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恩格斯誕辰200週年】列寧|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95年9月7日〔19日〕以後)

【編按】今年是恩格斯誕辰200週年。恩格斯,德國社會主義理論家、哲學家、馬克思的親密戰友。恩格斯家中開辦工廠,他總是在馬克思經濟上有困難時幫助他。對與恩格斯之間的友誼,馬克思作了高度的評價,1866年2月20日在給恩格斯的信中說:「我們之間的這種友誼是何等的幸福,你要知道,我對任何關係都沒有作過這麼高的評價。」恩格斯和馬克思的崇高友誼,為人類樹立了光輝的典範,這兩位偉人的偉大友誼告訴世人:建立在共同信仰和追求基礎之上的友誼,是萬古長青,牢不可破的。

列寧用這篇文章[1]追念了恩格斯艱苦卓絕的一生。一個工廠主的子弟,怎麼樣在親眼目睹英國工人貧困悲慘的境遇後,走向了社會主義。恩格斯看到「無產階級不只是一個受苦的階級,正是它所處的那種低賤的經濟地位,無可遏止地推動它前進,迫使它去爭取本身的最終解放。而戰鬥中的無產階級是能夠自己幫助自己的。」列寧最終回到了俄國的革命鬥爭,他指出現在俄國革命最大的任務是取得政治自由,「無產階級要爭取經濟上的解放,就必須爭得一定的政治權利。」他說恩格斯也渴望著俄國實現政治自由,「俄國的革命者因恩格斯的逝世而失去了最好的朋友。」

本文轉載自保馬,原文出自《列寧全集》(第二卷),謹以此文紀念恩格斯誕辰200週年!

Read more

汪暉│革命者人格與勝利的哲學:紀念列寧誕辰150週年

【編按】後革命時代的政治是「去政治化的政治」,包括了政黨的「官僚化」、「去政治化」的現象,其中經濟主義佔上風,階級問題被懸置。尤其是,在以政黨政治為中心的政治體制陷入普遍危機的時代,不僅在國家範圍內,而且也在世界範圍內,從現實中已經存在的各種新因素、新條件中不斷地提出「怎麼辦?」的問題。今年是列寧誕辰150週年,列寧作為政黨的領袖,或者說政黨中「最具有凝聚力的要素」(葛蘭西語),曾經鼓舞和團結了政黨中的「普遍要素」,推動黨把握了形勢,動員了廣大的人民群眾走向革命道路。汪暉老師這篇文章中,將列寧置於「領袖–政黨–人民」的序列中展開思考,指出列寧所具備的「革命者人格」在推進政黨的自我更新、重建政黨與人民關係中發揮了巨大的能動性。但是必須注意的是,今天我們紀念列寧並重新回顧其政治遺產,絕不是為了倡導個人崇拜或個人作用,而是出於走向「未來」的需要,思索人民領袖如何在某些特定的時刻發揮關鍵作用,使領袖–政黨–人民之間形成緊密聯繫又互相促進的能動性關係。畢竟,真正的「現代君主」不是個人英雄,而只能是政黨本身,只有人民才是歷史的創造者。原文登於《文化縱橫》,本文轉載自2020年4月23日保馬。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