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與全球化──南北關係與國際合作新模式之探討(下)

發展與全球化──南北關係與國際合作新模式之探討(下)
■皮耶‧玻岱 Pierre Beaudet 譯■林智貞

(2013.3.8《新國際》)

 

顯然,全球化仍是由少數幾國,尤其是三巨頭國家們主導的過程,亦即由西歐、日本與北美組成的權力中心。但如今有小部分的南方國家也成為了主角。根據世銀,有3個南方國家(中國、巴西、印度)現已名列世界前十大經濟體。

三巨頭以外的世界

中國一直以來在國際論壇上都十分默默無聲,幾乎無人注目。但現在,中國的角色正在轉變。近期WTO中的談判,中國和巴西、印度等國同一陣線,在農業保護主義和貿易與服務的開放等議題上,齊聲反對各種將為北方各國帶來利益的協定。這樣的舉動類似於1970年代的「七七集團」,當時由南方所倡導,並提出「新經濟秩序」的呼籲。這些舉動的根本,不在反全球化,而在於平衡全球化的衝擊。並且,為了也要開放北方市場和保護南方資產,這些國家對金融產業的自由化也充滿了批判。儘管美國和各國際金融機構一再要求,中國政府目前為止都還不願放鬆對自家匯率的掌控,因為這可以使中國貨幣免於受到跨國金融機構投機性的操控。

在這樣的脈絡中,中國嘗試提倡另類的亞洲整合進程,在這世界上經濟最活躍的區域內,與區域組織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一同聯組10個會員國。此外,中國正在發展「上海合作組織」(SCO),計畫要排除三巨頭的影響,聯合中國、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烏茲別克、印度、伊朗、巴基斯坦、蒙古來組織區域整合與安全計畫。上海合作組織目前仍只是個討論平台,但它很可能意味著一個重要進程的開端。

本質上,中國和其他同屬「金磚國家」(BRICS)的成員──巴西、俄羅斯、印度、南非是想對於國際經濟整合與貿易有重新協商的空間,而非要打破體制。金磚國家們認為他們有權在全球治理中享有更多影響力,因為他們擁有全世界25%的土地面積,人口占全世界40%,GDP總和達15.435兆美元。這些國家認為他們的經濟自由化過程必須是漸進式的,保障弱勢與策略性的部門,並同時進入北邊市場。中國、印度、巴西和其他新興國家還希望加強區域的經濟聯結,這並非是反全球整合,而是要創造平台,使這些國家更能進入全球市場時,享有更平等的立足點以及更充足的實力。透過增強「南南」(South-South)連結,可望得到多邊發展與減少依賴的效果,降低北邊市場和投資的勢力。

拉美整合的新曙光

玻國總統莫拉萊斯(Evo Morales)指出:

拉美聯盟是對抗帝國主義的武器。創造一個不包含美國與加拿大的區域體,實有其必要性。

不管哪個國家,只要不遵守民主的美國軍事基地還在,以脅迫恐嚇相逼的政治帝國還在,有這些約束,國家就不可能發展,更不可能有社會和平;因此,如今是拉美與加勒比各國首相構思此一新組織的良機,盼排除美國影響,為我們拉美與加勒比人民帶來自由。

幾十年來,南美各國試著要整合成為一個區域體,保護其整體經濟,但美國在此區透過直接雙邊連結和「美洲國家組織」(OAS)等集團,影響強大。

如今南美整合議題又再次浮現,這次的進展與美國影響力衰減有關,而《美洲自由貿易協定》(FTAA,1994年由美國柯林頓總統提出)的終止正是美國影響衰減的明確指標。美國和加拿大過去視FTAA為美、加、墨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的延伸版,是為北邊富國與南方國家間強硬拓展自由貿易的機制。

但沒有想到,FTAA激發了廣大的反對運動,社會團體、環境組織、工會和其他許多社會運動都抵制FTAA的核心原則,並尤其指出協定的基本設定沒有考慮到北與南國家間根本性的不均衡狀態。這些社會運動也不願見自由貿易所帶來的自由出口和投資壓迫勞力與環境規範的重要性。這樣基層發起的抗議活動竟能使協定進程停頓,並在2002到2003年間,促使幾個新左派政府加入了反對聲浪,有效地終結了這個久為美加政府珍視的協定。

