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in BROSSAt │ 「島嶼狂熱」的美麗

【編按】這是法國學者Alain Brossat於成功大學擔任玉山學者的演講主題之一,這篇文章以「島嶼」為「概念」,「島嶼」在一種既孤立又連結大陸及海洋的特性下,一方面處在自身之內的泡泡幻影,卻同時又是世界串聯的節點,這形成了「島嶼」因為海洋來延伸的主權狀態以及封閉的群體性,構成了當中的矛盾及問題。本文感謝Alain Brossat授權。圖取自維基百科「台灣」條目。

Read more

格雷厄姆.默多克|新冠疫情,數位媒體與平台資本主義

【編按】從疫情記者會線上直播到健保卡註記和疫苗施打,藉由實聯制和社交距離等APP的運用來掌握足跡,以及停課時的線上課程和民眾利用購物及外送平台解決日常民生所需,數位媒體及平台在台灣疫情下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當中也延伸出各種問題,包括由資本主義下演算法下帶來的訊息偏誤(或所謂風向)、假訊息、侵犯隱私的問題、能使用數位平台的能力的不公,又或者像是近日上海疫情,整個線上平台因為物流系統受到疫情影響而無法發揮作用。自從世界被數位媒體高度組織化以來,新冠肺炎疫情是人們遭遇的首例全球大流行病。疫情既凸顯了整個社會對網絡聯結日益增長的依賴,同時也由此加劇了社會中的不平等與矛盾緊張,以及經濟、社會和文化領域中持續不斷的對抗。 格雷厄姆.默多克(Graham Murdock)這篇文章提醒,數位網絡從來都不是簡單的中立性傳播渠道,社交媒體平台的經濟屬性,決定了它們會更青睞那些可能持續吸引註意力的消息,以及平台資本主義如何運作。 他最後也期待,是否也能夠藉著目前的實踐,從中「推動建設新的、持久的電子絲綢之路(electronic Silk Roads),並跨越不同國家和社會之間的邊界,傳播知識、專業技能、創新理念和實踐經驗,在承認共同挑戰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促進新的團結」。本文作者為英國拉夫堡大學傳媒研究中心教授,研究傳播學與文化研究,尤其在傳播政治經濟學方面造詣頗深。本文轉載自保馬,原文題目為〈對抗的聯結:大流行病與平台資本主義〉,載於《開放時代雜誌》2022年第1期。

本文譯者|張艾晨、杜怡蒙

Read more

莊沐楊 │ 俄烏衝突,加速全球糧食危機!

【編按】過去兩年的新冠疫情,加上普遍的民粹主義政治浪潮,雖然讓整個全球化進程似乎在一定程度上被按下了暫停鍵,但業已根深蒂固的某種世界體係並未就此土崩瓦解,反而是讓疫情大流行的負面影響持續波及多國。俄烏之間尚未完結的戰爭也把負面效應帶向全球多地——無論是早在新冠大流行之前就已經隱憂漸顯,還是在疫情之下被進一步催生出來,由於參戰雙方都是小麥出口大國,一場全球糧食危機似乎已經近在眼前。本文轉載自《人文食物主權》,全文原載於「澎湃思想市場」公眾號。

Read more

劉世鼎│我們需要新的語言去描述俄烏戰爭

【編按】俄國對烏克蘭發動戰爭,引爆的不只是兩國之間的衝突,也激化了原本早已存在於歐亞之間、美國與敵對國家之間、不同政治立場群眾之間的對立。持不同立場者各自把自己的情緒投射到同情的一方,試圖召喚自己所認同的政治主體。歷史地看,超越民族主義的社會主義遺產的流失是俄烏悲劇的根源,烏克蘭「把蘇聯看作是痛苦、恐懼的創傷經驗」;俄羅斯把「蘇聯的解體」當作「創傷、不安及依戀懷舊的來源」。我們如何找到新的語言,去描述這場戰爭並總結當中的歷史?尤其當情緒對於群眾態度、國與國之間的行為起到重要作用時,我們又如何理解地緣政治下的歷史情感。本文嘗試從歷史與情緒政治的角度,分析俄烏政治主體的歷史構成,從中思考這場戰爭的根本與和平的可能。本文澳門大學傳播系劉世鼎教授近年關注情緒政治議題,包括〈和解的障礙:中國內地與香港情感結構的比較分析〉一文,透過《十年》與《戰狼》兩部電影,分析中港矛盾的情感。本文轉載自2022-03-06 Pourmarx保馬,感謝劉世鼎教授授權轉載。

Read more

大衛.哈維 │ 評烏克蘭時局

【編按】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爆發的全面戰爭標誌著世界秩序的深刻轉折,知名地理學家大衛.哈維於2022年2月27日在美國地理學家協會(AAG)召開線上年會上,發表關於烏克蘭時局的演講。譯文轉載自2022-03-03擼串地理,感謝授權。他指出,「屈服於資本主義公司之間和權力集團之間競爭的強制性法律是未來災難的導火索」,並呼籲「世界各地的人民都需要維護他們參與建立新世界秩序的權利,新秩序的基礎是和平、合作與協作,而不是競爭、脅迫和激烈的衝突。」

