了!或者,將總統直選視為民主化之極致表現的觀念,也到了該調整的時候了。
首先,從過去的實證經驗,我們發現,總統直選反而違反了民主的原則。直選讓權力往個人集中,集權、威權、濫權的現象反而更容易產生。尤其,當今的選舉大量運用媒體包裝和文宣美化,更容易凸顯私我,煽動選民的認同和情感的投入,彷彿民主就是可以簡單地寄託在一個人身上。這種個人化現象,一旦牽涉到利益競逐,更容易導致道德權威的崩壞,讓人民對於體制的信心更加失落。其次,有人認為總統直選促成選民往兩大政黨集中,有利於國家政治的穩定。事實上是,由於宣傳的需要,直選反而讓候選人的特質做最極端的表現,其形象必須與所屬政黨既定的、僵化的主張有所區隔,這其實反而弱化了相對穩定的政黨政治。川普當選了,但是他性格太過凸出,競選過程中在共和黨內反而飽受掣肘,所謂「民主政治即是政黨政治」淪為笑談。
是的,經驗一再告訴我們,這個以兩大黨為政治運作主軸,以總統大選做為權力競逐焦點的體系是到重新思考的時候了。我們所熟悉的民主,是到改弦更張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