FTAA終止後,晚近討論中充斥了許多連結南方國家的新主張,其中一個便是1985年創立的「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如今已快速形成區域貿易協定,涵蓋了巴西、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和其他准會員國(委內瑞拉、智利、哥倫比亞、厄瓜多、玻利維亞、秘魯)。雖然眼前專辦貿易事項,Mercosur對其會員國來說,意味了未來此區將有更全面的區域聯盟形成,扮演的角色有如歐盟前身。最新近的發展已知有33國共同創立了「拉美及加勒比國家共同體」(CELAC),這個新機構在2010年2月時坎昆舉行的美洲元首高峰會(美加並未參加)中第一次被提出討論,並在2011年12月於卡拉卡斯正式地創立。CELAC宣稱,美洲自格蘭德河(Rio Grande)以南,包含了6億人口以及6兆美元的GDP總和,將能成為勢力強大的集團,此外,還強調擁護「主權」、「多邊主義」以及「各政府確立其政治系統之權」,並指明將致力於「永續」發展。

核心原則包括了:

◆擁護國際法及聯合國憲章
◆維護國家主權平等
◆不使用武力也不以此為脅迫
◆實踐民主
◆擁護人權
◆尊重自然,重視永續發展中的環境、經濟與社會三大面向
◆國際合作以求永續發展
◆擁護拉美與加勒比國家的整體性與整合
◆對和平與區域安全進行持續的對話

另一種全球化

委內瑞拉、玻利維亞、厄瓜多等國還希望更進一步扭轉貿易自由化和私有化政策,並公開挑戰華盛頓共識。這些國家有時與巴西主張牴觸──因為巴西身為一「新興」國家,似乎較願意和強國協調約定內容而非全盤否定。也因如此,這些國家擔心巴西身為新興巨人,將會複製強權過去的一些支配措施,在南美成為次帝國強權。

最近除了各國挑戰由美國主導的全球化,我們還見到了全球公民社會的勢力崛起,藉大量無數的訴求、示威活動、運動及網絡表達主張。在「反全球化」的抗議與暴動以外,「運動中的運動」(movement of movements)也正興起,成為世界政治活動中顯著的要素。激進作者如哈特與內格里(Michael Hardt & Antonio Negri)(2000)認為,新另類的「另立全球化」運動和訴求最終可望能「顛覆」全球化。因此,正當帝國擴張,另類全球性的流動與交換也同時在組織、成長當中。
「另一種全球化」的訴求由許多重要的國家級與國際運動及社會勢力共同展現。巴西自1980年起就有一個反霸權計畫是從下而上建立的,2000年之際,這個運動已累積了許多能量,不僅代表了「反全球主義」的過程,在政治場域中,也是個重要的行動者。有個想法便由此應運而生,要讓各公民社會團體有世界級的集會,不像許多當前流行的反對集會、反全球化高峰會等是為了抗議,而是進一步為當今的世界系統定義另類的可能。這樣的想法後來造就了世界社會論壇(WSF),2001年在阿雷格港市(Porto Alegre)設立,這個城市本身的市政,在過去的十餘年中成功地見證了各種另類的社會與政治運動。目前,世界上有超過50萬種大大小小的社會運動參加了WSF,這些運動並不集中,而是分為各地方性、國家性和主題性的論壇,廣泛地利用最先進的資訊科技,長久性地討論各種議題並維持其深度。
當前所見的全球化模式因其不永續的特性而遭致強烈批判。社會運動必須面對「超高度成長」與對地球資源毫無限制的剝削所帶來的挑戰,力求克服這些難關。運動者主張,經濟第一要務是要滿足當前人類需求,但不得危及未來子孫以及地球上生態的多樣性。另立全球化主義者提倡減緩或是轉移目前同化的過程,尤其是新自由主義全球化所強加的新規則,因為這些就算不損害,也已大幅降低了「公共利益」的原則。另立主義者還提議將對基本物資服務的提供,像是教育、健康、乾淨飲用水等等,與獲利法則作區分,但這並不表示他們支持國家壟斷這些部門。
(本文作者為加拿大魁北克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系教授,聯合國發展計畫委員會UNDP顧問,魁北克另類非政組織協會創辦人)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