Read more

蓑笠翁│烏克蘭寡頭政治簡史

【編按】近期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戰爭,烏克蘭希望儘快加入歐盟,也與俄羅斯展開談判。普丁以歷史的因素作為此次發動戰爭的合法性之一,而台灣輿論以「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將之類比為兩岸關係,然而這樣的類比,忽略了資本主義的競爭如何牽動了地緣政治的格局,進而形成了現今烏克蘭的困境。這篇文章從歷史唯物分析,嘗試分析烏克蘭寡頭政治如何形成的歷史,探究當今問題的經濟根源。本文轉載自2022/02/28食物天地人,原刊登於激流網2022。

Read more

崔之元│從元宇宙電視劇和地緣經濟學看烏克蘭危機

【編按】烏克蘭與俄羅斯的邊境彼此都在增兵,戰爭一觸即發。美國相關評論及部分台灣輿論,以「鄰國大國威脅論」將中台關係類比為俄烏關係。然而,烏克蘭的歷史和當前內政非常複雜,這樣的類比除了只是加深兩岸既有的政治敵對情感以外,對於兩岸問題以及烏克蘭與俄羅斯關係的理解,並無助益。北京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崔之元教授的這篇文章,從現任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2015年開始演的電視連續劇「人民公僕」第一季出發,並從地緣經濟學和地緣政治學的交叉點視角,來試圖理解烏克蘭當前艱難的政治經濟選擇。根據基輔國際社會學研究所的民調,2013年11月烏克蘭危機「Maidan 2.0」爆發前, 39%的民眾支持烏克蘭成為「歐盟聯繫國」,而37%的民眾支持烏克蘭加入俄羅斯主導的「歐亞經濟聯盟」。可見親歐和親俄的民眾在數量上大致相當。這是歷史形成的客觀存在,短期內難以改變。但烏克蘭如何定位自身的國際角色,則是當前面臨的重大政治選擇。1949年北約成立時,瑞典選擇不加入,一直保持中立國地位至今。而和瑞典的歷史經驗相類似的挪威則選擇加入北約。因此,烏克蘭能否擺脫做大國競爭棋子的命運,關鍵還在自身選擇。對於極端複雜的烏克蘭危機,新國際希望透過崔老師的分析,除了重新引介烏克蘭問題,也希望能夠拋磚引玉,引發台灣各方進一步的討論。本文轉載自實驗主義治理第439期,感謝崔老師授權。

Read more

Axomalli Villanueva │ 在資本主義與開發主義面前,2030年禁止全面濫伐只是「空話」

【譯按】本年度最重要的國際會議,聯合國氣侯變遷峰會,2021年10月31日至2021年11月12日於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行。針對日益加劇的全球氣候變遷,多位國家領導人都紛紛表示,必會傾注心力於環境保育。會議提出「全面禁止森林濫伐」(deforestation),以為減輕氣候變遷的實際行動手段。然而,本文作者Axomalli Villanueva表示:此宣言,「無法撼動當代的資本主義與開發主義(extractivism)」,如果生產方式沒有重大的反省與改變,一切對環境保育的各種宣言,將只是空口白話(Empty, Toothless Pledges)。

譯者:范綱塏,感謝譯者授權

Read more

Tatiana Cozzarelli & Otto Fors│柯林.鮑威爾:一個戰犯和帝國主義者

【譯按】2021年10月18日,美國國務卿柯林.鮑威爾(Collin Powell)因新冠肺炎併發症逝世,享年84歲。柯林.鮑威爾出身行伍,也是首位黑人國務卿,美國總統拜登於近期在公開場合悼念;台灣方面的新聞也用一定的篇幅報導此事,向這位「傑出的軍人外交家」表示哀悼。

然而,翻開柯林.鮑威爾生涯的「事蹟」,其一生作為,恰好是執行美國對第三世界一系列的侵略暴行:1960年的越戰、1980年尼加拉瓜內戰支持右翼軍隊、1989年入侵巴拿馬,以及1992年的伊拉克戰爭。左翼之聲的兩位報導者,Tatiana Cozzarelli 與Otto Fors,是紐約的中學教師,她們揭示了這段歷史紀錄,並指出「柯林.鮑威爾在帝國主義的侵略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於他的亡故,我們無須哀悼。」

這篇報導嚴厲批判了柯林.鮑威爾,但作者也表示:柯林.鮑威爾作為帝國主義執行者,不會因為這個位置更換了一個「好人」,這些行為就會被改變,帝國主義作為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列寧語),這些國際行動,正是資本主義在全球範圍的布局與影響;而這樣的一種制度是否還是世界政治必然的選擇,這些在全世界範圍內的鬥爭、反抗,都是需要不斷的認識以及提醒的。

原文網址:https://www.leftvoice.org/colin-powell-brought-diversity-to-war-crimes-and-imperialism-dont-mourn-his-death/

圖片來源:MSGT DON WETTERMAN, USA – This media is available in the holdings of the 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 cataloged under the National Archives Identifier (NAID) 6481483.

譯者:范振國

Read more