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是不是哆啦A夢的任意門?

民主,是不是哆啦A夢的任意門?
◎林深靖

 

 

160803

 

 

華盛頓郵報資深副主編魏茂斯(Lally Weymouth)專訪蔡英文,這是5月20日就任以來蔡總統首度接受外國媒體訪問,暢談她的治國理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7月22日,總統府自行公布官方版的訪談全文,更可見其慎重。

 

 

「民主」賦予了最高貴、最充分的理由

值得注意的是,在短短的訪談稿當中,蔡英文講了十次「民主」,四次「民意」,其中最典型的說法是,在台灣,「不同世代和不同族群的民眾對中國大陸會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有一件事情,他們的意見一致,那就是民主。」也因此,對於敏感的「九二共識」問題,她的回答是,「台灣已經是一個非常民主的地方,民意的走向非常重要,」因此,大陸方面設定某些條件,要求台灣政府承受,那是違反「民意」的。

蔡英文將民主視為一切正當性與合法性的來源,這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她是通過選舉的考驗,依據多數法則取得執政地位。也因此,她上任以來的決策,或不決策,「民主」兩字可以賦予她最高貴、最充分的理由。

民主當然是一個美好的理念,甚至是一個正義的理念,符合一個現代國家的需求。尤其是在王權天授的舊時代過去之後,很難想像一個國家的決策可以完全忽略人民的意志。可是,當代社會的諸多問題,是不是可以完全依靠民主來解決?民主是否可視同為哆啦A夢的任意門,任何夢想都可以在門的另外一端獲得實現?

簡單舉幾個最近的案例,讓我們觀測「民主」之法門是否真的那麼神奇。首先是關於公投的問題。公投一般被視為「直接民主」最佳的途徑,比起代議政治的「間接民主」更貼近民意。推動全民公投,降低公投門檻向來是民進黨的核心訴求之一。但是,最近有兩個公投案例,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其一是英國的脫歐公投,另一個是法國大西洋羅亞爾省(Loire-Atlantique)關於大西部機場的開發案。前者是全國性的,後者是地方性的。公投的設定當然都很簡單:脫歐,贊成或不贊成;機場,蓋或不蓋。然則,這樣的民意表達,簡易二分,一翻兩瞪眼,看似單純,其實背後潛藏著極為複雜的問題。

譬如,英國脫歐公投,選民投票那一霎那所考慮的,可能是對布魯塞爾歐盟官僚的不滿,也可能是反對歐盟對於移民和難民的收容太過寬鬆,害怕移民搶了工作,憂懼難民夾帶恐怖分子,而這些疑慮又可能是來自親身經驗或僅僅是電視媒體所餵養的印象,也可能是對於未來不安,買不起房子,養不起兒女,或者,純粹是對於大英帝國的鄉愁……

關於法國大西部機場興建與否的地方公投,居民所考慮的,可能是不願意住家上空有飛機航線,拒絕忍受每天有隆隆聲響從頭頂掠過,也有可能是機場用地徵收危及自己的田園房舍;對於贊成者而言,他可能考慮到的是外出旅行的方便,也可能對於觀光產業的發展有所期待……

 

 

 

民主脆弱至此,令人膽顫心驚!

其實,公投的存在,正是彰顯了代議民主的危機;需要公投,常常是因為議員背叛了選民,當權菁英悖離了百姓。公投是達成最終決策的手段,卻也是對當前政治的挑釁,要比賽民主,「叫我第一名」的肯定是公投。然則,公投要求的是一個簡單的答案, 每一張票背後的思維、利益、籌碼卻又是極為複雜糾葛,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公投的化約二分無形中阻斷了思想、辯證、推理的機制,反而可能助長社會的分歧、對立,激化仇外情緒。英國脫歐公投之後,社會內部充滿懊惱、清算、疑懼、怨妒的聲音,公投的答案也許簡單,但是公投之後的社會卻是變得更為混沌曖昧,不知所終。

此外,土耳其7月15日流產政變之後,民選總統厄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因勢利導,一夕之間化身為獨裁暴君,大規模整肅異議份子,軍警、法官、教授、記者全面遭殃。民主脆弱至此,令人膽顫心驚。

再譬如,美國總統大選,兩大黨最後是希拉蕊與川普勝出,兩位總統候選人,前者是權力巫術與媒體詐術交織的產物,後者則是嫻熟於金錢魔術與民粹話術的小丑。美國公共政策名家托馬斯‧戴伊(Thomas R. Dye)等人合力完成的《民主的反諷》(The Irony of Democracy)一書,以大量篇幅描述菁英如何玩弄民主,許多內容都可以在美國大選過程得到印證。這種菁英寡頭壟斷的「民主」,在最近民進黨的全代會也畢露無遺,派系龍頭、金融大亨、媒體巨鱷分別以精算配票的模式進入到執政黨權力核心。

如果這些就是蔡英文在華盛頓郵報訪談中一再複述的「民主」,如果她認為這是台灣引以為傲,足以抗衡大陸政權的夢幻「巧門」,那麼,她可能還需要更大的說服力!

 

 

 

(本文正式取得「獨立評論@天下」授權刊登。原始文章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